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acBook Pro的矛盾螺旋

MacBook Pro的矛盾螺旋

1996年12月20日,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宣布以4.29億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NeXT,這筆交易於1997年2月9日完成。同年7月9日,時任蘋果公司CEO吉爾·阿梅里奧離職,史蒂夫·喬布斯成為新一任蘋果公司CEO,距離他上一次擔任這一職務已經整整過去了12年。

1997年的蘋果電腦公司正處於它的最低谷,主打的Macintosh系列銷量低迷,公司股價更是一路下滑,而在這一時期,比爾·蓋茨的微軟正憑藉著Windows 95史無前例的成功一路掠奪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市場份額,PC機憑藉其靈活的配置與相對低廉的價格成為了市場的絕對主流。儘管蘋果公司高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研發新的產品線,與IBM等公司組成聯盟,但董事會已經失去了耐心,他們決定請回那個男人來力挽狂瀾。

不破不立,Mac OS X的前世今生

在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之後,他創立了NeXT電腦公司,該公司專註於提供高性能工作站以及相配套的桌面操作系統:NeXTSTEP,該系統基於Unix打造,融合了BSD系統的一些源代碼。其優異的性能搭配NeXT公司產品的強有力硬體,吸引了各路專業人士來購買NeXT公司的工作站產品。

在1997年NeXT被蘋果公司收購之後,喬布斯開始了將NeXT整合進蘋果生態圈的工作,他首先砍掉了一大批無用而混亂的產品,比如PDA、遊戲機等等,並且大膽革新,推出了全新的iMac系列(由英國禿男Johnathan Ivy主持設計),一改傳統一體式電腦的造型,在發售的前五個月里狂銷八十萬台。但這次整合最大的成果是今日蘋果公司旗下電腦產品最大的競爭力源泉:Mac OS X。

Mac OS X,即現在的macOS,是蘋果公司經典Mac OS的後繼者,首次發佈於2001年3月份,而經典Mac OS的最後一個版本發布與1999年。可能有人對這個名稱有疑問,為啥是Mac OS X後面再接版本號,這是因為經典Mac OS最後的版本號是Mac OS 9,所以順理成章的,新時代的Mac OS後面就接了一個X,只是這個X一直沿用到了2016年。

2005年5月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上,喬布斯宣布蘋果公司旗下以後所有的電腦產品將會使用Intel的晶元,以取代現有的IBM旗下的PowerPC晶元。這個消息在蘋果用戶群體中掀起了軒然大波,這意味著Mac OS X系統下所有的軟體都必須重新適配新的Intel晶元,這引起了用戶的擔憂,雖然喬布斯在WWDC發布會上現場演示了Mathematics軟體從PowerPC遷移到Intel晶元平台只花了兩個工程師幾個星期的時間,但這還是沒有打消用戶們的擔心。

但他畢竟是喬布斯,蘋果公司宣布整個遷移從2006年6月開始,預計到2007年年底結束,實際上花的時間更少,第一代基於Intel晶元的蘋果電腦產品於2006年的1月發布,隨後蘋果的專業級伺服器產品線也完成了更迭,至此,新千禧年蘋果電腦的軟硬體都完成了更迭,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爆款來讓電腦產品線重回巔峰。

優雅與性能的完美結合,MacBook Pro登場

蘋果電腦公司的筆記本產品線起始於1991年的PowerBook系列,以蘋果公司一貫高水準的外形設計和PowerPC晶元強大的性能作為賣點,是筆記本市場比較熱門的選擇,在喬布斯回歸之後,他也並沒有對PowerBook系列下手,而是讓其穩步升級。

蘋果公司於2006年1月份發布了全新的筆記本品牌:MacBook,作為第一代搭載Intel晶元的蘋果筆記本產品線。在這其中,高端的型號被追加了Pro的後綴,成為了單獨的MacBook Pro系列。在發布時,MacBook Pro有三款尺寸可以供消費者選擇,分別是13英寸、15英寸以及17英寸,其中17英寸於2012年停產。

初代MacBook Pro相比PowerBook G4引入了一系列新的設計,其中最為標誌性的就是MagSafe磁性充電介面,在MagSafe被取消之前都是MacBook家族的標誌。全新設計的MacBook Pro變得更輕、更薄,在2006年下半年,蘋果公司升級了MacBook Pro系列,全線標配Intel Core 2 Duo雙核心處理器,也將內存容量提升到了1GB,15、17英寸的高端型號甚至可以搭載2GB內存。蘋果公司對初代MacBook Pro的配置升級不遺餘力,在2007年的小改款中,將原本的ATi Mobility Radeon X1600顯卡升級為Nvidia Geforce 8600M GT,讓整體性能再上一個台階。Intel雙核心處理器的加入讓MacBook Pro的性能相對於PowerBook有了4.5倍的提升,更不用說顯卡的升級,而初代MacBook Pro 15英寸版本的售價也輕鬆突破了2000美元,這價格很蘋果。

但真正讓MacBook Pro脫穎而出,成為筆記本市場上最耀眼的產品的是2008年發布的第二代MacBook Pro。

我們先來看看2008年市面上主流的筆記本是什麼樣的。

再來看一看MacBook Pro。

在2018年,CNC一體成型工藝已經爛大街了,304不鏽鋼的故事我們也爛熟於心,但在2008年,幾乎所有筆記本都是採用塑料外殼拼裝的時候,蘋果推出了一款以航空鎂鋁合金為材料的一體化機身的筆記本電腦,不僅如此,新款MacBook Pro所搭載的觸摸板更是成為了筆記本電腦上於小紅點齊名的設計。外在不僅變得更加優雅,內心也更加強大,蘋果與Intel彷佛達成了默契一般,MacBook Pro上所搭載的Intel晶元都是集性能與續航兼顧的優秀產品,配合脫胎自NeXTSTEP的Mac OS X操作系統,蘋果憑藉其強大的軟硬體整合能力讓MacBook Pro成為了一台性能澎湃又穩定可靠的專業生產力設備。無數的設計師、攝影師、剪輯師、作曲人等等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紛紛選擇了MacBook Pro,讓MacBook Pro的銷量節節攀升。

在2012年蘋果將iPhone的Retina顯示技術引入第三代MacBook Pro產品線後,蘋果掀起了筆記本顯示屏的革命。在非蘋果品牌的筆記本電腦上,1366 x 768這一串數字已經成為了詛咒一般的存在,一直到今天還有廠商在自己的筆記本產品上使用這一解析度的顯示屏。在2006年的初代MacBook Pro上搭載的顯示屏解析度就已經是1440 x 900甚至是1680 x 1050,更不用說蘋果一貫配置的都是經過出廠校色的廣色域面板,而大部分筆記本產品受限於成本與售價,都是採用的色彩表現相對較差的TN屏,這無可厚非,但是令人不滿的是這些筆記本廠商無視用戶的客觀需求,彷彿筆記本顯示屏技術沒有任何發展一樣,幾年如一日的使用768p解析度、45%NTSC色域的TN面板,而2012年蘋果推出的MacBook Pro with Retina將筆記本顯示屏解析度一舉推高到2880 x 1800,配合DPI縮放技術,讓整體顯示效果領先非蘋果陣營的產品一個時代,就和你第一次看到iPhone 4一樣。

但這也是MacBook Pro的巔峰。

為了改變而改變,走入歧途的MacBook Pro

這個小標題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的意見歡迎討論。

雖然很多廠商沒有做出開創性的產品,但他們有跟進的能力。隨著晶元製程的不斷進步,Intel順應市場潮流推出了一系列低壓移動晶元,讓廠商推出更輕更薄的筆記本產品成為了可能。加上對MacBook Pro設計思路的借鑒,CNC一體成型工藝也在筆記本領域流行開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Dell的XPS系列。MacBook Pro憑藉自身過硬的產品力使其銷量一直穩步上升,成為了蘋果公司電腦產品線的絕對主力。

2011年史蒂夫·喬布斯逝世後,蘋果進入到了蒂姆·庫克的時代,喬納森·艾維被提拔為蘋果公司的設計總監,統領整個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在iPhone幫助蘋果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後,MacBook Pro,或者說Mac OS X以及整個電腦產品線的定位就發生了變化。

在iPhone出現之前,iPod隨身聽系列雖然賣的十分不錯,但蘋果還是一個以銷售電腦為主的公司,畢竟人名字叫蘋果電腦公司,Mac電腦一直是公司的戰略核心。隨著iPhone的一飛衝天,龐大的銷量加上蘋果的高利潤率帶來了驚人的收益,蘋果公司畢竟是一個商業公司,整個公司的戰略重心開始從Mac電腦向iPhone轉移。

2007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正式更名為蘋果公司(Apple, Inc.),公司從一個專註於個人電腦與伺服器工作站的電腦銷售公司,正式轉型為消費電子公司。

iPhone的成功讓蘋果公司開始思考Macintosh的未來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在蘋果公司內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蘋果公司給出的答案是:Macintosh應該成為iOS的一部分。

2016年發布的第四代MacBook Pro讓很多MacBook Pro的忠實用戶紛紛表示他們不會再繼續購買新產品。

全新進化的蝴蝶鍵盤

面向未來的全USB-C介面

獨具匠心的Touch-Bar

以及更加輕薄的機身設計

這些是第四代MacBook Pro的主打特色,而Mac OS X改名為macOS,與iOS相對應,加入了大量iOS應用的移植,更加強化了iOS與Mac電腦的生態互聯互通。

蝴蝶鍵盤是首當其衝被批評的改動,其過於一體化的設計讓維護清理變得不可能,很多MacBook Pro 2016的用戶都遇到了鍵盤內部進入異物造成鍵盤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而蘋果公司並沒有給出相應的解釋,只是讓用戶去售後進行更換服務。但隨著出現問題的用戶越來越多,在美國甚至有用戶提起了針對蝴蝶鍵盤的集體訴訟,蘋果公司才不得不承認鍵盤設計確實有問題。

為了極致的輕薄機身,犧牲了鍵盤的可靠性,不惜讓用戶來為此買單,這真的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全USB-C介面與Touch-Bar的設計是好是壞,因人而異,我就不展開了。

最令人無法忍受的,動搖了MacBook Pro根本的,就是不顧一切地追求機身輕薄這一點。

讓我寫下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蘋果更新了MacBook Pro的產品線,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畢竟Intel 8代處理器是一個非常大的性能提升,但隨後讓我十分不解的是下面這一條:

蘋果公司為15英寸版MacBook Pro添加了Intel Core i9 8950HK處理器的配置選項。

What the fuck!?

MacBook Pro以往最大的優勢並不是它好看,它輕薄,甚至都不完全是Mac OS X,而是MacBook Pro通過軟硬體的高度整合,實現了在一個相對輕薄的機身上,最大程度地釋放了CPU性能,這句話比較繞口,我們可以通過例子來解讀一下。

Microsoft Surface Book 2是一款頂配售價超過23000元人民幣的Windows筆記本陣營旗艦,不管是其獨特的2 in 1設計,還是無比精美的做工,甚至是搭載了Nvidia Geforce GTX 1060顯卡的鍵盤底座,都是非蘋果筆記本的標杆。為了實現其獨特的2 in 1設計,Surface Book系列不得不將大部分運算部件放在了平板部分,這就意味著它的散熱空間極其有限。作為一款售價都超過了MacBook Pro 15英寸頂配的筆記本電腦,其所能選配的最強CPU僅僅是Intel Core i7 8650U,這一低壓處理器。得益於核心數量的提升,低壓版八代i5、i7處理器都具有了四核心八線程的規格,i7 8650U也僅僅和兩年前MacBook Pro 2016所搭載的i7 6820HQ性能持平。如果將時間往後推,那麼MacBook Pro(在其機身厚度重量級別的產品里)的性能優勢便越大,因為以前的CPU製程沒有現在這麼先進,非蘋果陣營的輕薄本數量更少,而且大部分都傾向於搭載低壓版本的處理器,要知道在8代之前的低壓Intel處理器,不管是i5還是i7,都是雙核心四線程的,和MacBook Pro歷來的標壓四核八線程處理器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由於macOS只需要適配蘋果公司旗下的電腦產品,所以蘋果公司可以將性能調教做到極致。我相信大部分Mac電腦的用戶都嘗試過利用Boot Camp來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在Windows下,MacBook Pro的表現是明顯沒有macOS強的,主要表現在發熱以及間歇性的卡頓。這主要就是因為Windows需要面對的是海量的硬體配置,只能保證最大可能的兼容性,跑起來是關鍵,而macOS要面對的就那麼幾種配置選項,所以可以更多的來做性能優化,iPhone與iOS也是一樣的道理。

那麼我們來看看新款MacBook Pro是怎麼做的。

我不知道蘋果公司對於MacBook Pro用戶群體的畫像(Profile)是什麼樣的。但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購買MacBook Pro的用戶主要應用場景為:視頻剪輯、平面設計、各類程序開發等等專業性極強的應用,CPU的性能強弱對這些應用有非常巨大的影響。在MacBook Pro 2016以及17的配置列表裡,CPU最高可以選擇的都是當年Intel移動平台的消費級高端產品,如i7 6820HQ與i7 7820HQ這類標壓旗艦,但內存選項只有最高的16GB,這點內存對於以上列舉的應用來說,只能是勉強夠用,但CPU性能是絕對足夠的。而今年的升級讓內存可以加到32GB,CPU更是直接一步到頂,可以選擇Intel Core i9 8950HK,Intel移動最強CPU,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Wrong!

在筆記本的散熱系統里,最重要的就是機身的空間大小,沒有之一。你沒有足夠大的空間就沒有辦法容納強有力的散熱系統,沒有足夠大的空間,熱量就會堆積然後快速升溫,更早的觸發CPU的溫度牆,降低CPU的頻率與性能。第四代MacBook Pro是最輕薄的MacBook Pro,這也意味著,它是散熱能力最差的MacBook Pro。如果說四核心的六代、七代Intel Core i7處理器還能勉勉強強維持正常的性能(按國內某知名筆記本評測人?王的話來說,MacBook Pro那根本不算壓住了),第八代i7的六核心十二線程的體量,對於MacBook Pro 2018這孱弱的散熱系統來說就是一種折磨。搭載i9的版本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我們來看看華碩玩家國度推出的搭載Intel Core i9 8950HK筆記本G703與MacBook Pro的對比。

這就像是一個WWE摔角手與一個1米6瘦小伙的身材對比。而G703也得讓自己的散熱風扇暴走才能壓住這顆i9處理器。

根據YouTube頻道主Dave Lee的評測,2018款搭載i9處理器的版本在Adobe Premiere的渲染測試里還不如2017款,直到他將其放進冰箱里後(小米反向輸出美帝還行),成績才反超,下面有網友說蘋果馬上要推出i9版MacBook Pro的專屬配件,iFreezer了。不僅如此,長時間高溫運行對MacBook Pro用戶本身有很大的影響,因為MacBook Pro輕薄的機身,更多的熱量直接散布在鍵盤表面,用戶每一次敲打鍵盤都會被來自Intel的熱情所擁抱,加上風扇狂轉的噪音,這真的是花錢買罪受了。

這一顆i9處理器在渲染視頻這種高強度負載下,只能維持在基礎的2.9Ghz頻率,這還不是100%的性能負載,如果i9 8950HK這顆處理器火力全開呢?同樣是YouTube頻道主的Linus在昨天的直播中,用搭載了i9的MacBook Pro運行了Prime95這一性能測試軟體,該軟體通過暴力演算法直接將CPU負載拉滿到100%,結果他點擊運行之後,六核心十二線程火力全開的i9在兩秒鐘內就衝到了100℃,此時的CPU頻率僅僅為3.2Ghz,隨後溫度從100℃緩慢降到90℃,這時候的核心頻率只有可憐的1.9Ghz - 2.1Ghz。在散熱有保障的情況下,i9 8950HK的最高睿頻頻率,可以達到恐怖的4.8Ghz,這是法拉利變奇瑞QQ啊!就算大部分筆記本無法一直保持4.8Ghz的睿頻頻率,但是起碼也會保證在4.5Ghz以上的睿頻頻率,另外除了蘋果這次腦抽了以外,Dell在XPS 15 2018上也提供了i9的處理器選項,不用想,也是一樣的結果。

當2008年,全新設計的MacBook Pro橫空出世之時,世人為之驚嘆,在十年後的今天,為了過分追求輕薄而捨棄本源,蘋果無視了大部分用戶的呼聲,他們需要更多的Pro,而不是更多的Air,沒有了性能的保障,MacBook Pro還能擔當的起Pro這個名號嗎?

絮叨的尾聲

我並不是一個狂熱的蘋果粉絲,我對蘋果的喜愛來自於它對新技術的不斷探索與追求,能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創造出令人驚嘆的產品。

在喬布斯逝世後,蘋果公司內部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負責公司內部軟體的開發與質量管理的斯科特·福斯特爾(Scott·Forstall)因為與喬納森·艾維的權力鬥爭於2013年離開蘋果公司後,iOS於Mac OS X的軟體質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滑,每年新發布的iOS系統不出點bug就是新聞了。而新任CEO庫克作為供應鏈管理大師,以其對供應商的冷酷無情而著稱,對於銷售和商業經營上,蘋果在庫克時代遠比喬布斯時代要成功的多。但對於iPhone的依賴也讓蘋果埋下了隱患,不過這又算得了什麼呢,畢竟蘋果手裡還有幾千億美金的現金儲備,還能可勁兒折騰好多年呢。

我只是比較遺憾一個如此優雅的產品線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希望蘋果能好好想一想MacBook Pro的未來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反正絕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不追隨的全面屏——vivo NEX S 高配版詳細評測
從接觸的第一個音樂耳機開始:HIFI低燒路上的腳印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