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幼升小的秘密:這4種性格的寶媽趕緊改變,別耽誤孩子!

幼升小的秘密:這4種性格的寶媽趕緊改變,別耽誤孩子!

父母知了

昨天專欄的精彩回復,說明幼升小的話題確實是一個痛點,大家都有話說:

「我覺得應該給我婆婆他們看看這些文章,可惜他們說不識字,我就讀給他們聽,他們也都認為寫得好,是這個道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爺爺奶奶不能成為主角,一定要和父母協商好,讓父母成為第一責任人,可有時我們管教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幹預,孩子被寵壞了。」

「我把文章給老公看了,問他是不是覺得臉紅,那10條做到3條就很好了,他後來還是仔細看了,晚上陪兒子的時候真的給孩子讀了一個故事,我很感動哦,謝謝老師,我會長期關注。」

「孩子的媽媽性格不太好,有點急,動不動就罵人,兒子在他面前有點害怕,感覺很內向,話也不會說了,馬上要到小學去了,這個樣子行不行?有沒有辦法改變孩子呢,你的文章我都轉發給他媽媽看了,有時她也看,有時還真照著做,希望您抽空回復一下。」

好,謝謝這些年輕的爸爸媽媽,不容易,用手機寫這麼多字回復,可見是真誠的,今天專欄的內容就以最後一條留言為話題:媽媽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呈現4種典型性格的媽媽,相應的家庭教育建議。

矛盾多變型媽媽:容易養成依戀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的是全職媽媽,也有職業女性,一般都有經濟上的壓力,承擔著繁忙的工作。對孩子依戀的需要,有時能滿足,有時則迫於無奈忍痛「割愛」;加之重壓下的媽媽,自己情緒也難以穩定,有時不免冷淡煩躁,有時對孩子又呵護有加,這種情緒的反差很大,變化也快,孩子把握不住媽媽的情緒。

孩子心態:這樣的媽媽很難幫助孩子建立起穩定的安全感。潛意識裡,他會認為,只有像媽媽一樣的情緒變化才是正常的,因為媽媽是孩子從嬰兒期開始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會以此為榜樣,所以遇到事情孩子就會表現為不斷哭鬧,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愛和關注,愉快、滿足、憤怒、傷心等情緒交替出現,對媽媽形成愛恨並存的矛盾情感。在實踐中我們曾遇到過一個案例,媽媽就是情緒很不穩定,性格很急,動不動對孩子罵,結果孩子的表現就是非常自卑,一年級的時候就看出他和其他孩子的差別,有時也會無端的大哭,和媽媽完全是一樣的。

成長的煩惱:這些孩子成人後,一旦進入戀愛婚姻等親密關係,依戀傾向就會明顯表現出來:他們對親密接觸的要求似乎永無止境,往往要求對方時時刻刻關注自己,難以容忍絲毫的忽視和冷遇。他們習慣性地使用生氣、吵鬧和威脅等手段,迫使異性伴侶關心自己,滿足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強烈的不安全感使他們更容易心生嫉妒和猜疑,無論對方如何表白,他們都無法真正地信任對方,這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友情建議:日常生活里,媽媽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相矛盾、不穩定的情緒表達;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在言語和行為上給予孩子肯定的支持,讓他知道,不管媽媽怎麼忙,他都始終如一地擁有媽媽的愛。

忽略型媽媽:容易養成追求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些媽媽因為忙,一天到晚不著家,應酬多,客觀上沒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主要表現為一些事業型的媽媽;還有一些是主觀使然,大大咧咧,只顧自己玩手機、跳廣場舞,就是和孩子在一起,她也懶得管孩子,表現出缺乏耐心的一面,凡是孩子都是自己一個人(注意:這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有區別的,在一些階段是需要媽媽陪著孩子讀、對話交流,如果孩子缺少這個階段,後面會有問題),而她們總想快點從教育孩子的負擔中解脫出來,孩子問她問題,她總是「嗯」、「啊」、「哦」三字解決;孩子遇到困難,她總是能推就推,不能推索性就幫著孩子做一下(實踐中有媽媽幫著孩子寫作業的現象,問她原因,怕孩子煩,自己一寫就完了),這實際上就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表現。

孩子心態:客觀上,這樣的媽媽會讓孩子有更多獨立嘗試對世界的探索,但這種獨立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通常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情感支持,這和我們有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有差異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孩子分房睡覺,忽略型媽媽可能就是把孩子扔在房間里,燈一關,不允許他哭,不允許他出來;而有意培養的媽媽可能先通過一些故事或者先陪著講一個勇敢精神的童話,然後燈光的設置也是漸變式的。看出區別了么?前者就容易造成孩子對獨立睡覺的恐懼,儘管他還是能獨立睡的,畢竟困得不行就睡著了,而後者會更多精神的慰藉。

忽略型媽媽帶出來的孩子知道如何通過討好媽媽做出好孩子的樣子,或找出各種借口來贏得媽媽的注意力。他們同樣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害怕離開媽媽,需要不斷反覆地確認是否有人隨時都在關心自己,因為他缺這個。

成長的煩惱:這樣的孩子,成年後通常表現出追求型人格。他們害怕被拋棄,為了保持與配偶的親密關係,總是力圖取悅對方,為對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成為「賢妻良母」或「五好丈夫」。但這種關係一旦過度卻可能成為某種情感綁架,使對方感到窒息,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討好,暗自傷心,感嘆「活得太累」。

友情建議:孩子是需要陪伴的,需要慢慢「養」的。忽略型媽媽應該分出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信,這需要媽媽足夠的耐心,同樣需要足夠的時間,這點上似乎沒有捷徑可走,要改變的首先是媽媽。

控制型媽媽:容易養成迴避型孩子

媽媽表現:出於愛護孩子的本能,或者出於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產生的怕遭到遺棄的恐懼,以及對孩子的過度依戀,有些媽媽內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為,而難以忍受與孩子的片刻分離。這種媽媽就是忽略型媽媽另一個極端——過度控制型媽媽,她們會時刻關注眼皮底下的孩子:

「又坐歪了!」

「字寫的太難看,重寫!」

「我讓你讀的這篇古文讀了么,現在背給我聽,背不出來,沒得吃飯!」

「上午要練琴,你的琴譜呢,上次的會不會,現在彈給我聽,對,現在就彈!」

「又錯了,你看你做什麼才能正確的呢,總是錯!」

在日常的對話中,你可以幫這類媽媽數一下,否定的部分佔據絕大部分,孩子處於絕對的被控制狀態,主要是精神層面的更強烈一些。

孩子心態: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產生「橡膠化兒童」,他們不害怕親近,但總是小心保持自己與他人的距離;他們允許媽媽抱,但同時總是把臉扭到一邊,不讓媽媽親。因為他們害怕過於親近會使自己無法從媽媽的控制中逃脫。在一年級的日常觀察中,這些孩子的眼神經常是遊離的,非常警惕周圍的環境對他的影響,因為在他的潛能意識里,控制型媽媽就是他的「環境背景」,他一回到家,就立刻進入這種背景裡面,無法自拔。

成長的煩惱:「橡膠化兒童」成人後,容易形成迴避型人格。他們下意識地通過各種方法來迴避家庭生活:長時間忙於工作,偏愛經常長時間出差的工作,內心有想要遠離某種被控制的背景,或總是埋頭看書、看報、看電視。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最喜歡那種來去自由的關係,當配偶企圖保待一種親密狀態,或有進一步需求時,他們便會立即退縮,甚至生氣:「你怎麼沒完沒了?你要求得太多了。」實際上這是對他童年被控制的一種反抗,如果愛人能夠理解,就可以一起化解,如果不理解,就會造成家庭的隔閡。曾經有報道一位控制型性格的婆婆兒子都四十多歲了,還每天要睡到他們房裡去,這當然是極端個案,但也可見其嚴重程度。

友情建議: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這些媽媽應該明白和孩子「相依為命」只是暫時的,把孩子當作自己絕對控制的一件物品,只會使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一種無形的束縛,一生都會很痛苦。

冷漠嚴酷型媽媽:容易養成孤獨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些媽媽,在情感上稍顯冷漠。她也許本來就沒想要孩子,或許潛意識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這種媽媽很少抱孩子,對孩子非常嚴厲,有些冷酷型單親媽媽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本身的婚姻可能也非常不幸,處於孤獨的抑鬱狀態,對孩子的反應也是冷漠相待。這和忽略型媽媽還是有區別的,忽略型媽媽可能就是不管孩子,或者不在孩子視野範圍裡面,自己跑哪玩去了;而冷漠嚴酷型媽媽可能是在孩子身邊的,也照顧孩子的生活,但就是和孩子缺少溝通交流,甚至眼神交流的時候,流露出討厭、看不起的神色,有時候旁人以為是後媽,但實際上是親媽,性格就是這個德性。

我們在實踐中確實也遇到過,這類媽媽本身的人際關係非常糟糕,別人可能也不怎麼看得起她,都躲著她,在孩子面前她是強者,表現得更為冷漠嚴酷來獲得存在感。當然這種媽媽是比較少的,這裡作為一個類型順便提一下。

孩子心態: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獨兒童。孤獨兒童往往懼怕親密接觸,因為依戀媽媽的渴望經常落空,並由此認為:我沒有需要。孤獨兒童的內心裡,可能隱藏著一個不真實的自我,看起來獨立,實際上卻是否定自我的需要。為什麼一年級會出現學困生,就是學業上非常糟糕,這一般是不太會出現的。經過調查,這部分孩子屬於對自我的否定比較強烈的類型,而如果考察他們的家庭,必然有一個冷漠嚴酷型的媽媽或者爸爸。

成長的煩惱:孤獨兒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和追求。其中的一部分天資聰慧的孩子或許在事業上有成功的可能,物質需求淡薄,獨立並富於忍耐。然而,他們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滿曲折,常見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動物、冷酷無情的人,多半是孤獨型人格。而在媒體上披露出來的一些悲劇事件裡面,那些冷酷的主角背後常常也有冷酷的家庭教育,這一點父母要引以為戒。

友情建議: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愛和撫慰的,在國外,擁抱甚至是治療兒童孤獨症(當然真正醫學意義上孤獨症的孩子是有病理基礎的,這裡不涉及)的重要手段,媽媽如果拋棄冷漠嚴酷的面具,陪著孩子讀讀故事,每天擁抱孩子至少兩次(早晚各一次),媽媽改變,孩子才會改變。

當然,以上舉得例子相對比較極端一些,主要為了更突出其類型。真正的生活中,各位年輕的媽媽不會是極端類型,而是一個綜合體,有時候忽略型佔了上風(忙的時候),有時候控制型佔了上風(閑的沒事幹的時候),心裡也別太緊張,按照上面的建議,以及關注這裡的文字之後,我們一起專註陪伴孩子,給你合適的家庭教育指導。

覺得有收穫,就轉發給需要的人,謝謝!

在喜馬拉雅FM平台搜索「北緯32度半」,陳老師給您最好的育兒方法音頻指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男孩家長幫 的精彩文章:

幼升小的秘密24:「給了孩子那麼多,依然不成器!」父母看缺了啥
幼升小的秘密14:孩子天天丟鉛筆,能上一年級么?父母趕緊這麼做

TAG:男孩家長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