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90國科學家簽署特殊協議,公然與政府唱反調:絕不配合你們干這事

90國科學家簽署特殊協議,公然與政府唱反調:絕不配合你們干這事

近日,在2018年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IJCAL)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CEO埃隆·馬斯克搞了個大新聞:他聯合了2400名來自世界各地頂尖科學家共同簽名宣誓。

這2400人中,包括Skype的創始人楊·塔林、DeepMind創始人哈薩比斯·穆斯塔法、享譽世界的人工智慧科學家本吉奧和斯圖爾特·拉塞爾以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劍橋以及世界各大知名企業和研究院所的頂尖工程師,其陣容不可謂不豪華。

那麼,到底是什麼可以讓他們達成如此高度的共識呢?

特斯拉汽車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

答案是:抵制人工智慧武器化。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這個概念自從上個世紀被提出以來,一直都是科技領域的熱點話題。2016年3月,谷歌公司研發的人工智慧AlphaGo在圍棋人機大戰中擊敗李世石,人工智慧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幾個月的深度學習就能擊潰人類圍棋界上千年的傳承,人工智慧真的比人類強這麼多嗎?

在輿論的熱議下,許多人都開始擔憂人工智慧的出現或將對人類的地位產生威脅。但事實上,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人對人工智慧的危險性產生過深度思考,典型的產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終結者》系列電影。

在電影中,人工智慧「天網」系統控制著全球的軍事武器,但卻妄圖毀滅人類,人類和機器人的世界大戰就此拉開了帷幕。顯然,這部電影幕後的主創團隊對人工智慧的武器化充滿了擔憂。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兩點:首先是人工智慧太「聰明」了,其次是人工智慧並不「聰明」。

這兩點原因看似矛盾,實則不然。說它太「聰明」了,是因為人工智慧往往擁有遠超人類的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戰爭武器的操縱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就像在「吃雞」遊戲里開掛一樣,所以人類軍隊很難和機器人軍隊抗衡。試想,如果你的對手在你開槍前就能判斷你子彈的落點,這仗還怎麼打?

說它並不「聰明」,是因為人工智慧再先進,也始終不過是一段計算機程序。既然是程序,就必須遵循預設的邏輯運行,這就導致人工智慧在戰爭中必將表現地極端冷血而殘酷。

也許對己方來說,有這麼一位冷血的戰將也算是一件好事,最起碼提升了戰爭的效率。可一旦出現什麼意外,導致友方單位或者平民被人工智慧判斷為敵人,也將立即遭到毀滅,因為人工智慧並不會用情感去輔助邏輯判斷。

更何況,人工智慧對戰場上軍隊的操控必然只能通過網路來進行,這就存在被敵方黑客入侵的風險。前一秒最親密的戰友在下一個瞬間就會倒戈相向,這是令人想想就不寒而慄的場景。另外,如果人工智慧武器系統落入恐怖分子手裡,也必將對人類文明產生巨大的威脅。

因為這樣的種種原因,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國際上反人工智慧武器化的運動也一浪高過一浪。前有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2015年發起反對武器化人工智慧運動,後有馬斯克組織的千人簽名宣誓,絕不配合軍方將人工智慧武器化。看來,這些地球上最聰明的大腦們已經達成了一致。

其實,人工智慧可以被看作一把雙刃劍,如果我們可以有效地運用它為人類工作,就能造福全球人民的生活;而如果有人心懷不軌,企圖通過武器化人工智慧進行戰爭,則必將打開一個恐怖的潘多拉魔盒。所幸,目前的人工智慧學界已經達成了共識,但各國真的能理性地看待人工智慧這一潛力巨大的戰爭武器嗎?

也許,只有歷史能給我們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中國人自製「榆木大炮」出手,嚇得日軍竟不敢出門
為了50元污衊中國,卻想花300億買回稀土開採權,再議!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