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日在校園》:史上最知名的人渣故事!

《日在校園》:史上最知名的人渣故事!

《日在校園》:史上最知名的人渣故事!

《School Days》是由日本著名十八禁遊戲品牌0verflow於2005年推出的,是一部曾帶給許多遊戲玩家和動畫觀眾難以忘卻回憶的戀愛名作。這部作品引起的反響之大,以至於數年過去,人們仍然對它所引發的「人渣誠效應」念念不忘。2007年,這部遊戲有了它的TV動畫版本,令「人渣誠」、「病嬌」、「黑化」、「鋸子女」、「Nice boat」這些辭彙變得更加街知巷聞。從此以後,伊藤誠被譽為「史上第一人渣」,西園寺世界成為了小三的代名詞,而桂言葉則成功當選了「病嬌黑化女」的典型代表。

《School Days》的劇情主線其實很簡單,它本質上還是那種滿大街俯拾即是的校園戀愛故事:主人公伊藤誠在每天上學坐電車的途中注意到了一個美麗文靜的女孩,並且將她的樣子拍了下來作為手機的待機畫面,但是這張照片卻被他的同桌西園寺世界注意到了。世界認出照片上的女孩子是鄰班的桂言葉,在得知誠喜歡言葉的想法後,便主動提出要做兩個人的牽線人。誠在世界的幫助下順利地與言葉展開了交往,然而世界卻在這個時候有意無意間流露出了對誠的愛慕之意。誠察覺到了世界的心意,他自己也在同世界的相處過程中有了不一樣的感覺;而另一方面,由於言葉的男性恐懼症,他和言葉的交往難以出現新的進展。此消彼長之下,誠在世界和言葉兩個女孩子之間應當作何選擇這個問題上,出現了苦惱……

《日在校園》:史上最知名的人渣故事!

故事發展到這裡,仍然是比較主流的少男少女戀愛喜劇的固有橋段。所有同類型故事裡都會有的平凡男主、純真女主、糾結的三角戀、遊離於主線劇情之外的男主的損友、時而會增加的後宮女配……這些內容,在《School Days》的遊戲前兩集、動畫前四集,都平淡而普通地上演著。在原著遊戲中,玩家通過對時不時出現在劇情關鍵點處的選項的選擇,使兩個女主角的好感度發生增減,從而影響到接下來的劇情是走言葉線還是世界線。然而,當滿足了某些條件之後,後面的故事發展,便會猶如脫韁野馬一般不受玩家控制,你看到了不想看到的東西,並且極力想在半途補救,換來的結果卻往往會是更加慘不忍睹的鮮血之始末,令你大跌眼鏡。從這時起,它不再是一抓一大把的俗套愛情故事,有時候它會囧得你無法直視,有時候則虐得你死去活來。

從遊戲的第三集開始,故事的氣氛發生了變化。舊有的套路被一一打破,在各個劇情線上都潛藏著無限暴走的觸發點。男主角因為極致的渣化而變得不再平凡,女主角由於性格上的劇變而逐漸失去固有的純真,普通的三角戀不再只是個名詞而是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修羅場,原本遊離於劇情之外的配角損友也會強行闖入主角們的關係網讓事情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前面曾經出現過的美好與純情全都如煙花般消失不見,前面一度擁有過的道德跟節操也都只能成為逝去的回憶——不,這樣說其實有欠公平,畢竟在某些劇情線上,主角伊藤誠和言葉或者世界,還是比較順利地走到了最後的,角色的性格也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只是這樣的Goodending大部分卻被玩家選擇性遺忘,因為比起那十幾個平凡的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圓滿結局,那三個染著血的Badending——《鮮血的始末》、《永遠》和《我的孩子》,才是《School Days》這部遊戲能夠被玩家記住的真正功臣。

《日在校園》:史上最知名的人渣故事!

這三個Badending分別對應了世界、言葉和誠這三個主人公的死亡結局,導致死亡結局的主要原因自然是主角太過人渣,以致於女主角之一發生黑化或是壞掉。不得不說0verflow在製作悲劇結尾時明顯要更加的用心,《鮮血的始末》細緻地描述了桂言葉逐漸黑化的過程,其經典程度足以載入ACG人物史冊;《永遠》所造成的視覺和心理衝擊被認為是眾結局之冠,其血腥程度大概也是所有結局裡最高的;至於《我的孩子》,則由於是唯一一個人渣誠獲得天誅的結局而被大部分玩家鼓掌叫好,甚至有人稱它是這部遊戲里真正意義上的Goodending。相比之下,眾多的Goodending或是平凡得難以叫人記住(《得償所願》),或是牽強得留下了很多遺憾(《巴伐露絲》),或是因為男主保持了人渣本色(《二人的戀人》)而在大眾面前缺乏認同感。不夠給力的Goodending以及太過讓人印象深刻的Badending,使得《School Days》成為了ACG史上有名的「郁系遊戲」(指劇情容易令人抑鬱悲傷、或者有殘酷描寫以至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遊戲,以擁有著另一位著名人渣主人公鳴海孝之的《你所期望的永遠》為代表,與key社推出的催淚向「泣系遊戲」相對應),其造成的社會效應和討論熱潮持續了幾年也未見消散。

《日在校園》:史上最知名的人渣故事!

將這種話題性推上了頂點的是2007年的動畫化。其實《School Days》在遊戲階段的時候就是以全動畫的形式推出的,整部遊戲可以不用玩家做任何操作,流暢地自行走到結局,如同欣賞一部真正的動畫,但它的本質還是遊戲,只能通過PC運行,而且含有著不可能在電視上播放的成人內容。2007年7月3日,神奈川電視台開始播放TV動畫版的第一集,動畫製作的時候保留了遊戲中的配音陣容和音樂,並且去除了故事裡的18禁畫面,沒有玩過遊戲的觀眾把它當作普通的校園戀愛劇從頭看起,然後在看到後面的時候一個個崩潰掉。

是的,前幾集的純愛只需要一個過渡,便會轉變成病態的男女關係。一開始還算純情的男主角怎麼就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後面那個只懂用下半身思考的人形自走炮,一開始十分清純的女主角怎麼就會在最後變得兩眼空洞無神視人命如無物。前後的強烈反差帶給了觀眾難以磨滅的思想陰影,伊藤誠原來並不是瀨戶一貴,他的慾望根本不是一次牽手一次接吻便能夠獲得滿足的。與西園寺世界發生關係,觀眾可以當他對世界才是真愛;被加藤乙女強推,觀眾可以認為他是忍受不住誘惑而一時衝動;可是等到他推倒了清浦剎那和黑田光後,所有的三觀在那一瞬徹底崩塌,「人渣」之名開始在大眾間廣為流傳。「日在校園」,也許只是網路資深漫迷天倉零突發奇想使用的一個惡搞式譯名,卻因為高度貼合這部作品的性質而得到了極大範圍的使用,即使台灣普威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後來代理了這部動畫並且將譯名定為「在校時光」,也沒能夠取代它在粉絲間的認可度。

動畫組最終決定的是製作一個悲劇的結尾,以對得起它曾經在玩家那裡造成的強烈反響。原本的遊戲每一條劇情線的長度是6集,動畫化時整合了數條劇情線上的劇情,將故事拉長到了12話。儘管如此,由於改編得十分用心,並沒有使情節走向出現違和感,反而讓角色之間的情感轉變表現得比遊戲中更加自然。對於最後一話,沒有採用三個Badending中的任何一個,而是結合了《鮮血的始末》和《我的孩子》,由動畫組自行原創了一個新的結局,不但保留了桂言葉的黑化,而且令觀眾恨之入骨的人渣誠也受到了應有的制裁,竟成為包括遊戲在內的所有結局裡面最受好評的一個。當然了,這血淋淋的最後一集,由於京田邊警官殺害事件這起少女弒父案在島國的突然發生,被迫取消了放送,還搞出了一個「Nice boat」的典故,但伊藤誠從此取代藤井冬彌和鳴海孝之通向人渣之王寶座的道路並沒受到任何阻礙,而桂言葉在黑化領域與龍宮禮奈和芙蓉楓取得分庭抗禮地位這一結果也未受到絲毫影響。

事實上,在網路上流傳著的「ACG四大人渣」裡面,伊藤誠的名氣固然是最大的一個,但要真說他是史上最為人渣的男主,倒還值得商榷一番。在很多人眼裡,《白色相簿》里的藤井冬彌恐怕要比伊藤誠更加的渣,但《白》里的女性角色真的是一個比一個性格堅韌,所以儘管藤井在故事裡面各種混蛋,還是能夠得到圓滿結局,不會出現染血的悲劇;而伊藤誠的父親澤越止……這個真正的畜生擁有著讓所有人心臟驟停的鬼畜傳說,他的故事沒能夠出現在TV的舞台上,不知算是他的幸運還是不幸。伊藤誠和他的故事之所以在觀眾中間造成這麼大的反響,一方面是他確實夠渣,另一方面,他的「渣」最終導致了悲慘結局這一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與藤井冬彌不同,伊藤誠的渣屬性主要表現在他把「性」放在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上,而不像前者那樣一面劈腿一面給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算是那種比較誠實的人渣。他的這種性格更多地是在動畫版中得以體現,尤其是在學園祭之後全面爆發,最終創下了所謂的「誠哥之傳說」。其實在遊戲《School Days》的大部分劇情線里,伊藤誠並沒有表現得如斯過分,儘管對肉體關係的貪戀一直存在,可真正讓其「人渣之王」的名號變得深入人心的,還是要「歸功於」動畫版的處理。筆者在玩這部遊戲的時候,雖然覺得人渣誠在每條劇情線上的表現都優柔寡斷得令人髮指,常常出現今天剛跟言葉做過明天就改變主意去向世界表白、今天剛跟世界確立關係明天就和剎那滾起了床單這種無節操的行為,以至於筆者邊玩便罵,但也只停留在普通的差勁程度上而已,而某些結局例如《與言葉一起》和《平安夜》,還曾表現出比較男人的一面,令筆者刮目相看。只有少見的幾條很鬼畜的劇情線(兩女共事一夫的《二人的戀人》,以及換偶遊戲和男公交的《大家的誠》等),才真正算得上是人渣屬性全開的結果。動畫版偏偏將《大家的誠》這個被筆者當成搞笑路線的劇情線加以改編放到了主線里,看來他們是下定了黑誠哥到底的決心,要把伊藤誠塑造成一個前無古人的里程碑式人渣。

《日在校園》:史上最知名的人渣故事!

這樣的決心當然是一定會有回報的。要捧一個人,或許沒那麼容易;但是要黑一個人,那便無比簡單,更何況這樣一個主角,不用特地去黑他,也會招來罵聲不斷。TV動畫放到第三集,國內外論壇已經掀起了「渣誠去死」的狂潮,凡是討論《School Days》的帖子下面一定會有詛咒的言論;發展到後來,連國內的漢化字幕組也看不下去渣誠的所作所為,加入了開罵的行列,甚至有的字幕組乾脆在後面幾集將所有角色對主人公的稱呼統一改成了「人渣誠」,不管原文是「誠」還是「伊藤同學」;台灣著名ACG論壇「糟糕島」有人將伊藤誠列為「島民八大追殺對象」之一,在《魔法少女小圓》的丘比出現之前,一直處於榜首位置。這樣聲勢浩大的討伐,針對的竟是一個虛擬人物,可見這個角色是何等的遭人恨。甚至於,為伊藤誠這個角色配音的平川大輔也受到波及,從此有了一個「人渣」的名號;而參與動畫製作的某人,那個好巧不巧竟然也叫「伊藤誠」的三次元現實人物,自然也遭受了池魚之殃。

女性觀眾痛恨伊藤誠,因為他玩弄女性後始亂終棄不負責任;男性觀眾忌恨伊藤誠,因為他毫無理由地被妹子愛上卻絲毫不懂得珍惜。這是一個如此典型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映射了男人的心理,讓男人們看到自己內心裏面最陰暗的一面,它赤裸裸地毫不虛偽地呈現出來,照得他們唯恐避之不及。每一個男人的心裏面都潛藏著一個人渣誠,那是作為雄性生物的本能,對性的追求和崇拜來自於物種繁衍的需要,但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我們懂得用道德和責任約束自己,因此我們一方面對伊藤誠的異性緣抱持著強烈的嫉妒心理,另一方面也確確實實地在指責著他作為一個「人」的不夠格。這不是虛偽,而是自我和本我在尋求共存。伊藤誠最終玩火自焚,但他可以因為自己的年輕不成熟而獲得某些人的辯護;已經成為成年人的藤井冬彌呢?已經告別了那個幼稚年齡的你呢?

誠哥說:「錯的不是我,是世界。」這是理所當然的推脫,是典型的逃避責任。有人認為,《School Days》的悲劇,起因是西園寺世界,是她將伊藤誠帶到了這個三角世界裡來,一面承諾要給他和言葉牽線一面又趁機第三者插足,主動誘使他嘗到了第一口甜頭,並且對誠之後的索求有求必應,直接促使了後面人渣的全面暴走。比起一開始懵然無知的伊藤誠,世界才應該為此付更多的責任。男人啊,當你用你身子下面的那根東西狂轟女孩們的下體的時候,不要怪責於她們的那裡是磁石,吸走了你的小雞雞。她們沒有壓倒你,綁住你的手腳,強行坐在你的身上,迫使你與她們交合。她們和你一樣,有著對性的好奇,有著對幸福的嚮往。你被她們所吸引,她們也在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未來,最終把自己的人生定在了你的身上。如果她們面對著你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願意把這一生都寄托在你身上的時候,接受了這樣的她的你,起碼也要拿出自己同樣的覺悟,才真正算得上是盡到了責任。西園寺世界確實應該為自己的錯負責,但她付出的愛是真實的;伊藤誠享受著她的身體,用她來發泄自己在言葉那裡無法滿足的慾望,然後在找到其他的女孩時轉而將她拋棄,是毫無爭議的人渣行為。你確實很年輕很不成熟,但被你玩弄過的女孩子們,她們同樣都很年輕。她們對你付出了愛,但你把遞過來的愛隨手拋棄,只接受了性。

於是,苦果終究是要來的。清浦剎那看透了你,她拋下了對你的感情,飛往了國外;加藤乙女看透了你,她放下了對你的思念,在手機的黑名單里添上了你的名字;西園寺世界看透了你,她對著無情的你,將刀子高高舉起。

而桂言葉,她始終相信著你,卻帶來了比任何角色都更加令人震撼的改變。

桂言葉在故事結尾的黑化一直為人所稱道,畢竟在動畫裡面,先是被渣誠拋棄,隨後又被黃毛玷污,不停地被加藤乙女等人欺負,最終精神陷入嚴重崩潰,終於有一天渣誠決定回到她身邊了,旋即又死在了世界的手裡,企盼的幸福頓時化作泡影,本來就陰沉內向的性格遭受重重打擊,黑化的結果令人震驚,但也算是情理之中。無論是遊戲還是動畫,言葉的黑化都有過層層的鋪墊,苦情的戲份得到了玩家和觀眾的同情,固然從此之後有了「病嬌」的名聲,但其轉變過程是有跡可循的。作為《School Days》系列裡面人氣最高的角色,桂言葉在遊戲中的每一次性格轉變,都令人揪心不已。或是《鮮血的始末》里的黑化,或是《永遠》里的壞掉,或是《巴伐露絲》里的腹黑表現,又或是《二人的戀人》和《大家的誠》裡面三觀的徹底崩塌,都是徹徹底底的悲劇。人們喜歡著那個純真的可憐的會害羞的言葉,她沉浸在初戀的幸福之中,一切都以男友為中心,但當這些東西都被奪走的時候,她也會轉變成魔鬼,用利落的身手剪除將誠奪走的敵人。桂言葉有著理想中的女朋友的各種特質,她是這部故事裡面最有女神潛質的角色。當人們心目中的女神因為受到了太多的傷害而變成了另一個人的時候,帶來的衝擊真的不是一點半點的。到了那時,所有的玩家和觀眾將把對她的喜愛轉換成120%的同情和惋惜,再轉換成200%對人渣誠的痛恨。

能夠這樣調動大家的情緒,並且引發了強烈的討論熱潮,足以說明《School Days》的優秀。它的優秀並不體現在劇情編排如何巧妙,人物塑造如何傳神——這些方面,它做得其實很一般——而是在一個正確的時間,用一種正確的方式,傳達了一種現實中一直存在卻總是被大家故意忽略的問題,它放任這些東西在故事裡不斷醞釀暴走,然後給出一個最激烈最慘痛的最終話,震醒三次元的某些人。

《School Days》不是神作。在我看來,所謂「神作」,要擁有天才的構思,超凡的敘事,劇情的編排之巧妙或者人物的塑造之入骨都讓人有一種「只有這個作者才做得到,別人全都不行」的感覺。很顯然,這部作品遠遠達不到這個級別。作為一部戀愛向的遊戲,它中規中矩,不錯地表現了男主角與他身邊的女性角色們之間的感情糾葛,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塑造得很典型,劇情路線的設計也比較講究,另外全動畫的表現形式也讓故事顯得流暢感十足,算得上是一部很有良心的作品。動畫化後,由於編劇的用心設計,兼且故事本身容易讓人聯想到現實因素,再加上震撼感十足的結尾,都容易在觀眾心裡留下強烈的印記。但也僅此而已。在日本一個著名的遊戲評分網站ErogameScape上,《School Days》的中央值評分只有區區的75,雖然在0verflow推出的一系列作品裡面確實是最受好評的,但在全遊戲排名里,只能稱得上是中上游。只是,人們只記住了伊藤誠和他的女人們日在校園的故事,卻忘記了那些真真正正有著神作之實的強大作品們,原因無他,因為他們從這部作品裡面,看到了自己。

人渣誠的校園傳說,也許,還要繼續流傳下去。

《日在校園》:史上最知名的人渣故事!

誠哥千古

想要遊戲資源的各位私信小編好船即可獲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