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美 李月葫蘆烙畫賞
李月被稱為「葫蘆烙畫達人」,她以火為墨,用烙鐵在葫蘆上熨燙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畫,讓小小的葫蘆呈現出萬千世界,令人讚嘆不已。
李月從小酷愛繪畫,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去逛古玩市場時,看到烙畫的葫蘆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萌生了在葫蘆上一展身手的念頭。
有一些繪畫功底的她,利用業餘時間開始自學烙畫技巧。
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
因此烙畫既能保持漢族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也可訂做屬於自己的特有畫面或肖像,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本期我們將介紹來自津城的匠人李月,烙畫葫蘆由於是在非平面的環境進行創作,不僅要求要有美術功底,更要有三維立體的創作經驗積累,才能使烙畫技藝發揮的淋漓盡致。
烙畫葫蘆藝術又稱燙畫,火筆畫,不僅是一種漢族傳統工藝美術品,而且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知名的產地有山西,安徽。
烙畫葫蘆藝術家用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能永久保存、收藏,藝術價值極高。
烙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相傳起源於漢代,後失傳,清朝遂又興起。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
李月說過,在葫蘆上烙畫難度可不小,她也吃了不少苦頭。「在葫蘆上烙畫和在紙上作畫,完全是兩個概念。在紙上作畫,畫不好可以重新修改,可在葫蘆上烙畫,勾勒線條就得落筆成形,沒有重改的機會,難度不小,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為了表現烙畫中靜物的層次、遠近和透視關係,還需要把握好烙鐵熨燙的火候、力度和速度,最終通過烙印顏色的焦黑褐黃等來呈現。有時,火候不對,或稍不注意就會燙壞葫蘆。最開始練習的時候,為了掌握好火候和力度,李月還受了不少傷,胳膊和手上都有不少燙傷留下的疤。
雖然吃了不少苦,但是看著自己的作品日漸成熟,李月內心非常滿足。她說:「我把每個葫蘆都看成有生命的個體,會依照葫蘆的長勢順勢而為,為它們著上賦有寓意的新衣,讓它們成為一件件精緻的藝術品。而整個創作過程有創新,又有挑戰,讓我樂在其中。」
李月創作的葫蘆烙畫,既有形神兼備、生動唯美的仕女圖,也有情趣樸實自然的花鳥走獸圖,還有寓意吉祥的十二生肖圖等。而幾個有疤的葫蘆,在李月手中也變成了別有新意的把件,原本的疤痕變成了池塘里凸起的蓮蓬,反而成為一種靈動的美。
聲明:本公眾號內文章(含圖片、視頻等)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發布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除了葫蘆能辟邪,竟然還有這麼多「辟邪神器」!
※三大類主流葫蘆手把件的現狀
TAG:天下葫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