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是怎麼吃冰的?

古人是怎麼吃冰的?

《周禮·天官·凌人》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鄭玄註:「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

古代的藏冰條件當然沒有現代人好,方法也比較簡單。每年大寒季節,古人就開始鑿冰儲藏,因為這時的冰塊最堅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務的官吏監督奴隸、農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采,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里。

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跟蘆席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由於這樣儲存,每年大概會有三分之二的藏冰會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將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唐朝末期,工匠們在生產火藥時偶然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降溫直至結冰。於是,古人便開始利用硝石製冰。

先找一個小罐,罐內裝入水或酒等其他想要冰鎮的食品,然後再找一個放得下小罐的大容器,把小罐放進去,並在容器內與小罐之間的空隙內放入水和硝石。

硝石遇水吸收熱量,罐內的食品因此降溫,起到了冰鎮的效果。是不是很方便呢?用此辦法製冰的另一大好處就是,硝石溶入水後,可以用蒸髮結晶法將硝石再提出來重複使用。

當夏天製造冰塊成為可能後,市場中也出現了「冰鮮」,人們打撈的海產品,通過冰的冷凍運輸得更遠、保存得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再後來,人民開始在製冰時向罐子里放入糖、各種水果等,逐步將冷食產品日益豐富起來。

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南宋時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飲料。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到了清朝,古人對冷飲地追求已經不止停留在口感上的舒適,而是上升到了養生的層面。《紅樓夢》里的夏日冷飲是當時典型的代表,賈寶玉被其父賈政暴打後所喝的「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便是以藥材入冷飲。清朝最流行的就是「冰鎮酸梅湯」,烏梅發泡之後放上蜂蜜、桂花、冰糖一起煮,最後進行冰鎮。

搗騰一碗冰飲不容易,偏偏家裡人還沒下班,大夏天容易化掉、不冰了,咋整?

不用擔心,智慧的古人還擁有一樣神奇的法寶:冰鑒!冰鑒同時兼具冰鎮(冰箱)與降溫(空調)兩大功能。

人類在很久以前就懂得用冰。《周禮》中關於"冰鑒(hàn)"的記載。所謂"冰鑒(hàn)"就是暑天用來盛冰,放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

冰鑒可以看做是一種原始冰櫃,使用時,將盛滿飲料或食物的器皿放進去,四周圍滿冰塊,合上蓋子,不多時「冷飲」就可製成。"挫糟凍飲,酎清涼些。"《楚辭·招魂》中的這兩句話就是說,夏天飲酒,撈凈糟沫後進行冰鎮,喝起來清涼味甘,煞是舒服。

冰鑒的外形其實很有特點,銅製的外壁和內壁之間有很大的空間,若將上面的蓋子拿開,俯視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回」字。好比今天的暖水壺,有個外殼,還有個內膽。不同的是暖水壺的外殼和內膽之間距離很小,冰鑒的外殼和方壺之間則是個很大的空間,具有冰鎮、溫酒的雙重功能。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爾南昌 的精彩文章:

TAG:海爾南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