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調味品行業分析報告

調味品行業分析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國人對於食物的訴求已經不僅是基本的溫飽裹腹,而愈發講究五味調和、色香味全,豐富的美食體驗通過味覺記憶飽滿留存,或為收藏、歷久彌新,或為談資、口口相傳。調味品作為美味菜肴中刺激味蕾最重要的因素,在日常飲食烹飪和食品加工中廣泛應用,日益受到消費者和商家的重視。我國調味品行業從90年代後期隨著價格放開管制及行業洗牌調整後走向規模化生產的商品市場階段,行業回暖、企業經濟效益逐漸改善,進入量價齊升時期。2014年調味品行業收入規模達到2649億元,較2004年449億元增長近5倍,10年CAGR超過19.4%,行業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利潤總額從2004年24億元增長到2014年226億元,10年CAGR達25.4%,高於收入複合增速。從子行業看,醬醋產品收入、利潤CAGR分別達到23%/37%,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關鍵,而味精行業由於受營養及健康問題的詬病,業績持續下滑,而其他類別的調味產品發展漸增,存在趕超醬醋行業的趨勢。

調味品中,醬醋類滲透率高達99%,但其他品類辣椒醬、調味醬、耗油等仍具備持續的滲透空間。單看滲透率極高的醬油行業,仍然具備銷量增長的空間,主要增長來自人均用量的提升。目前中國醬油的人均消費量與亞洲其他同類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日本人均醬油消耗量是9升,港澳台地區為6升,中國大陸的人均醬油消費量僅為3升。我們認為滲透率高的種類規模體量也較大,未來看點主要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價格提升,滲透率低的品類未來增長空間較大。

從下游消費渠道上看,調味品的消費主要包括餐飲消費、家庭消費和食品加工,根據智研數據中心統計,三類消費佔比大約為45%、30%、25%。由於調味品具備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屬性,故家庭消費受經濟周期波動較小,而餐飲業的波動對調味品消費具有一定的影響。

作為調味品中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品類:醬油,近年來保持中速增長,隨著2017年行業復甦,預計增速將達到10%左右。醬油是我國傳統調味品,起源於中國,由周朝時的豆醬發展演變而來。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居民就有製作、食用醬油的傳統。醬油也是我國調味品收入規模最大的子品類,具有「小品類、大市場」的特點。根據數據,2016年我國醬油行業收入達到了631億元,2011-2016年行業CAGR為11.33%。前幾年醬油行業收入增長率均在10%以上,2016年由於受餐飲業增速放緩的影響,醬油收入增速小幅下降到8.23%,預計隨著2017年行業復甦,醬油行業增速有望回升到10%左右。

2018年,消費升級與新零售全面鋪開的元年,居民的消費行為與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食品飲料行業受益於消費升級的紅利,變化猶為明顯。調味品作為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輔助食品,具有剛性消費的特性,市場容量較大。調味品行業是大眾消費品行業中競爭格局最優且景氣度相對最高的行業,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行業規模未來的增長將主要依賴於餐飲渠道的在外出餐飲頻次提升下的量增和家庭渠道消費升級以及直接提價帶來的價增,行業整體增速仍能維持高個位數以上。而從競爭格局來看,龍頭企業的渠道優勢會逐漸強化,而且凈利率仍處於上升通道。

調味品行業經歷計劃管制期和洗牌出清期後,自2000年步入增長通道。2000年後,行業伴隨著外資收購逐步進入我國調味品市場以及居民消費需求的顯著變化(階段1:2000-2005年)、餐飲業崛起和強勁消費需求帶動(階段2:2006-2010年,)、三公消費管控和需求不振(階段3:2011-2016年,增速降至個位數),雖然增速時有變化,但行業總體持續高景氣,成長屬性突出。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

2016年我國調味品年產量達2533萬噸左右,其中醬油和食醋佔比最大,醬油產量突破990萬噸,佔比42%左右;食醋約435萬噸,佔比18%左右;

其次是迎合「鮮」味的味精和雞精,味精產量230萬噸,消費量在149萬噸左右;雞精產量在33-43萬噸。

預計2017-2022年期間,我國調味品市場規模將保持平穩增長,至2022年,我國調味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419億元。未來中國的調味品市場,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

本文部分信息來源自網路,本平台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亦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閱讀參考交流之用!用戶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鳴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羽鳴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