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在平穩運行中邁向高質量發展

經濟在平穩運行中邁向高質量發展

面對異常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和存在的各種緊因素,下半年應綜合施策——在應對貿易摩擦中強化防風險節奏、力度等政策的協調搭配,實施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靈活性的宏觀政策,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效率為核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內需潛力等促進高質量發展。

智庫觀點

杜秦川

總體看,工業、服務業強勁增長態勢仍將延續,貿易摩擦加大引起的出口增速放緩不會在三、四季度明顯回落而拖累經濟增長,投資增速不會明顯放緩,消費增速平穩增長可期,價格水平總體平穩。預計實現全年6.5%的增長目標具有穩定支撐。

影響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主要因素及未來走勢

(一)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有限

全球經濟和貿易復甦的勢頭仍在持續。美國對我加征關稅的出口抑制效應在三、四季度會逐漸顯現。如果作偏悲觀考慮,預計由此減少對美順差1000億美元,按照2017年對美順差2749億美元、出口總順差4208.68億美元對全年GDP增速貢獻0.6個百分點估算,中美貿易摩擦對今年全年GDP增長影響有限,基本不會超過0.2個百分點。

(二)投資增速維持穩中趨緩態勢

一是基建投資增速全年預計穩中趨緩。一方面,受相關政策對PPP項目集中管理的影響,預計一些PPP項目落地放緩可能會影響基建投資。但是另一方面,受2017年土地出讓金收入持續高增長、財稅收入增速明顯回升、PPP儲備及落地規模擴大及規範清理政策的改善性調整、名義GDP超預期增長推升赤字空間等支撐,預計全年內基建投資增速明顯放緩的可能性也不大。

二是製造業投資內生動力逐漸增強。去年房地產投資和出口維持高位增長帶動工業盈利和凈資本大幅改善,正驅動企業技改投資增長和產能擴張。近期的數據顯示,製造業投資出現企穩回升跡象。受技改投資、設備更新和企業利潤持續改善的影響,製造業增速逐步回升,反映出經過數年市場出清、優勝劣汰後的行業集中度上升,製造業從產能周期底部逐漸回升的態勢日益明朗,由此預計製造業增速和投資增速回升具備一定持續性,全年製造業投資增速預計大概率會回升。

三是房地產調控邊際影響年內逐漸減弱。上半年數據顯示,在土地開工增速和房地產銷售增速均放緩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反映出房地產投資增速數據受土地出讓溢價上升影響較為明顯。據測算,扣除土地出讓溢價上升影響後,房地產投資增速較去年底可能有所回落,但也有可能因前期土地出讓溢價升高抬高了房地產投資開發成本,抑制了房地產投資。從去庫存看,當前房地產總體去化已比較充分,多主體、多渠道供應將在今年更加明顯。綜合預計,今年房地產投資可能不會明顯下滑,實際投資增速回落持續性仍待觀察。

(三)消費需求維持基本平穩

上半年數據顯示,在傳統消費增速邊際回落態勢下,網上零售額加速增長,顯示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預計下半年的網上零售額仍將處於加速成長期。疊加以下多方面因素支撐消費需求年內平穩增長。

一是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為全年消費增長提供支撐。名義GDP高增長帶動居民人均收入持續加速,去年以來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的態勢仍在持續,經驗顯示,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能為未來2—3個季度的消費增速形成較強支撐。二是溫和上漲的CPI的漲幅會較去年有所擴大,名義價格上漲大概率會促進今年消費增長。三是預計房地產調控造成的房地產銷售增速放緩已被基本消化,邊際上難對年內相關消費增長產生明顯影響,甚至可能使原被房地產擠占的部分消費得以釋放。但是,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抑制部分消費。自7月6日起,我國對首批約340億美元的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會抑制相關商品的消費。如果後續加征關稅所涉金額升級,可能還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加征關稅導致的消費替代也可能會減輕抑制作用。

(四)經濟運行中部分緊的因素疊加擾動

一是外部環境中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擾動。今年以來,美國減稅、美聯儲加息、貿易保護主義增強、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趨勢日益凸顯,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二是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可能仍然中性偏緊。去年以來,M2月度增速繼續波動回落,單月最高增速為8.8%,6月達到有統計以來最低的8.0%。在GDP增速回升、總量擴大的背景下,新增社會融資規模較去年同期明顯減少,政策實施中性偏緊但邊際上調整的空間有限。

三是清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相關債務等引發的融資緊縮和融資接續難。今年以來,針對清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相關債務,接連出台了相關政策措施,一些地方如新疆等地PPP投資項目落地放緩,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都產生了一定抑制,政策的後續執行情況對經濟運行影響很大。

四是環保限產對工業企業生產、投資等可能仍會產生持續較大的影響。上半年製造業生產和投資數據顯示,環保限產在一些地區、一些行業的影響可能仍在持續。在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污染防治作為今年的攻堅戰,預計今年的環保督查力度大概率可能仍較強,其對相關工業及其上下游關聯企業行業的影響在年內可能仍會持續。

力促經濟在平穩運行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面對異常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和存在的各種緊因素,下半年應綜合施策,力促經濟在平穩運行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在應對貿易摩擦中強化防風險節奏、力度等政策的協調搭配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態勢逐漸明確。從大原則上看,我們應保持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加快發展。應繼續深化提升改革開放,對內改革上要加快落地,開放上要更好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應對貿易摩擦為重點統籌各項工作安排,加快創新搶佔新一輪全球高端前沿製造業制高點。

防風險任務推進要兼顧到經貿形勢等變化。防風險攻堅戰應切實避免節奏、力度等協調失當,謹防因操之過急而把三年攻堅戰打成了集中的殲滅戰。一是保持戰略定力,避免因外部壓力導致政策失當。二是有保有壓加大對企業技改投資和創新創業的金融稅收支持。三是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推進防風險,避免匯率大幅波動對出口和技術創新造成不利衝擊。四是貨幣金融政策在節奏、力度和配合方面切實做到穩健中性,防止因利率成本上升過快、過高而衝擊經濟。

應有序、科學地分類清理整頓PPP項目和相關債務。應根據項目現金流情況、項目類型等,更加註重分類施策,重點解決好項目再融資特別是配套和接續融資問題。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循序漸進推進平台轉型。在債務清分階段要給予必要的流動性支持,分類處置對產業類平台等相關債務,謹防處置過程中的流動性斷裂。

(二)實施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靈活性的宏觀政策

堅持積極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增加對生態環保、基礎教育、社會保障、公共醫療衛生等支出,增加企業技改、「雙創」等支出。同時,適當調整企業所得稅政策。加快推動實施大型企業集團的合併納稅,可考慮使集糰子公司能夠通過利潤合併計算後繳納所得稅,進而有效降低企業集團的稅收負擔。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確保中性,應根據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貨幣政策前瞻性和靈活性,綜合運用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平衡好去槓桿與穩增長等多重關係。一是更好地實現去槓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充裕間的平衡;二是要兼顧廣義流動性收縮對實體經濟的衝擊,緩解商業銀行回歸表內存貸款基礎性業務過程中面臨的約束;三是應對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及錯綜複雜國際形勢的影響。

為此建議:在價格工具上,央行應著眼於利率雙軌製造成的價格扭曲,通過放開對存款利率上浮比例的「隱性干預」的方式實現利率並軌,緩解商業銀行的一般性存款壓力。同時,適度上調OMO、MLF等政策利率保持中美無風險利率正利差的穩定。在數量工具上,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降准資金部分置換MLF等結構性工具實現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通過釋放更多優質流動性資產(HQLA)和激活因流動性覆蓋率(LCR)達標壓力來調節受到管控的信貸投放。

(三)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效率為核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破、立、降,核心是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和提高效率。要打破阻礙企業家精神有效發揮的梗阻,繼續通過「放管服」改革促進企業主體成長壯大,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創新創業,不斷激發市場活力;要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改革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為新經濟成長創造環境,帶動整體經濟效率提升。

(四)挖掘內需潛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一是多措並舉提升投資質量。積極增加有效投資,更好發揮政府資金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放大投資乘數效應,以打破壟斷、放寬准入、擴大開放等措施引導促進社會投資有序增長,立足長遠,實現投資綜合效益提升。優化投資結構,重點支持雄安新區、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新型城鎮化、重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務建設等,加快污染防治、精準扶貧等補短板項目建設。

二是完善信用法律環境挖掘消費潛力。當前,一些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帶動社會居民消費升級態勢迅猛,但由於網路環境和信用環境等仍不完善,部分制約了消費升級。應加快提升和完善市場信用體系,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降低維權成本,促進消費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時報 的精彩文章:

應對美國貿易大棒:日本的經驗與教訓
俄羅斯世界盃上的「中國隊」

TAG: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