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中的這場戰役,將中國孫子兵法用的爐火純青!

二戰中的這場戰役,將中國孫子兵法用的爐火純青!

孫子兵法中,有一計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該計謀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其實,二戰時期的諾曼底登陸,盟軍也採用了孫子兵法中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作戰策略。

1943年5月,英國與美國在華盛頓會議,決定在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為了完成這個艱巨的計劃,首先要確定合適的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有以下三個基本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

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只有: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三處符合要求。但是,由於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適合大部隊進攻,最先被排出在外;加萊雖然離英國最近,但其也是德軍重兵把守之地;經過深思熟慮,盟軍最終選擇在諾曼底登陸。

為了讓希特深信盟軍會在加萊登陸,盟軍打了幾套組合拳,例如:好萊塢道具師、「替身演員」、雙面間諜等,盟軍秘密進行的「水銀計劃」是一場真實的諜中諜戰爭。

明修棧道第一步,盟軍在通訊、情報上迷惑德軍。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盟軍在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組建了名叫「美國第一集團軍群」的部隊,隨後三百多名報務人員,就分別變成該集團軍內部的,軍部通訊處,師部通訊處,團部通訊處,營部通訊處。這些報務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使用大功率電台,按照常規單位日常通訊量進行通訊、聯絡,用以迷惑德軍情報截取部門。

明修棧道第二步,盟軍在建築、裝備、軍隊上迷惑德軍。盟軍為把戲份做足,更好迷惑、欺騙德軍間諜,在英格蘭東南部大肆修建軍營、倉庫、公路、輸油管線等戰略設施。除此之外,盟軍還讓好萊塢道具師,在這些設施內外放滿假的飛機、大炮、坦克模型與道具。還在附近的河面上,偽造出各種軍艦航行的油跡,坦克在公路上駛過的履帶印,還時不時調部分士兵,到現場進行操練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迷惑德軍。

明修棧道第三步,讓指揮子虛烏有「集團軍」的巴頓將軍,頻繁的活動在加萊對面的肯特郡,以顯示「集團軍」主力將要從此處發起進攻並登陸的決心。為了讓騙局更逼真,盟軍接連不斷的派空軍,對加萊地區的德軍進行轟炸。

盟軍的軍隊通訊,軍隊設施設備,軍隊的武器裝備,軍隊士兵,空襲轟炸,連指揮官,無一不在表明,盟軍要從加萊登陸,要跟德軍來場硬碰硬的較量。

然而所有的明修棧道,只為接下來的暗度陳倉,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至此德國納粹一敗塗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民調向好,安倍或將成二戰結束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二戰後,為何沒有一個人口大國,成為發達國家?真實原因有三點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