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古兩大奇書《易經》《山海經》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

上古兩大奇書《易經》《山海經》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

作者:魚夫子

上古兩大奇書《易經》《山海經》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

我們仔細看看《山海經》,儘管它披著面紗、蒙著灰塵、裹挾著垃圾,而剝去這些雜質,它也給後人呈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古代先民及其生存環境的浩瀚畫卷:

有崇山峻岭,有丘陵平原,有莽莽大川,也有涓涓細流;有奇花異草,有巨木雜樹,有珍禽,也有異獸;有非凡物產,有神奇傳說,有已知的美好,也有未知的恐怖……

上古兩大奇書《易經》《山海經》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

而我們回眸歷史,發現《山海經》並不孤單,它甚至還有朋友」——《易》。

《易經》是人們比較熟知的名字,當然熟知的也可能只是名字,比如有人就管它叫《周易》,其實謬矣。

《易經》其實有三部:《連山》、《歸藏》、《周易》。

《易經》傳到夏代,時人對它進行闡釋,名之以《連山》;到商代,時人對其闡釋為《歸藏》,可惜此二書皆已失傳。

到周代,周文王及其後人闡釋《易經》,故稱《周易》,並保存至今(期間當然免不了增刪修改)。

上古兩大奇書《易經》《山海經》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

現在,人們習慣性把《周易》和《易經》等同起來,但我們心裡應該要清楚,其實他們是不一樣的。

《山海經》是一部糅合了人文歷史志怪傳說的地理書,《易經》也是一部具有多重屬性、內涵極其廣博的典籍。卜筮只是其中價值最顯著的部分,至於是不是最大,另當別論。

單就卜筮而言,大約是遠古先民出於對未知好奇及試圖把握自身命運的需求,大到部落、族群生存發展,小至雞毛蒜皮,進行的預卜。雞毛蒜皮忽略掉,大事被記錄在案,並形成慣例。進而在記錄素材的基礎上,反覆、不斷地針對「規律推演」這個關鍵進行歸納總結,最終「提純」出《易經》。

上古兩大奇書《易經》《山海經》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

在記錄和總結的過程中,由於資料來源龐雜及時間累加(可能是一萬年,也可能是數萬年)等因素,導致《易經》內容所及大大超出預卜的價值點,所謂「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更被後世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一是內容廣博,二是著眼點在「大道」——預卜自然是形而下學的事。

古人研究《易》,叫「治《易》」或「玩《易》」。治,是說嚴謹,鄭重。玩,是說反覆,卷不離身。不論是治還是玩,推演的也是宇宙、人生的大數,其次是政治、軍事、祭祀、外交等國家大事。

當然也有重於「器」的好《易》者,專以卜測為樂。也有出於生存需求,以《易》為謀生手段的。

在今天中國南方地區,分布著眾多少數民族群落,一些部族仍保有本民族的傳世經典或文學作品,且有的內容跟《山海經》《易經》等多有重合之處,如壯族人民創作的《雞卜經》(又名《司諾介》),據說可稱是《易經》的「近親」。

上古兩大奇書《易經》《山海經》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

《易經》用蓍草作演算工具,《雞卜經》則通過觀察雞的走路姿態、看雞的眼睛、聽雞的鳴叫聲、燒雞骨頭等進行占卜。《易經》有卦象六十四,《雞卜經》據說有上千,用古壯文記錄。而對應《易經》中「繫辭」的部分,《雞卜經》居然是使用漢字記述的!

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創世史詩,流傳方式多為口頭,其內容多涉及本民族遠古神話。如壯族創世史詩《布洛陀》,瑤族創世史詩《密洛陀》,彝族創世史詩《梅葛》,哈尼族創始史詩《十二奴局》,佤族創世史詩《司崗里》,納西族創世史詩《崇搬圖》,傈僳族創世史詩《鬼經》等等……

上古兩大奇書《易經》《山海經》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

注意到了嗎?我國南方少數、尤其沿北回歸線一帶的民族,其史詩呈「區域化」「群落化」形態集中出現,絕不僅僅只是巧合。如果將這些少數民族的口頭傳說與《山海經》《易經》結合起來,或許可以幫助破解《山海經》和《易經》的一些奧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嘴哥閑談 的精彩文章:

陶淵明說的這句話,我們理解錯了一千多年
礦洞里發現一堆70多年前的汽車,為了躲避希特勒的徵用

TAG:嘴哥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