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槍林彈雨中拍攝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真實慘狀!

在槍林彈雨中拍攝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真實慘狀!

原標題:在槍林彈雨中拍攝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真實慘狀!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五天後的10月18日,圓明園、清漪園等皇家園林被亂軍搶劫焚毀。在英法聯軍中有一位英國籍的義大利人菲利斯·比托,一路從南到北,隨軍進入了北京,並用鏡頭記錄下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方方面面。


菲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1832-1909年),商業性攝影家,最早的戰地攝影師之一,自1855年起先後拍攝過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印度叛亂(1857年)等。比托於1860年3月來到香港,由於他在印度期間便與英軍總司令格蘭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因而獲准隨軍北上,為部隊拍攝照片。從他當年拍攝的照片中,我們看到:遠征軍浩大的艦隊;被攻陷的大沽口炮台,陣亡的中國土兵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旁邊擺著他們原始的土炮和弓弩;要塞的廢墟,一門被摧毀的大炮彷彿訴說著不久前在此發生的激戰;英軍士兵正在這個剛佔領不久的陣地上休息。由於受當時攝影曝光等技術限制,他的戰地攝影只能是以戰鬥結束後的戰場景象為主。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通過這些照片去感受那150多年前的硝煙。這是歷史上第一批全景式、多方位的戰爭影像,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比托也因之被稱為「攝影史早期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


比托不僅是著名的戰地攝影師,他在中國攝影史上還具有特殊的地位,是第一個拍攝北京的攝影師。在記錄戰爭的任務完成後,比托把鏡頭對準了北京的建築,上至紫禁城、北海公園等皇家建築與園林,下至北京城牆與北京內外城的街道,為北京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資料。如今那些飽經滄桑的北京古城牆和城門多已不存,但我們卻可以藉助比托的照片來一睹它們當年的風采。在這些照片中,六聯張的「北京全景」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北京全景照,也是比托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比托是世界公認的全景攝影大師,他的這些全景影像,接片數目從兩張到六張不等,畫面水平線極為平穩,照片與照片間嚴絲合縫。在北京,當他面對市井生活與小型建築物時,更多是主攻追求「異國風情」:兩位中國人進駐畫面,以此活躍構圖、增加獵奇感和可讀性;而面對複雜環境、宏大場面或城市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採用全景記錄方式。此外,比托還拍攝了當時尚未焚毀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清漪園,他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拍攝圓明園、清漪園的人,因此這些照片也更顯得彌足珍貴。比托鏡頭下這些安靜與凄美的建築背後,是英法聯軍燃起的殘酷烈火,今昔對照,令人思緒萬千。


在菲利斯·比托當年拍攝的照片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1860年11月2日他為恭親王拍攝的肖像照片。1860年10月24日,在經歷了英法聯軍佔領安定門和火燒圓明園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後,中英《北京條約》簽訂儀式在北京皇城內的禮部大堂舉行。當時,英方的代表為英國特使額爾金勛爵,中方代表即為咸豐皇帝的弟弟恭親王奕?。作為隨軍攝影師,比托來到簽約的禮部大堂,隨時準備用影像記錄這一歷史時刻。有關比托在禮部大堂為恭親王拍攝的具體過程,英法聯軍中的英國陸軍司令克靈頓將軍在其日記中這樣描述:「在簽訂條約的過程中,比托先生不知疲倦地忙碌著,試圖拍攝一張好照片作為『北京條約的簽訂』這一新聞的配圖。他把照相設備搬進來,放在大門正中,偌大的鏡頭對準了臉色陰沉的恭親王胸口。皇帝的這個兄弟驚恐地抬起頭來,臉色頓時變得慘白......以為他對面的這門樣式怪異的大炮會隨時把他的頭給轟掉——那架相機的模樣確實有點像一門上了膛的迫擊炮,準備將炮彈射入這個可憐人的身體。人們急忙向他解釋這並沒有什麼惡意,當他明白這是在拍肖像照時,他臉上驚恐的表情頓時轉陰為晴。」但是,由於當時室內光線不好,比托這次的拍攝並不成功。

後來,恭親王回訪額爾金,菲利斯·比托再次抓住時機,在額爾金勛爵的住處給恭親王奕?補拍一張肖像照片。據英軍軍醫芮尼的描述:恭親王那天「身穿一件紫色的、綉有黃龍的錦緞官袍,他戴著一頂邊緣上翹的官帽,除了在頂戴處有一個紅綢做成的旋鈕之外,並無其他任何裝飾。」這張照片拍攝得非常成功,此後被多次使用,成了恭親王的標準像。從比托留下的影像中我們看到,恭親王面容清癯,表情肅穆,雙眉緊鎖,悲涼而憂鬱。 這是目前我們可知的最早的皇室成員的照片,為研究政治史和攝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資料。


比托既是攝影師,同時也是一個商人。戰爭期間他向英國軍官兜售了不少照片,恭親王奕訴的照片在歐洲引起了轟動,被多次沖洗,比托也獲利不非。近些年來,「菲利斯·比托熱」在世界收藏界不斷升溫。菲利斯·比托一個半世紀前的原作,尤其是關於中國的原作,頻頻以高價成交。


以下就讓我們看看攝影大師比托鏡頭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香港全景及英軍北上遠征艦隊



英法聯軍抵達大連灣



北塘炮台


白河上的北炮台外部,英法聯軍攻入口



北塘炮台一角,法軍攻入口



剛被攻陷時的北塘炮台和陣亡的清軍士兵



剛被攻陷時的北塘炮台和陣亡的清軍士兵



剛被攻陷時的北塘炮台和陣亡的清軍士兵


英軍佔領後的北塘炮台內部



被佔領後的清軍營地



北塘炮台內部,普洛賓騎兵隊



第二炮台內部,關押2000多清軍俘虜的地方



北京全景


北京城牆的東北角樓



被佔領的北京城牆頂部,對準英法聯軍的中式大炮



安定門下的北京一角



皇宮正門



廣州鎮海樓


廣州督府衙門



恭親王奕?



恭親王奕?


本文出自《西洋鏡—一個英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菲利斯·比托 攝,趙省偉 編譯


菲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1832-1909):英籍義大利人,19世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最早拍攝北京的攝影師,日本攝影的開拓者之一,最早使用濕版拍攝的攝影師之一,最優秀的接片攝影大師。1856年起,比托作為隨軍攝影師,拍攝了克里米亞戰爭(1856)、印度叛亂(1858)、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日本下關戰爭(1864)、蘇丹起義(1885)等戰爭場景,從而成為19世紀極負盛名的戰地攝影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洋鏡1 的精彩文章:

跟隨18世紀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的隨行畫家,體會百年前中國人的衣冠舉止!
中國古典園林鑒賞,一組精美的古典園林老照片!

TAG:西洋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