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認輸?那就不是中國人了。活著不是本事,活得好才是。

認輸?那就不是中國人了。活著不是本事,活得好才是。

原標題:認輸?那就不是中國人了。活著不是本事,活得好才是。



01


前幾天在家上網時,看到一張來自重慶博物館的照片,令前一秒還抱怨天氣悶熱的我,瞬間如墜冰窟。


照片拍攝的,是一幅群雕。

掙扎的手臂,嘶吼的表情,都表明了人們的痛苦與無助;但最令人動容的,是從縫隙中被人們托舉出的兒童……


即使是在最絕望的時刻,我們也沒有丟掉希望的火種。


——它描繪的,就是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重慶「大隧道慘案」



大隧道慘案發生於1941年6月5日,正處於「重慶大轟炸」期間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了動搖重慶國民政府的抗戰決心,迫使其屈服投降,出動大量飛機,對重慶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無差別轟炸」。


據不完全統計,日機空襲重慶共達218次,出動飛機9513架次,投彈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傷14100人,炸毀房屋3萬多幢,30所大中學校曾被轟炸……


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山城大地滿目瘡痍。


而這場喪心病狂的大轟炸,持續了多久?


六年零十個月!

1941年6月5日,日軍出動24架飛機分三批輪番轟炸重慶,空襲時長達5個小時。絕望之中,大量民眾擁向公共防空隧道(十八梯大隧道),在長達10小時的高溫和嚴重缺氧的情況下,大量避難民眾因通風不暢導致窒息……


《重慶市志》第1卷稱:「1941年6月5日,日機於夜間轟炸重慶,導致校場口和平大隧道大慘案,窒息9000餘人。」


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間接死於轟炸人數最多的一次慘案——「大隧道慘案」。


在今天的山城重慶,已經告別了創痛與絕望,繁榮絢爛,燈火輝煌。


每年6月5日,都會拉響防空警報——那是紀念重慶大轟炸的日子。


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無奈地說:竟然還有人抱怨,幹嘛放這麼刺耳的噪音……


抱怨者或許不知道,八十年前,曾聽到同樣刺耳的防控警報的人們,都經歷了什麼。


對於不少現代人來說,常常感嘆的就是「壓力大」「不開心」,有人甚至會半開玩笑地隨意講出「沒法活了」「死了算了」。


但當生活在現代的你我他消極待日的時候,我們常常不小心忘記了,眼下浪費與揮霍的,曾是多少人嚮往、渴望、求而不得的現世安穩。


而對現代人來說遙遠的「死亡」與「戰爭」,卻曾是那一代人朝夕相伴的噩夢。

02


有時想想,對大多數人來說,活著並不是什麼本事,更多是值得感恩的幸運。


真正的本事,是活得好。


或許很多人會暗暗想:「我這麼忙,壓力這麼大,每天都喘不過氣……讓我怎麼活得好?」


有這種想法不奇怪,更不必上綱上線地批判——畢竟,人人都難免會有頹廢疲憊的時候。


但令人欽佩的是,許多現代人做不到的事、悟不出的道理,八十年前的前輩們卻做到了、悟到了。


在濃濃的炮火硝煙中,他們硬是站住了。


死去的人死去了;但活下來的人,不但活著,而且努力活得好。


怎麼個好法?


美國合眾社、倫敦泰晤士報的記者哈里森·福爾曼拍攝的照片,就是最好的回答。

該熱鬧的,繼續熱鬧。


這是重慶人民在街頭舞獅。哪怕城市中仍有揮之不去的硝煙味,也不能將生活拱手交予絕望。



該嚮往的,繼續嚮往。


1940年,幾位重慶孩子帶著羞澀的笑容,吹著口哨。孩子們在,希望就在。



該相愛的,繼續相愛。


「大轟炸」期間,房子紛紛被炸毀了,結婚的年輕人們在街上舉辦了集體婚禮。戰爭年代,他們握著彼此的手,堅定不移地結為夫妻。



我認為,如果只是做到了這三點,還稱不上「過得好。因為真正值得讚歎的人生,必定如鷹擊長空,迎戰現實,勇敢戰鬥。

重慶做到了。


中國做到了。


該生產的,繼續生產。


這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是重慶紡織廠的一名女工。她們每天努力生產出的紡織品,是受難區和抗日前線最溫暖的必需品。



該拯救的,全力以赴。


這是1940年,由孩子們組成的童子軍救護隊在練習抬擔架。她們還很稚嫩,但每個人都非常努力。



該戰鬥的,不息戰鬥。


無論炸彈丟得多麼兇猛,重慶人民都絕不屈服,向死而生。在街頭的斷壁殘垣上,一筆一筆認真寫下——愈、炸、愈、強。


曾親歷這一時期的王群生老人說,那時重慶有一首民謠,是這麼唱的:


「任你龜兒子凶,任你龜兒子炸,格老子我就是不怕;任你龜兒子炸,任你龜兒子惡,格老子豁上命出脫!」


這樣瀟洒的歌詞,寫滿了重慶人的不屈與傲氣,至今讀來,仍有「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闊。


03


看到新聞才發現,講述「重慶大轟炸」的電影《大轟炸》,就快上映了。


而在滿城風雨的流言之前很久,我就已經注意到了這部電影。


最主要原因很簡單:


「世界四大轟炸」中,三者已經被拍成電影,剩下的,便是中國重慶大轟炸。


而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最想被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感動。

在網上看了預告片,雖然正片還沒上映,目前感覺還是值得一看。


《大轟炸》預告片?



理由?


第一,立意踏實。從小人物講起,從生活聊起。


預告片中的幾句台詞,讓我想起了老照片中那些傲氣的老重慶——


「回重慶幹嘛?」「娶媳婦兒,順便參加個麻將大賽!」


「祖先傳下來的麻將大賽,天災人禍都沒停過!」



第二,硬體靠譜。預告片中看到不少令人驚喜的演技派,場景搭建、道具服裝也被老戲骨們紛紛肯定。

比如范偉,飾演被他描述為「一群小人物中的一個」的崔三叔,應該是手到擒來。


還有「達康書記」吳剛飾演一位留英博士,「安嘉和」馮遠征飾演麻將館老闆……


馮遠征說:「茶館的整個布景,讓我挺震撼的。茶碗、麻將牌、蓋碗的底托,全是錫的,這都是符合歷史的。」


目前展示出的一些與歷史真實的對比照,看起來也確實用了心。



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為重慶人民贈與捲軸時,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余謹代表敝國人民向重慶市敬贈斯軸,以吾人敬佩該市英勇之男女市民。當該市遭遇空前未有之空襲時,人民堅定鎮靜,不被征服。足證恐怖主義對於爭取自由之民族,不能毀滅其精神。此種為爭取自由表現之忠實,將鼓舞來世而不朽。」


重慶大轟炸距今已經過去了八十年。


今天,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經的重慶人民有多麼偉大、多麼勇敢、多麼令世界動容。


《大轟炸》尚未上映,但有一件事毫無疑問:

「重慶大轟炸」中展現出的精神與不朽,值得被更多中國人,更深、更遠地銘記。


重提歷史,不是為了煽起仇恨,更不是為了渲染悲情。


重提歷史,是為了觀照當下,賦予我們努力的信念,與前行的力量。


「重慶不死,中國不亡!」


六年十個月的大轟炸,帶來的,是遍地廢墟、滿城瘡痍;帶不走的,是錚錚鐵骨、瀟洒快意。


八十年前,炮火硝煙中的重慶人民,硬是在殘忍的戰爭年代,活出了自己的意志與倔強。


不禁喟然——真正的勇敢與堅強,是連面對生死都能挺起腰桿、笑著面對,反觀尋常的苦難煩惱,又有什麼所謂?


畢竟,在中國人骨子裡,這股「不認輸」的勁頭,才最珍貴。


—THE END—


??美國監管疫苗啟示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80後設計師,第三次行攝中國,只為《鳥瞰神州》!巨多屏保震撼來襲!
真正高層次的男人,都有這3種特質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