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2018年7月8日-11日,應邀同今日頭條網路達人來到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這是進入甘南州不久,停車休息方便,看見一個藏族漢子卧在濕漉漉的草地上看手機,過去詢問他在做什麼,他似乎開玩笑的說「撩妹」。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車子行進中路遇修路等待通過,看見很多藏族婦女背著重重的包裹走過,裡面裝的是新采來的蘑菇,她們要走幾公里到收購點,收購價是8元錢一市斤。只有這個季節有蘑菇采,她們也是一路小跑,貧困的甘南能掙錢的時機不多,她們不想錯過。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這是藏族導遊姑娘,念完大學回鄉做導遊,她說平時的工作除了做導遊就是撿垃圾,特別是每星期五全州的公職人員只要手頭沒有工作就去要去分擔區撿垃圾,打造全域無垃圾的甘南州現在可以說是中國最乾淨的草原之一,他們為此堅持了三年時間撿垃圾。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扎尕那是甘南的一張風景名片,也號稱甘南的香巴拉,但這次匆匆而行,只是在觀景平台拍幾張照片,但我還是發現了這裡的變化,除了正在修建的公路,還有大面積的開發建房子,比我三年前來多了好多客棧和新建築,後來我在早餐時同一位州領導表達了我的擔憂,盲目與過度的開發是拔苗助長,會毀了這裡的風景與名聲,我們其實喜歡它的原始狀態。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網紅走進甘南,這次同行的有抖音、直播、小視頻以及網路大V,當下新媒體的崛起,顛覆了傳統的傳播渠道,一夜成名、一夜爆紅不是夢,只有想不到而沒有做不到。在新生代面前心生敬意,不敢不努力,但每個人的又能走多遠呢?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甘南行結識了自媒體達人「行走在陌路」,入行才一年但在各大網站爆款文章頻出,靠的是國外生活的積累,還有勤奮與思想的碰撞。成功靠的是日積月累,歲月帶給的不僅僅經歷過程,也是一筆看不見的儲存財富。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在迭部有一場藏族歌舞演出,姑娘、小夥子們熱情奔放的載歌載舞,舞姿奔放,在高海拔地區還能跳出這樣激烈動作,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藏族同胞了。後來才知道這些原來以為的「專業」演員,其實就是當地的一些末牧民和農民,他們經過一年的培訓,已經把歌舞演繹的如此駕輕就熟,看來藏族人天生就有歌舞天賦。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在郎木寺,遊歷了幾個寺院,聽喇嘛做簡要的介紹,由於寺院內不許拍照,只能在門外拍一張,藏傳佛教也叫喇嘛教,有1800多年歷史。而郎木寺是一寺跨兩省(甘肅和四川),但兩邊的寺院好像各自管理。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郎木寺這一天下雨,雖然是夏季了,但在高原還是很陰冷,一隻被雨水打濕的小狗穿過寺院,一個小僧人同它錯身,佛教講究慈悲為懷,當下中國最缺少的也是對弱者的慈悲與同情,日益在助長自私與冷漠。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這是同行的網紅達人「阿娟」,,一個嘉絨藏族女孩兒,在抖音上有過百萬的粉絲。對於抖音,一直沒有想法,更不了解。這幾天看「阿娟」們的錄製,也是很辛苦的。內容與噱頭,是當下自媒體發展方向和王道,而自己還是喜歡有內涵的東西,既要有獨立的內容,更要有獨立的思想。覺得用想像表達想法,才是抖音之魂。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尕海,是第一次去,海拔3500米的高原之湖,為了保護環境暫時關閉了。我們去的那一天趕上下雨,不想氣溫低到凍手握不住相機,來這裡已經不是避暑了,急需禦寒,而前兩天我在長沙還是38度的高溫。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到了甘南的第三天才吃到真正的藏餐,印象深的是一種「刀食合」,這道菜是草原上藏民發明的,過去外出放牧沒有鍋,他們就把羊宰殺後羊肚洗乾淨,放進切碎的羊肉,再塞進燒紅的石頭,慢慢的燜制幾個小時,然後打開吃肉喝湯,這種最原始吃法也是對羊肉香氣最完美的保留。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在合作,我們參觀了一家氂牛乳品企業,而國家某領導人上個月剛剛來此視察,就坐在後面座位上,他們給我們品嘗了新研製的酥油茶的產品,希望我們幫助宣傳,甘南還是不發達地區,需要社會關注與支持。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合作的九層佛閣,也叫「米拉日巴佛閣」,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毀於「文革」。現重建於1988年。門口一塊「售票處」指向的牌子(上寫挪動罰款),想繞過拍張照片,裡面馬上有人喊,只好退出門口拍一張。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在夏河我們去參觀唐卡中心,路邊隨意走進一家唐卡店,有兩個僧人同畫師商量什麼。唐卡是有關佛教的繪畫,一幅唐卡小的要畫七八個月,大幅的要兩三年才能完工,他們一筆筆的細細描畫,使用純天然的畫料,可以經千年不褪色。而畫師的孩子在一旁寫作業,我猜想他長大以後是否也畫唐卡。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傳承人希熱布給我們介紹唐卡的歷史演變,唐卡的畫工技巧以及宗教含義,在唐卡中心,最貴的一幅唐卡價值五十萬人民幣。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在拉卜楞寺,感受世界最長的轉經長廊,這裡有3.5公里。很多藏民在轉經祈福,也在為自己的修行「打卡」。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烈日下,一個老媽媽不停的在磕長頭,很多藏民沒有太多的文化,對於佛教所知並不多,但他們的虔誠卻是最真誠的,有人同我說,信眾一生要磕十萬個長頭,這是「功課」,沒有為什麼。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美仁草原很多人還不知道,這裡是甘南最漂亮的草原之一,在這裡有一處突兀的石山,一些堆積的石頭似乎是天外來客,在這裡人們登高揮灑風馬,把美好的夙願讓風帶走,到雲端去傳頌,可以與信仰無關,但有美好相伴。

留給記憶的底片:甘南行拍下的20個瞬間

在美仁草原,最讓我激動的是有很多「綠絨蒿」植物,此時正是開放的時候,一株株像旗幟,也像燈籠,開遍了這裡的草原,太喜歡了。這個季節野花爭艷,是整個甘南最美好的季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