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大橋徐氏宗祠(揚州江都大橋鎮)

大橋徐氏宗祠(揚州江都大橋鎮)

大橋徐氏宗祠,俗稱徐家祠堂,位於大橋鎮南后街(現為團結街)朱家巷西側,緊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袁家楠木廳。始建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至道光十八年(1838)建成。主建人為清代經營油麻發家的大橋鎮富商徐亮(1782-1846)。

徐氏家族為大橋鎮的名門望族之一。徐氏家族先祖徐亮,號訪陶,世居大橋鎮,經商為業。徐氏弟兄數人,均家道殷實,在本地都有豐厚恆產。位於大橋鎮南后街與董家巷(現為人民路)轉彎口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徐氏住宅,為清光緒年間建造,前後四進,佔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即為徐氏二房所有。

大橋徐氏宗祠(揚州江都大橋鎮)

大橋徐氏住宅

據徐亮五世孫、東南大學退休教授徐益謙介紹,徐氏宗祠前後計四進。大門朝南,門楣上端大理石鐫刻「徐氏宗祠」4字,字跡端莊大方,頗有氣派。第一進除大門一間外,另有倉房兩間、廚房兩間。第二進大廳5間,廳內懸掛匾額數方,列祖列宗龕位一排。耳門一座,甬道院牆全。第三進寢室5間。第四進義塾一所,書廳3間,照廳3間。各進之間均有天井隔開,第一進與第三進天井東西兩側各植高大古柏一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仍枝健葉盛。

宗祠條規詳細,實施嚴格。經費來源由徐亮領銜購捐義田100畝,其收入供祠堂每年支出所需。對孝子,節婦,族中貧窮、鰥寡孤獨殘、無力喪葬、無力婚嫁、荒年歉收者等均有資助扶持。每項支出都有詳盡規定,每項條文十分具體。凡不孝子孫、盜賣田地者、異性亂宗者、充當賤役者、挪移錢穀者、司事徇情者,宗祠實行永禁。

宗祠的日常管理,包括經費收支、族務處理、房屋修繕等事項,均由族人推選的兩位「司事」負責,而重大事件則由族長親自處置。擔任族長者並非只是輩分最高的人士,而是輩分高、社會地位顯赫的長者。如清末民初徐氏宗祠的族長即由時任大橋鎮商會會長、江蘇省參議員徐乃佐(號輔宜)擔任。

大橋徐氏宗祠(揚州江都大橋鎮)

徐氏宗祠(借用)

自道光十八年(1838)徐氏宗祠建成後,即開辦了義學。入學對象為本族生活較為困難的7歲至13歲的子弟(無女學生),入學後免費發給書籍和紙墨筆硯,對極度困難家庭另有月費幾十文補助。學生多時有三、四十人,所學科目單一,僅為古文而已。至民國時期新式學堂成立,徐氏宗祠內義塾學生逐漸減少,於上世紀20年代停辦。

大橋徐氏宗祠(揚州江都大橋鎮)

抗戰爆發後,徐氏宗祠祭祖、聚餐俱停,「司事」不再司事,家族各項活動處於停頓狀態。房屋亦有所改變,前兩進先後拆除,成一較大空地,僅留一人看守門戶。第三進大廳一度開辦了書場,戲院,後來,徐氏宗祠也曾遭到汪偽軍騷擾,有部隊短暫駐紮。上海某紗廠為避戰亂,內遷大橋鎮,曾在此設廠,不久即停辦。抗日戰爭結束,徐氏宗祠內設立大橋小學分校,解放後大橋小學正式在此成立。為擴大校房,又將袁氏住宅包括楠木廳併入,徐氏宗祠徹底改變原貌。後來,前庭院中4株古柏陸續被伐去,徐氏宗祠亦無蹤跡可覓了。(朱紹明,朱毓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