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就喪了,就不合群,就特無聊,那又怎樣?

我就喪了,就不合群,就特無聊,那又怎樣?

GIF

就喪了,就不合群,就特無聊,那又怎樣?

最近社長偷懶了一下,不過總算是能夠把這一篇文發了

1

前幾天,看見魯豫姐姐寫的一本書。其中有一篇是講述了幾個女孩子對於自己內向性格的擔憂,:我這樣內向的人,是不是經常讓人感覺很無聊,是不是就不配去談戀愛?我是不是應該先去追尋自己的生活?

2

我想這個女孩說出了絕大多數人的心聲。

其實在社長認為,內外向性格是相對而言的,這種相對是指和他人性格的相對以及自身性格的相對。因為,每一個人都不是局限於一種性格,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變的。就像一顆洋蔥,你不往裡面撥開,你就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樣,或者說永遠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層。同樣,人也是如此,不深入了解,可能你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是什麼樣,或者說還有哪些未知。

03

其實,有時候與內向的人交往深入之後,會漸漸發現,他們並不是想像中的模樣瞻前顧後。——安靜,離群,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這與內向的性格定義似乎矛盾。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陷入了「內外向錯位圈」。大部分內向的人,可能只是「表面內向」,也就是我們印象中長相乖巧的一類,但其實很多內心狂熱且自由,會喜歡很多刺激的東西,這並不矛盾,就拿榴槤來說,外表如此醜陋,但是卻產生如此美味的果肉

另一部分內向的人只是「應該式」,這一類人很多其實是內外向的中間層,但是外向性格可能很少被人了解或者記住,所以,潛移默化的外界的影響,會漸漸使得他們迷失,對於自己的定位就變成了模稜兩可的「應該式」內向。另外一種就是「必須式」。而這個其實和我們所忽略的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正確」相關,即所謂的價值觀。不可否認,在我們的印象中,「外向」是一個褒義詞,「內向」不知何時從一個中性詞變成了略帶點兒貶義的意味。使得很多人反而更自卑、更內向,有的則陷入迷茫,陷入「追逐」。

比如,不知道什麼時候很多人習慣於將「女漢子」、有點兒「二」、有點兒「蠢」這一類詞語掛在嘴邊,或者認為與「我」相關。探尋了一下,大部分人可能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正確的價值觀」,其實是被一直以來社會普遍的價值觀、普遍的認知所綁架。這個社長認為其實和「道德綁架」相似。

2

如果說「道德綁架」是一種行為綁架,那麼「性格綁架」無疑是一種人身綁架。有誰規定了所有的人都要大大咧咧,善於交往?有哪一條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內向的人是犯法的?並沒有。不過是社會一直長期潛移默化形成的一種「隱形認知」,即外向比內向好,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能力強等等

就比如,一個殺人犯,常人所設想的不是過於外向易怒、易爆的,就是過於內向,安靜異常的,而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這樣,很多犯罪分子的性格表徵往往只是「近期性格」,當然並不排除那些本身長期的習慣性格的養成,只是這裡論述前一種情況。這是在指,部分犯罪分子因為一些重大變故,天災或者人禍,讓其性格和行為一下子發生巨大轉變,也就是突然的像是換了一個人,這其實是因為某一個東西觸到了他心裡某個崩潰的點,而這個點正好是帶有「惡」的那個(人的心裡有很多這樣的點,在極端情況下每個人的選擇會不同,這個與其自身修養,學識以及家庭環境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因素相關),這個點不斷擴大,最終演化成我們常常看看的犯罪分子的「暴躁、易怒、陰冷」。

而我們去探尋他們的之前,或許,會發現很多不同的東西,一些我們總是意外的東西。舉這個例子就想說,世界對於「內向」的看法其實是很不公平也非絕對正確的。那麼對於這樣一個「所謂看似正確」的理論,我們不應該被其局限,應該打破思維里的牆。

所謂的「道德綁架」,就是當一個人沒有按照社會大眾普遍認知的行為準則去做事時,就應該受到懲罰的一種觀念。「道德綁架」固然有害,這裡暫且不論。但是「性格綁架」何嘗又不是一種危害?所謂的「女漢子」人設真的討喜嗎?真正的「女漢子」真的那麼惹人喜愛?社長想問,「女漢子」不就是「男人婆」的新型定義嗎?怎麼換了一個包裝就不認識了?連平常柔弱到不行的小女孩子多搬了幾本書就感嘆一聲「我是女漢子」如果一個女孩子真的是力氣很大,大大咧咧彪悍的像個男孩子,這樣的女孩子真的招男孩子喜歡?或者一個明明並不「女漢子」的人這樣標榜自己,真的招人喜愛?

社長覺得,不啊!這是一種「病」,「得治」!這種病就叫「社交討喜病」——哪一種性格討喜就不知不覺表現出這樣的行為,而這個所謂被討喜的性格實際上是一種扭曲一種所謂的正確的設定。而人們又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無法認知到這種設定其實並不那麼正確以及討喜。

3

很多數據表明,內向的人會比較自卑。其實就是上述所說的原因——被所謂的「最正確的性格」所迷惑以及局限。之前看到一個關於內向性格的特徵的解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2016年的新研究指出,對於一些內向者來說,如果經歷了太大強度的社交,他們真的會像喝多了酒一樣,出現「宿醉」般的體驗。Courter提出,「社交宿醉」(social hangover)指的是由於接受超出自己承受範圍內的社交刺激,引起精神或生理上的不適,這種體驗和宿醉很像

當所處環境的社交程度超出了預估和承受範圍,比如原本以為是小聚會,卻意外多了幾個陌生人;原本做好了待兩小時的準備,卻過了五個小時還沒結束;原本一周只想安排3天時間會客,結果卻每天都有客人來訪……那種感覺又焦慮又不耐煩,然後開始手心出汗,頭暈,耳鳴,眼花,呼吸困難,無法思考。

所以,社長覺得,當你還沒有出現上述這些情況時,就不要把自己定義為內向的人。而之所以社長依舊鼓勵大家成為所謂的「外向」的人是因為,的確啊,一個社會的長期形成的準則不會因為本社長的一句話,或者某些人的認知就改變,大家會遇到的一些性格上的困惑、否定、迷茫依舊還是會有,社長的想法只是希望,讓這部分人能夠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差!內向的人閃光點也是像繁星一樣,滿滿一天空。重要的是,當你再度遇上問題時,如果能夠想起今天社長的一席話,我想一定也會有所幫助。畢竟,目前的社會,外向、不拘束的人還是要受歡迎一些。社長不是鼓勵每個人都改變,而是選擇自己能夠做到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果自己能做到外向,那又何不邁出一步?或許你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如果就是喜歡安靜,內省,傾聽,那社長也支持你,這樣的人,在這樣的時代,更酷不是嗎!

4

「我就喪了,就不合群,就特無聊,就內心細膩而擰巴,那又怎麼樣了呢?我一沒犯法,二沒有害人,怎麼就不可以呢?這世界上沒準兒就有一個和我一樣,而且面目不可憎也不喜興的人呢。」

你參與這個世界的方式是什麼?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內向,也可以外向,但是不可以傲慢、冷漠、無禮、殘忍。

——陳魯豫

也許,你真的無法做到以外向的態度去參與世界,沒關係,做你自己就好。我們參與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沒有人規定只有外向才適合生存。安靜、耐心、傾聽、慎獨,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與世界溝通的方式。但是記住,內向不是傷害別人的借口和擋箭牌。內向更不是代表消極悲觀。當你自己都無法平等對待自己的性格時,社會難道會比你自己更善良仁慈嗎?所以,學會與自己和解,自己找出自己的內生力量,並將其發散,內生的力量其實比外在的爆發力更強大。

「外向的人,請你打開你的行李箱,讓大家瞧瞧,分享你的愛好和故事;內向的人,做好自己,偶爾也打開行李箱讓大家瞧瞧,因為世界也需要你們的能量,你們獨一無二的特質」這個是Susan Cain在TED演講中的一句話。

內外向不應該是一種極端,謀求兩者的平衡才是最大的本領。一個人或許內向,但是你卻有可能窺見講台上滔滔不絕的他;一個人或許內向,卻也能在萬千人中成為國家領袖,比如奧巴馬。所以,內向並不是局限自己,不是局限一個人的條件,看清楚「內向」所擁有的力量,每一個人都是無比的優秀者。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有什麼觀點,歡迎在下方評論,社長會一條條看的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FCxtu 的精彩文章:

TAG:TFCxt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