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哈佛教授:人生是場長跑,但「起跑」真的也很重要

哈佛教授:人生是場長跑,但「起跑」真的也很重要

文/逃媽

終於回到國內開啟暑假模式。

周末和親戚們吃飯,表妹家的小侄兒5歲多,正是上串下跳一刻不得安靜的狀態,閑聊間發現表妹兩口子都很「佛系」,侄兒一直處於「放養」狀態,隱約感覺不合時宜,還是忍不住呈上幾條建議:

「漸漸要開始教他認字了啊」,

「得注意多玩些培養邏輯、記憶的遊戲了」,

「可以找些每天能做一兩頁的小練習開始培養作業習慣了」

……

真不是在渲染焦慮,其實這些年我自己的認知也在不斷地變化。聽了許多教育類的課程、講座,也讀過很多這方面的書,還通過咱們的公號接觸認識到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很多父母,我發現有點緊迫感,適當「焦慮」,才該是這一代父母的常態。

這代孩子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比我們以前高多了。他們的見識也比當年同齡的我們要長出一大截。毫不誇張地講,現在一個優秀的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可能比我們那一代的大學生還要多。

回國途中在北京短留了幾天,受到同學一家的熱情款待。曾經的高中學霸同窗,後來的清華博士,現在某高科技創業公司CEO,席間深切吐槽對家中兩娃成長狀況的擔憂。他感嘆,這年頭如果還抱著孩子比較聰明就可以放任自流的僥倖,真是太天真了。以前父母普遍都不太管,智商正常且有點好強的孩子只要多努力一點就遙遙領先了,但現在所有的孩子都在拚命都在往前沖,稍不留神就會被拉到後面,真是一刻都不得放鬆。

前陣子《極限挑戰》在上海崇明中學做了個「起跑線」的特別節目,節目中黃磊說:「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長跑,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的。」

細想這句話也是有bug的,人生的確是一場馬拉松,但開跑的時候,如果同齡人已經領先了好一大截,我們敢肯定孩子能有那麼強大的內心看著別人模糊的背影迎頭趕上?況且,開始跑得穩跑得快的,難道人家就不能越來越快,一直領先?

Ronald Ferguson羅納德弗格森是哈佛大學(Achievement Gap Initiative)成就差距行動的負責主任,長期帶領團隊研究「人的成就差距影響因素」的課題。他說,人生是場長跑,但「起跑」真的也很重要。孩子間語言、行為和其他智力指標的差距,從2歲就開始顯現了,所以要想避免Gap(差距)的產生,「We need to start in the crib」,從孩子躺嬰兒床開始就得注重引導和培養,特別是這5方面的能力:

處理情感

父母對孩子情感的影響是從他出生後就開始的。我們每一次對孩子需求的響應速度和方式,我們所表現出對孩子的愛和保護程度,我們對他行為的評價和引導,都是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情感和認知發展的基礎。

儘早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不僅是為了接下來要講到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往他的情感銀行里「存款」,和父母一起閱讀時的親呢和溫暖,一起感受繪本故事中的真與假、善與惡,這些都將幫孩子累積他的人生厚度。

語言能力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歲時要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聽到三千萬字,而這個差距會直接體現在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後來的學習表現上。原因在於很多低收入家庭在和孩子進行語言溝通時缺乏「教育意識」。

為此美國特地成立了一個叫做Thirty Million Words(三千萬字)的行動計劃,旨在幫助所有家長掌握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3個關鍵詞是:Tune In、Talk More、Take Turns。

Tune in, 和孩子保持同一頻道,說他感興趣、能聽進去的話;Talk More, 多和孩子聊天溝通,多說一點兒;Take Turns, 和孩子輪流說話,鼓勵他認真聽,也鼓勵他積極講。

會說的下一步是能讀。很多孩子在3、4歲左右會萌發第一個文字敏感期,對繪本里,廣告牌、路標中的文字都很感興趣,特別喜歡逮著字發問。這時家長如果能做好以下兩點,孩子的識字能力就會大大提升,將來也能很輕鬆地過渡到自主閱讀:

a. 有問必答,最好還能把生字放在孩子熟悉的語境里組詞、造句;

b. 指讀,就是給孩子讀繪本時,有意識地指著書上的文字,和聲音同步。

對國內孩子來說,學齡前識字還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上了小學後能大大提高作業速度,進入正向循環軌道。

數理邏輯能力

大量的調查數據讓弗格森團隊相信,孩子早期建立起來的數理邏輯概念,如分類、匹配、排序、比較、因果、推理等是後期成就的關鍵。只要父母把這些概念很好地「包裝」在生活中、遊戲里,低齡孩子掌握起來也並不困難。

比如和孩子整理玩具時請他數一數、分個類、排下序;帶孩子逛超市買東西時請他幫忙留意數量、價格;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引導他比較不同的策略、推理、多想幾步。

類似地,良好的數理邏輯能力基礎也會讓孩子正式進入小學時「快人一步」,或者至少不會被這方面拖後腿。

空間思維能力

空間思維能力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係,理解和記住物體的相對位置,然後通過想像來形成新的視覺關係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在「腦海」中想像出形狀。

除了積木、磁力片等三維立體搭建類玩具,多和孩子做關於Mental Folding(心理摺疊)和Mental Rotation(心理旋轉)類的練習對空間思維培養非常有好處。比如這一類的題目,

(答案:D)

這時孩子需要在腦海中「摺疊」和「旋轉」紙板,並記錄每個不同顏色側面的相對關係,來形成最後的圖形,想像出它摺疊之後的樣子。這樣的練習不但能提高空間思維能力,孩子還會習慣於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從上下左右,各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問題。

培養學習興趣

除了以上這些「硬指標」,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也非常重要。父母需要在家裡營造閱讀、思考、討論的氛圍,每天安排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茶餘飯後也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思考和討論問題,可以是開放、想像類的交流,比如「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為什麼?」 、「如果明天起床的時候你能擁有一樣超能力,你希望是什麼能力?」……可以在飯桌上長期放置一些益智、趣味百科題的小卡片,空閑時抽一張來相互考一考,比如,

(答案:

1. 他在步行。

2. 10支。她可以先做8支,這8支用完後可以再做2支。)

如果家裡隨時都有閱讀、思考、討論的氛圍,孩子自然也會喜歡上學習。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儘管聽起來雞血滿滿,但對大多數普通孩子(天才除外)來說還是很適用的。在競爭如此火熱的今天,不說要多領先,家長至少得幫孩子避免一入小學就掉到後進梯隊,自信受損吧。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曾說,「對孩子來說,學習是好奇、探索的天性,以父母疲憊之心度孩子旺盛之腹,往往會低估孩子智力的需求。」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擔心孩子學得太早,或學得太多,我們更應該關注和考慮的是,該用怎樣的方式去學。

東西兒童教育(ID:eastwest_edu):我們是一群行走在中美兩地,一邊帶娃一邊思考怎麼帶好娃的家長。分享地道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實踐,和超級靠譜的國內育兒經驗攻略。

是否擁有好的性格,高的情商和解決問題的強大能力,對孩子今後能否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至關重要。

孩子是一個懂得尊重他人並能贏得大家喜愛的人嗎?

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並理解他人的情緒嗎?

孩子能夠不事事依賴父母,自己堅強地面對困難嗎?

……

針對家長的這些疑問和困惑,新東方特約早教專家孫瑞玲聯合打造《24堂課塑造內心強大的孩子——深度聚焦性格塑造、情緒管理、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精品線上課程,為您解決這些育兒難題。課程以孩子生長發育特點為切入點,深度解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場景為您提供最適合且最具實操性的指導方法,讓您輕鬆無礙地成為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

孫瑞玲老師介紹

孫瑞玲,早期教育專家,國家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組成員,從事早教研究十多年,具有美、中兩國嬰幼園一線教學經歷,感悟深刻,見解獨到。主編出版《0-3歲,媽媽是最好的早教老師》,培訓過的家長及幼兒園老師超數十萬人。

課程大綱

一、性格塑造

第一課:如何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第二課: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做到誠實守信

第三課:培養孩子負責任的好品質

第四課:良好的社會公德會讓孩子走得更遠

第五課:讓孩子變成生活中的「小太陽」

第六課:幫助孩子成為敢於維護公正的「小天使」

二、情緒管理

第七課:認識情緒才能管理情緒

第八課:認識自己的情緒對孩子至關重要

第九課:學會「察言觀色」讓孩子更加理解他人

第十課:除了一哭二鬧,表達情緒還有別的方法

第十一課:會自我調節才會有良好心態

第十二課:3招兒打造正能量小達人

第十三課: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第十四課: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三、解決問題

第十五課:如何培養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第十六課:孩子與小夥伴發生了衝突怎麼解決?

第十七課:4步讓孩子學會統籌解決問題

第十八課:孩子容易情緒緊張,怎麼破?

第十九課:能全面思考問題的寶寶是這樣煉成的

第二十課:讓孩子處理複雜問題好處多

第二十一課:如何堅持自己、說服別人?

第二十二課:讓孩子學會說No!

第二十三課:如何學會向他人尋求幫助?

第二十四課:怎樣出色地做好一件事情?

點擊下圖,立即收聽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俞敏洪:在不確定的時代,用確定的心態做事情
李亞鵬: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是無法挽回的「失敗」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