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童年時代為何瞧不起故鄉的小夥伴

老照片: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童年時代為何瞧不起故鄉的小夥伴

原標題:老照片: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童年時代為何瞧不起故鄉的小夥伴



很多朋友都認識右邊這個人,他叫福澤諭吉,也就是日本脫亞論的始作俑者。拍這張照片是1860年,此時,他26歲,作為德川幕府使節的隨從到了美國,在照相館拍照留念。攝影師的女兒無償做了回陪襯。很多年後,他辦了慶應大學,成為教育家。現代教育的一個理念就是平等,但在福澤諭吉小時候,卻有一條鄙視鏈,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


據他在自傳里寫到,他的父親,是中津藩的下級武士福澤百助,以他的身份,勉強可以晉見藩主。福澤百助十分喜好儒學,他的夢想就是做個漢學者。然而,陰差陽錯,他被派到大阪奧平藩的倉庫,做了個小主管,每天要打算盤算賬。深受士農工商觀念影響的他,覺得作為學者竟然跟孔方兄為伴,簡直是侮辱。但沒辦法啊,得聽命令。他二男三女都在大阪出生。(本圖是福澤諭吉出生地的紀念碑)



大阪在當時的日本,可是個好地方。這座由豐臣秀吉建立的城市,在江戶時代,乃是日本全國物資集散地。(本圖為明治初年的大阪制幣局)


只不過,福澤諭吉正好一歲半時,父親就去世了。沒了生活來源的孤兒寡母,在大阪這種米價貴的地方活不下去啊,無奈,他們只好回到了故鄉。(本圖為明治初年所建的第一代大阪站)



從大阪到中津,直線距離長達四百多公里,走走彎路,就別提有多遠了。有人要笑了,四百多公里而已。不得不說,請注意當時的情境,那是在日本……他們一路艱辛地回了家,卻發現,根本就格格不入嘛……(本圖為明治後期所建的大阪一所圖書館,門口架著日俄戰爭中繳獲的大炮)


在大阪人看來,位於九州島上的中津,就是鄉下呀。從一出生就穿大阪衣服,說話帶著大阪口音的福澤家兄妹,——形成了一個團體,在沉默之中顯示自己的高尚氣質。在我們眼裡,中津人都是俗物,甚至具有血緣關係的堂表兄弟姐妹,在我們心裡無形中都低了一等。(本圖為明治時期中津的軍用道路)



自己的親戚都是如此,對待別的小朋友就更不要說了。福澤諭吉寫到,我們與中津的小孩交往,從不指責他們,(本圖為建於明治時期的一家中津旅館)


一者寡不敵眾,二者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完全忽視他們的存在,從心底里瞧不起他們。幾十年後,福澤諭吉辦了大學,也不會再瞧不起小夥伴了,但他瞧不起的對象,卻變成了清國。大家去讀讀《脫亞論》就知道,與他小時瞧不起中津的孩子類似,他對清國的態度是,你們既落後,還不努力,算了,我找歐洲人玩去吧……(本圖為中津的小學生 本文照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一百多年前的日本《風俗畫報》 從女學生到侵略者都被畫了下來
老照片:從1917年開始,日本足球隊「逢中不勝」持續了67年

TAG:凡人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