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學笑談——我眼中的中國文化

儒學笑談——我眼中的中國文化

良道悅覽

資深碼農 歷史迷

性奢好讀書,所獵繁雜,但不求甚解;

三教歸一之儒學笑談

「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是中國國民按信仰或者說文化劃分的基本結構。三教「儒釋道」是主流。我們就從"儒"開始聊吧

我們在談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儒道互補」來作為基本框架,討論政治文化的時候「儒法並用」是基本運行方式。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亨廷頓在提出「文化衝突論」的時候,稱中國為「儒教國家」。

在普通國民眼中,儒學就是「孔孟之道」。但這個提法是在宋代以後,隨著宋朱理學的興起才有了孔孟並稱的情形。在此之前可都是「周孔並稱」。周當然是孔子的偶像周公,就是那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周公,就是那個輔相成王、制禮作樂的周公。拿出來周公,是給孔子敬天法祖找個先人,玩玩繼承找找合法性。孔孟之道,則就是突出其是作為創始人。

孔子的祖宗可以追溯到商湯,其祖宗是宋國國君,所以魯國人稱孔子是「聖人之後」。古代的爵位「五世親盡,別為公候」。到了孔子先祖孔嘉取了個「孔」姓,在宋國待不住跑到了魯國。孔子的爹——叔梁紇取了姓顏家的女兒。在生孔子前曾向尼丘山禱告,孔子生下來腦門是凹下去的——眼中的鹵門下跌,屬於營養不良,先天發育不好(老夫少妻)。但是老夫少妻生的孩子都賊拉聰明——愛因斯坦,孔子……又跑偏了。所以孔子取了個名字叫丘,排行老二(伯仲叔季)叫仲尼,這裡是把尼丘山的名字拆開了,可不是那些王八蛋說人家老兩口在山上野合,取了個山丘的丘。

孔子最牛逼的時候做過魯國宰相,年輕的時候也干過妒賢嫉能的事情,後來魯國混不下去了,便開始周遊列國,在這五年間改定了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為打造中華民族精神刻了個模子。

孔子結合周禮以及上古典籍標舉「仁」作為禮樂制度的內在根據與普通人的本性。他的後續孟子進一步突破,彰顯了「心」作為人的道德活動之內在動源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儒家心血的基本學理,強調的是自我修鍊「內聖」。

而他的後繼之大成者——荀子,則作為一個極具理性精神的現實主義者,踏上了制度化的道路,發展了儒家思想的「外王」即獲取事功與建章立制的一面,也就是更加重視社會性的「禮法」。他與孟子最大的區別在於對人性的認識,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則「人性本惡」。這也正是「內聖」和「外王」兩種修鍊途徑的基本理論核心。

荀子的思想則通過他兩個徒弟——李斯和韓非對中國傳統政治制度確立產生了重要影響並開創了一個重要的流派——法家。

這正是這兩個「逆徒」將儒家第一次推進了低谷。儒家的核心是重「德」,無論是內修,還是外規都是寄希望於道德的彰明和規範力量起作用。可是脫身荀子外王思想的法家則——尚力。

李斯、商鞅一眾的努力讓秦國威加海內王霸天下,對尊崇仁政王道本身就是一種嘲諷和打擊。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議下有來個「焚書坑儒」,直接把儒學給齊腰斬斷。

長久的秦漢之戰,讓天下千瘡百孔,一窮二白。老劉家開始休養生息,思想方面便依附上了黃老之學——崇尚清靜無為。窮嘛就少作怪!到了漢武帝時候,大儒董仲舒吸納了道家、陰陽家、法家的思想將儒家核心包裝的孔子都認不出來,推銷給了缺枕頭的漢武帝,兩人一拍即合,來了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算是一把把儒學從秦始皇的焚書坑裡給拎到了大殿上稱為巨無霸的顯學。

董大人最牛的地方就是知道皇上想要什麼,而不是孔孟兩人的皇上你應該學我這些。所以董大人的理論先進有三個方面:

一是成為了國家基本施政方略。倡導仁政與德治,口頭強調民貴君輕。二是建立了官方化制度化的儒學教育系統,五經博士、太學之類的就是這個時候的東西,儒學學好了能做官,你學不學?三是確定了「三綱五常」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這東西有多牛逼,問問你身邊的黨員同志,你就知道這對於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轉起到怎麼的規範作用。

經學也就這麼確立了。

馬克思告訴我們事物發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馬平川的。經學也不例外。漢人信這個,可少數民族不鳥這個,南北朝五胡亂華,隋唐少數民族當權,道教、佛教等的衝擊,特別是隋唐時期全盛的佛教,搞得「儒門淡薄,收拾不住」每況愈下。後來出來個韓愈倡導「復性說」才把儒學復興提到日程上,所以韓愈批判舍利子批判佛學是有明確目的的。經過宋明時代周敦頤、王陽明、張載、朱熹、陸九淵、程氏兄弟的努力,終於將儒釋道以儒學為主體,融合貫通三教合一,將儒學又改頭換面進入一個新時期,就是我們常說的宋明理學。這個時候開始,儒學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宋明理學可以概括為」程朱陸王張「,其中程朱為理學,一想到朱熹老頭喊著存天理滅人慾,自個卻扒灰兒媳婦就覺得太道貌岸人太不要臉了。陸九淵和王陽明的心學倒是格物致知,門下人才濟濟,曾國藩之流的都是徒子徒孫。張載就是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所有者,創立了氣學。

宋明理學在顯發了儒學的形而上智慧與超越精神的同時,也產生了浮談無根和脫離現實的臭毛病,到了明代俯拾皆是「平生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儒生,接下來清代大興「文字獄」,這批人也就成了「奴才」,儒學也就談不上「明道救世」,開始走向衰亡。這本來就夠可悲了,大清亡了,文字獄沒了,可「西學東進」來了!這玩意直接把儒學給釘死在十字架上了。然後「批林批孔」破四舊,這玩意被掃盡了垃圾堆里。

也就這幾年,一群披著「國學」外衣「大師」們在阿堵物的誘惑下又開始粉墨登場借著國家吸取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大浪開始浮浮沉沉招搖撞騙!我勒個去。我有點噁心了。就說到這吧。

感謝您抽出·來閱讀此文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道悅覽 的精彩文章:

TAG:良道悅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