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前德國為何要幫助中國和蘇聯建立現代國防工業

二戰前德國為何要幫助中國和蘇聯建立現代國防工業

原標題:二戰前德國為何要幫助中國和蘇聯建立現代國防工業


文/寂寞的紅酒


國防工業,亦稱「軍事工業」,是一個國家保障自身安全和實現自身利益的重要基礎。由於缺乏現代的國防工業,近代的中國不僅沒有國際話語權,而且連國家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晚清時期,中國仿效西方國家建立了一定的現代國防工業,但清政府崩潰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狀態,國防工業不僅沒有得到發展,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倒退。直到30年代,中國在德國的幫助下才建立了初步的現代國防工業,為全面抗戰打下了基礎。事實上,不僅是中國,當時的蘇聯也和中國一樣,也是在德國人幫助下建立了現代化的國防工業。中國和蘇聯都是在德國的幫助下國防工業才獲得飛速發展,才得以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力量。那麼德國為何要幫助中國和蘇聯建立現代化的國防工業?


其實德國幫助中國和蘇聯是由其國家利益決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作為罪魁禍首德國遭到了嚴厲的清算,不僅要各地賠款,還受到了嚴重的軍備限制。不甘心的德國人自然不肯就範,他們一方面大力發展經濟恢復元氣,另一方面偷偷的發展軍備研製武器。但由於英法的密切監視,德國不得不想方設法避開英法的視線。為了避開英法的視線,德國人採取了「借雞下蛋」的方法,把部分國防工業和武器研發搬到國外。



蘇聯無疑是最佳的轉移目的地。20年代,儘管當時的蘇聯擊退了西方列強的干涉行動,但蘇聯經濟困難、武器裝備落後,列強又虎視眈眈,對蘇聯採取了封鎖和圍堵的戰略,所以蘇聯急需建立強大的工業,特別是強大的國防工業。蘇聯和德國就這樣一拍即合,蘇聯人提供場地、資源,德國人提供機械設備和科技,雙方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在德國人的幫助下,蘇聯人建立了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和現代的國防指揮和訓練體系。可以說,沒有德國,就沒有二戰時強大的蘇聯。當然,德國人也通過蘇聯躲過了英法的監視,發展了國防科技和國防力量,為二戰時德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同時,蘇聯從德國訂購了巨額的機械設備、軍事裝備,並向德國出口小麥、石油等物資,大大刺激了德國的經濟和工業發展。可以說,兩國的合作讓彼此受益匪淺。二戰前,兩國甚至狼狽為奸,私下瓜分了歐洲,在歐洲興風作浪。否則,德國也未必敢明目張胆的吞併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國和蘇聯不同,中國是個落後的農業國,而且和德國離得很遠。不過這並不影響德國人對中國的興趣,因為中國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由於中國也同樣非常渴望得到德國的幫助,所以很快雙方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在30年代兩國一度進入了蜜月期。德國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幫助中國建立了初步的國防工業和國防體系。如果沒有德國人幫助建立了工業基礎,估計全面抗戰中國根本撐不了八年。當然,德國人也從中國獲益匪淺,一方面德國在中國的投資不斷增長、市場佔有份額不斷擴大,中國的巨額訂單又刺激了德國的工業和經濟,同時,德國還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的鎢礦、桐油等急需的戰略物資,解了燃眉之急。可以說,雙方是互利互惠的。儘管德國幫助中國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但德國的幫助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國防工業的發展,實實在在的幫助了當時處於困境中的中國人。



此外,德國還向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等國家提供軍事幫助,向他們出售武器,幫助他們訓練軍隊,這也是二戰時土耳其、阿根廷等國家心向德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英法的嚴密監視下,德國為了打破英法的束縛,不斷向外尋求合作和提供幫助,這種行為無形的促進了很多國家國防工業和軍事力量的發展。不管是中國,還是蘇聯,無疑都是受益者。

參考資料:《二戰史》、《全球通史》、《劍橋德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蘇德合夥入侵波蘭,為什麼英法只對德國宣戰
二戰前蘇聯對德國的入侵沒有防備?你真的想多了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