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煙台——東方海上絲綢之路首航地

煙台——東方海上絲綢之路首航地

煙台位於膠東半島東北部

自古以來就是天然良港

如今更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首航地」

提到海上絲綢之路

就要從煙台登州古港(今蓬萊)說起

(圖片來源自百度百科)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絲路的起點——登州

(圖片來源自百度百科)

蓬萊水城

唐朝在煙台地區置登州(蓬萊),登州港與明州(寧波)、廣州、泉州齊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港口。《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述,唐代中國與周邊各國交流的主要交通路線有七條,而海路只有兩條,其中一條就是由登州出發,聯繫新羅和渤海國的「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即從蓬萊出發,通過長島島鏈,連接遼東半島,轉至朝鮮半島的航線。這條航線被後世稱之為「登州水道」

據資料表明,隋唐時,日本曾6次、朝鮮曾30餘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沿此路在登州登陸,與我國進行友好往來。

東渡之行,從登州古港起錨那天開始。就註定了日後陶瓷、絲綢貿易的繁榮,農耕、醫藥技術的推廣,異國各色文化的融匯——此行艱難,結果卻一定是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航海歲月里,那些開闢航路勇敢東渡的人,被稱為海上英雄,實至名歸。登州古港,被稱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啟錨地」,當之無愧。

海上絲路的萌芽

海上絲綢之路(圖片來源自百度百科)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 其中的東海航線,也叫「東方海上絲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闢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黃金通道。

日本唐代建築

通過東海航線,不僅中國的商品被源源不斷地輸往日本及朝鮮半島,中國文化隨之大規模地傳播到這些國家,包括儒家思想、律令制度、漢字、服飾、建築,飲茶習俗等。中國文化對日本及朝鮮半島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文學藝術、生活習慣、社會風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膠東半島的「絲綢外交」

(圖片來源自百度百科)

據史學家研究:齊桓公時期,航海家們就開闢了以山東半島沿海港口為起點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在以後的年代裡,舟山等口岸也紛紛開啟了商貿活動,並越來越佔據了與國外通商的重要位置。

秦漢時期,膠東半島的絲織業發展較快,「絲綢外交」成為這一時期的一大特色。同時期,中國與朝鮮、日本之間也開始絲綢交易,從登州古港到朝鮮和日本的海上航線,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唐代,日本曾13 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在煙台登州登陸。宋太宗淳化年間,政府派遣使者從煙台出發赴朝鮮,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開始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台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海上絲路與遣唐使

日本遣唐使(圖片來源自百度百科)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里,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

中日兩國交往最頻繁的時候是在公元630年——894年,這段期間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兩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來華的共有13次。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遣唐使在難波(今日本大阪)登舟,通過瀨戶內海,從博多(今日本福岡)出發。從7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約四十年間,航線採取北路,即沿朝鮮半島西岸北行,再沿遼東半島南岸西行,跨過渤海,在山東半島登州登陸,再由陸路西赴洛陽﹑長安。

GIF

歷史人物:阿倍仲麻呂

阿倍仲麻呂(698—770年),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呂,亦名朝臣仲滿,入唐後改名朝晁衡。日本著名遣唐留學生,中日文化交流傑出的使者。

到達長安後不久,入國子監太學。太學畢業後參加科試,一舉考中進士。歷任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大曆五年終於長安。

赴唐經歷

(圖片來源自百度百科)

公元698年,阿倍仲麻呂生於奈良附近的一個貴族家庭。他天資聰敏,自幼勤奮好學,尤其酷愛漢文學。日本在大化革新後,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的熱情更高。

公元716年,日本政府決定派遣以多治比縣守為首,由557人組成的第八次遣唐船。十九歲的仲麻呂被舉為遣唐留學生。翌年3月,仲麻呂隨多治比縣守大使一行,從難波(今大阪)起航,向中國大陸進發。經過長期艱險的旅程,於九月底到達了他們日夜嚮往的文化古都——長安城。

後世紀念

鑒真東渡(圖片來源自百度百科)

仲麻呂是日本傑出的遣唐留學生,中日兩國友好和文化交流傑出的使者。他以他的非凡學識和高尚品德贏得中國朝野的器重和信任。仲麻呂仕唐期間,實際上起了民間大使的作用,他為增進中日友好、提高日該國際地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獻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仲麻呂雖然沒能回國直接向日本人民傳授中國文化,但是由於他在唐的地位和影響,卻為其他許多日本留學生的學習以及兩國學者的往來提供了方便,例如鑒真和尚的第六次成功東渡就是和仲麻呂的努力分不開的

部分圖片和文字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煙台古城的歷史源遠流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煙台旅遊官方發布 的精彩文章:

土法苘麻扎笤帚,創意香囊迎端午

TAG:煙台旅遊官方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