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各位藏友,收藏愛好者們。考眼力的時候到啦!

各位藏友,收藏愛好者們。考眼力的時候到啦!

相信各位藏友在收藏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交一些「學費」也就是買到了高仿。但是就算是資深老藏家,玩了幾年甚至數十年的老藏友也會有中招的時候,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人聰明啊!在仿造技術上如果我國說第一那估計沒有其他的國家敢認第二。以下一些古瓷器鑒定特徵跟你心中的標準一樣嗎?

1.元、明青花瓷手拉胚。

2.青花發色已燒得相當接近,極易混淆。

3.柴窯燒制,釉縮點明顯。

4.氣泡中套泡,大、中、小泡多有顯現,周邊有雲絮狀結構,有變色泡甚至連續變色泡。

5.接胎。

6.繪畫圖案、線條、層次相對比較準確。

7.有跳刀紋

8.具「老相」

然而這些特徵以現在的仿造技術都是可以做出來的。以下瓷器均出自現代景德鎮的制瓷師傅手中。

這其中仿古技術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土埋,時間長久了之後就會形成瓷器表面上的土沁,表面上看起來老舊痕迹較為明顯。

海撈:將一些剛做好的瓷器沉入海中,讓其表面上長出一些藤壺貝類等。一些剛入門的新手最容易上當。

酸蝕:用一些化學物品腐蝕瓷器表面,導致其釉面有一種滄桑感,看起來就是「傷痕纍纍,老氣橫秋」,但有時會用力過猛,容易看出。

包括青銅器,青銅器造起假來也不輸於瓷器,各種酸咬風化。

其實如果眼裡夠好,見識多,專業收藏知識紮實的話這些高仿還是會漏出破綻的。其中比較明顯的幾點有:

1.胎土過細

2.底圈面、足部份目視較「濕」

3.火石紅不自然。

4.修底圈仿「旋切」手法,旋切力度不足,「切」的過渡有「慢」的感覺。

5.青花濃筆處雖有「錫斑」,但無錫、鐵等沉入胎骨後造成的老化褐斑;有類似根狀紋,但屬於反覆添筆造成,沒有侵入胎骨內。

6.無自內而外蝕出的破泡、穿孔泡及其泡內二次結晶物。

如果您的手上有精美的藏品,有你認為到代但卻得不到大家認可的藏品,甚至說您有想出手變現的願望。歡迎和小編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收藏大品味 的精彩文章:

瓷器紋飾淺談-獅子紋(2)

TAG:小收藏大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