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殺一個敵人種一顆柳樹,從此渭河兩岸綠柳成蔭

殺一個敵人種一顆柳樹,從此渭河兩岸綠柳成蔭

原標題:殺一個敵人種一顆柳樹,從此渭河兩岸綠柳成蔭


公元537年十月是對於自此以後從西魏到北周到隋再到唐都是一個決定生命走向的日子。北周和關隴集團的締造者宇文泰在渭河之變擊敗了他的敵人高歡,終於讓在關中苟延殘喘的部隊立住了腳跟。


史上最強同事

戰鬥雙方的主帥宇文泰和高歡都曾供職於爾朱榮的手下,可以說的上是同事一場,二人雖在為爾朱榮工作過程中未曾謀面,不過都深受爾朱榮的忌憚與賞識。在爾朱榮死後二人各奔東西,高歡向東自己創業,宇文泰則向西投靠位於關中地區的賀拔岳。



不同的選擇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發展軌跡,高歡在自主創業之後一路高歌猛進極快的統一了山東地區,而宇文泰則成賀拔岳手下的心腹智囊,直到賀拔岳被自己的老同事派出的手下所刺殺而死,他才在眾人的擁護下擁有屬於自己的勢力。


這兩位同事都開創了自己的基業,不過對於這兩位來說這些只不過是開胃小菜,他們想要的是一統天下!


為了這同一目標他們進行了多次的戰鬥,雙方在數年的時間裡可謂是「如膠似漆」,其中第二次使雙方的戰略主動權易手。


誰更有優勢?


中國歷史上統一王朝都有個秘訣「西統一東,北統一南」,意思就是統一王朝多是在關中地區然後向東方進軍進而統一天下,又或者是先在秦嶺淮河以北建立王朝而後向南進軍一統天下的,對於我們雙方的主角高歡與宇文泰來說,他們值得注意的是西統一東這一重要歷史經驗的總結。


關中地區在賈誼的過秦論里被譽為天府之國,四塞之地。在古代落後的生產力制約著人們對於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但是關中狹窄地形給了關中農業以穩定的產量再加上秦朝時期所打下的鄭國渠的水利便利,所以是當之無愧的天府之國。


關中地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不是山川高原便是狹窄的險關(潼關)在險關之外還有著河洛地區這個要塞性地區可以作為前伸作為險關的戰略緩衝。比鄰而近的汾河谷底是山西地區唯一的農業集中地,只要能把控住這裡那麼山西這塊高地便會成為關中地區的附屬。從關中發展起來的軍事力量便可以一路在北一路在南分頭並進橫掃位於東部中原地區的敵人。


但是未來很美好,現實很殘忍。此時的宇文泰雖然已經取得了一次與高歡戰鬥的勝利讓自己的領導權威得以樹立,但是此時的關中遭遇了乾旱糧食歉收,乾旱嚴重打擊了宇文泰隊伍的後勤致使本來人員就不足的隊伍戰鬥力下滑,只能攻擊遠離關中的陝州,通過劫掠糧草緩解後勤壓力。



高歡這裡可謂是兵馬強盛,糾結了二十萬大軍準備攻擊宇文泰。在當時無論是宇文泰還是高歡,他們的軍隊都是有將領帶領部曲分而治之的軍隊組織形式,可是相比於宇文泰高歡的隊伍的離心力要強一些,高歡曾有一段話可以反映他的處境「今都將家屬多在關西,宇文黑瀨常相招誘,人情去留未定;江東復有一吳翁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我若急正綱紀,不相假借,恐都將盡歸黑瀨,士子悉奔蕭衍,人物流散,合一衛國!」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高歡當時對文武人才的心理吸引力不強,所以只能靠物質獎勵和法外留情來留住人才並用權謀之術控制人才,不止如此高歡國內的鮮卑和漢人民族矛盾很深,他甚至下旨對雙方進行勸解。

與高歡情景不同,宇文泰親迎西逃魏帝的表現給了無數心繫北魏的朝廷勛貴良好印象,史書上一直將宇文泰的西魏成為魏 ,與高歡的東魏形成鮮明對比。宇文泰部隊向心力明顯要強於高歡的部隊。


戰役過程


公元537年十月高歡帥二十萬大軍進軍,並命漢人將領高敖曹救援陝州,這樣既可以切斷宇文泰新得的糧食補給,又可以將少有的漢人大將排除主力隊伍,最大可能性避免兩族矛盾在戰役過程中導致的損失。


戰前高歡手下的智囊便提出兩個建議,右長史認為應該陳兵壓境,步步為營,利用優勢兵力拖到秋天麥收,宇文泰糧盡兵亡,只能束手就擒。大將候景認為出於保守考慮應該將二十萬大軍分為前後兩軍,以防萬一。


右長史的建議看上去美好,卻根本不現實,二十萬大軍是從貧瘠的汾河谷地出發的,二十萬大軍陳兵不動,對後勤壓力巨大,汾河谷地無法支撐二十萬大軍的持續供給。此時的關中無糧,只能依靠後方運糧,而且各軍將領也會貪功貪賞渴望進軍。,你又怎麼保證宇文泰一定會投降呢?只有渡河逼迫宇文泰進行決戰打敗宇文泰是最為節省划算的,這種大勝帶來的聲望也會給高歡極大的榮耀,成為自己稱帝的資本。


候景的建議就十分中肯,一支二十萬的軍隊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無法順暢的指揮的,兵敗如山倒,就好像賭場上叫喊的梭哈,看起來很爽卻包含危機。只要分為前後兩軍就可以降低風險,哪怕前軍奔潰,沒有人數優勢的宇文泰部隊在戰後也會疲憊不堪,像個啤酒瓶一擊及碎。但對高歡來說,作為主帥的他是絕無可能出任先鋒的,在當時的將領中最適合作為一軍主帥的便是提出意見的候景,候景此人在高歡死後便背叛了高氏家族,將軍隊交給他沒勝利還好,要是勝利了那他便會成為下一個宇文泰。


高歡帶領著這支臃腫的軍隊開始向宇文泰進軍,為了執行自己的快速決戰策略,高歡在遭遇到王罷的拒絕投降之後不採取攻城行為直接繞過城池繼續前進,搜尋宇文泰的主力部隊,希望與之決戰。


宇文泰在得知高歡進軍消息之後便放棄恆農返回,面對來勢洶洶的高歡大軍,如果讓高歡佔據長安,宇文泰將會大失人心,自己買對抗高歡的唯一優勢將會喪失,宇文泰只能選擇反擊,不然他剛剛建立的領導權威將不復存在。既然高歡擺出了速戰速決的架勢,同為當世英雄的宇文泰決定接招面對面的打敗高歡!


即造浮橋於渭,令將士饋三日糧輕騎渡渭,輜重自渭南夾渭而西。十月。泰至沙涴,距東魏軍六十里。又命令在高歡後方的王罷守住城池對高歡的後勤造成威脅。還派出人員偷偷潛入高歡部隊中進行偵查。


在短暫的時間裡宇文泰得以上行為讓自己在情報,後勤這兩方面對高歡佔據了優勢。但是這麼做並沒有打破雙方的兵力對比,宇文泰此時只有不滿萬人的軍隊。只有一場血戰才能改變雙方的態勢。


宇文泰布兵於渭曲,利用河流使部隊只有一面對敵,又在兩側蘆葦盪里安排伏兵等待與高歡的決戰。高歡面對數量稀少的西魏士兵志得意滿,決定以優勢兵力直接壓向宇文泰部隊,好生擒宇文黑瀨,他的老同事,他一統天下最大的敵人。


東魏兵望見魏兵少,爭進擊之,無復行列。高歡的部隊見功勛易得,人人爭先,導致這支龐大部隊失去了秩序,兵將交,丞相泰鳴鼓,士皆奮起,於瑾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等帥鐵騎橫擊之。東魏兵中絕為二,遂大破之。 在稍縱即逝的戰鬥里,宇文泰抓住機會,合理利用騎兵部隊將東魏兵一分為二,步兵部隊從兩翼攻擊東魏軍。在戰鬥之中宇文泰的諸位將領人人奮戰,最終徹底擊潰了高歡的主力部隊。戰後宇文泰命以一顆首級栽種一顆柳樹來紀念功勛,渭河之畔自此綠柳成蔭。


自此以後東魏與北齊再也沒有進入關中地區一步,宇文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歷史的天平不可逆的傾向了關中這片古老的土地。


本文作者 :屯墾西路,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他只是一個服務員,主席卻說:你是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驕傲
外國人也玩地雷戰,效果驚人,堪稱高手,個個都是李向陽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