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自龍湖、綠地等的4位地產大佬首次集體發聲,地產下半場必須這麼干!

來自龍湖、綠地等的4位地產大佬首次集體發聲,地產下半場必須這麼干!

雖然增量開發的市場每年依然有十幾萬億的規模,但已越發成為寡頭的遊戲。即便開發的巨頭也開始涉獵存量市場。如何做大存量規模,如何運營創造利潤?

近日,地產創新研習社第十一期活動在北京舉行。

綠地集團謝雨、中城新產業創始人劉愛明、龍湖冠寓總經理張智聰和自如CEO熊林重磅開講(演講順序排序)。明源君提煉了演講中的精華部分,讓大家一睹為快。


綠地集團謝雨

1、最近曝出的房企違約跑路和裁員的消息眾人皆知,說明我們的行業遇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如果繼續按照原來的模式做,生存就會受到挑戰。

2、綠地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做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的提法是這兩年才有的事情,大家都還在探索和實踐中,只不過綠地做得比較早,15年前就開始了。

3、很多傳統的產業區域,人口在逐漸的流失,產業在逐步的沒落,這些地方政府強烈的希望導入新鮮的人口,導入高端的人口,導入新興的產業拉動地方經濟。

4、上海靜安區非常有錢,但他不是靠賣宅地,因為它非常小,它的錢主要來自於南京路上那些寫字樓,靜安區每年上繳10億級別稅收的寫字樓非常多。高峰期,僅恆隆廣場一棟寫字樓,一年就上繳30個億稅收。

5、做政府想要,市場需要的,這是綠地的理念,沒有市場需求的的事情,一定不能做,因為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沒有市場需求企業是會死的。

6、大城市政府是很現實的,現在沒有稅源,你就要遷出去,等你有了稅源的時候再回來,每年能納多少稅,算的非常清楚,少了就不要來。

7、杭州或者浙江的政府官員嘗到過互聯網經濟的甜頭,他們是具有眼光的,相比稅源,他們更關注你能不能把這個行業所有頂尖的人才聚集到他們那裡,至於這幫人能不能創稅,能不能賺錢,他們自己搞定,他真正能夠想到企業要什麼。

8、一定要有足夠的人,一個地方的商業才能夠開起來,才有足夠好的醫院和學校。這就是雞生蛋和蛋生雞的問題,你要有足夠的時間去熬。

9、怎麼做好特色小鎮?拿對的地,匹配產業資源,還需要有專業的團隊。拿到對的地是一切開發的根本,地拿對了就事半功倍,拿錯了地也只能做到60分活命,拿到對的地很快就能嘗到甜頭。

10、開發和運營的基因是不同的,一定要先做整體的策劃——如何進入,如何做好內容,財務如何退出等,都要做一個初步的沙盤推演。

11、聰明的人也要去做點笨事情,從笨的事情上面學點經驗,大家都聰明,到最後就沒得玩了。

12、到現在為止,綠地花橋特色小鎮創造稅收最多的是整個花園辦公區域,是產業聚集的地方,入駐率超過95%,當年建設的時候根本沒想到。小鎮的成長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不是我們一開始計劃好就可以的,一定是在成長的。

13、大家一定不要想,我用產業來圈地,完了就跑,跑不掉的。你賭不起,賭不贏,地方政府非常聰明,你跑不掉。

14、一個地方,多產業的生態圈更容易產生跨界的邊際效應,更容易對未來產生正向的影響……

15、過去的農民工現在已經沒有了,農民工二代是不會幹農民工的,所以產業不僅僅是需要大量的人,而且還要是人才能夠匹配這個產業的發展才行,沒有優秀的人才,產業根本不能生存。江南這一帶,絲織行業一定是可以的,因為那裡的每個蠶農,脫下農裝就是工人,你讓他做絲織,每個人都是可以的。

16、綠地花橋特色小鎮,其實是承接了上海的產業轉移,以及產業工人的外移,有了這些東西才有產業,一定要有人!

17、武漢光谷產業發展得非常好,崛起的速度超過了上海的成熟開發區,為什麼?因為上海為了解決交通,解決城市病,把很多大學分散開來,都扔到邊上。以至於上海同一個學校不同校區的男女生談戀愛都是異地戀,還怎麼創業,怎麼獲得彼此智慧?光谷15所大學在一起,是人才爆發的地方,就像爆米花,出來的都是人才,這個地方幹什麼產業,創新都容易成功。

18、產業資源是特色小鎮的核心資源,即使是文旅小鎮也如此,文化旅遊產業的開發運營能力就是核心能力。

19、整合資源是房企的特長,開發商能夠把所有的資源集中到一起,可以集約到全國只用一種材料,這就是為什麼國家希望房企去做特色小鎮的原因之一。

20、綠地在集約產業資源上用了什麼方法?股份合作,收併購,比如收購汽車,跟學校共同成立公司和平台,把別人的資源變成我們可以使用的資源,有些技術很先進,但是到落地還有距離,需要有平台,有資金去推動落地。

21、我們有一個15年的模型,15年是一個門檻,如果沒有15年,那你不要想,只有做完一個周期,你才能知道可以怎麼賺錢。

22、做特色小鎮,需要住宅開發提供最初的現金流,如果最初沒有賺錢的住宅,小鎮是滾動不起來的,解決了基礎的收益,其他的問題都不大。

23、如果是需要長期運營才能逐步退出的項目,當初的財務測算模型裡面就不要增加它的利潤,直接以最乾的成本進入計算模型,並且把土地的成本儘可能的攤到別的成本上,這樣才能更好的支持運營。

24、越大的項目,需要的專業團隊越多,複雜的項目同樣如此。我們希望是一個總控,多個團隊運營,分業態測算及考核。

25、我們做運營平台的時候一定要拉著政府,拉住政府的下屬公司一起,哪怕他只佔10%或者5%,大家共享運營收益、政策紅利,這樣他對你放心,你對他也放心。不能你賺了我賺不到,或者我賺了你賺不到。

26、特色小鎮區別於產業新城以及郊區大盤,就在於他的特色,特色小鎮一定要有特色的文化內涵,否則就變成了產業新城。年產值多少是政府才知道和關心的事情,老百姓是沒有記憶點的,如果你沒有特色IP,就沒有魅力,沒人會記住你。

27、很多逃離北上廣深的人,過了幾年又回去了,因為他的薪水在往下掉,消耗非常大。如果你打造一個小鎮,裡面有非常棒的產業,聚集了精英,人們就不會覺得自己掉隊,由於城市很小,省下的時間就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陪孩子一起成長,陪愛人一起浪漫。

28、雲南邊遠地區的農民非常貧困,他們擁有非常好的自然資源卻沒有產生很好的效應和價值,這也是當初下定決心做特色小鎮的主要契機之一。但無序建設的大量民宿不僅沒有實現我們對民宿的美好理想,還大量的破壞的環境,隱藏了大量的隱患。


1、很多人想知道產業地產的定位怎麼做,就像原來做住宅,先來一個定位報告,同樣的思路搬到產業地產,但產業地產跟住宅完全不一樣。做住宅,別人做個項目賣1萬一平,你在旁邊做一個,定位好,可以賣到2萬一平,產業地產沒法這麼干。

2、其實產業地產沒有定義,我自己搞了一個定義:產業地產是以產業為核心,地產為主要盈利手段,以產業運營為內容,房地產為載體,聚焦產業生態的打造,實現產業空間的整體開發和運營。

3、做產業地產跟之前搞住宅完全不一樣,住宅到今天依然是供不應求。我做了這麼多年,如果客觀一點的評價,挺多的成功基本跟個人的努力沒有多大關係,是供不應求帶來的,怎麼做怎麼有。但是產業地產不一樣,產業地產在中國到處都是,中國產業地產供不應求的地方很少有。

4、我覺得我們做了20多年的住宅樓都搞錯了,沒什麼成就感,嘴上說是客戶,心裏面沒想客戶。說個簡單的事實,我們現在賣的房子,一半的客戶買房子是為了小孩上學。你把學校搞好,客戶肯定買。但我們從來沒有在學校搞服務,客戶想要的東西我們沒有認真滿足,都是供不應求的市場下給大家造成的成功感或者優越感,甚至是一種幻覺。

5、我在萬科時跟我的一些手下說,我們要感謝這個時代,感謝這個行業,你現在是做總經理的,換一個行業,可能一個部門經理都不一定幹得好。

6、為什麼客戶要到你做的產業地產里來?有人說政策優惠,但是政策優惠並不在你的手裡,在政府的手裡,而政府往往是你的競爭對手,因為政府要招商,你也要招商,政策優惠不但不是理由,還是你的障礙。

7、想要吸引企業客戶入駐,我認為一個對方無法拒絕的理由是:你到我們那裡去,我們能幫你做生意。你真敢這麼說,我覺得你是能說服客戶的,客戶是接受的。

8、如果你的園區里行業多了,企業需求不同,沒有辦法服務,因此首先要分類,我做的園區大大小小,小到2萬平米,大到兩個平方公里,都是單一產業,只有一個產業,因為只有一個我才知道怎麼服務。

9、我們做一個園區,就像我們要一片森林,我們挺多的企業,我最開始跟大開發商談,他覺得得搞兩個上市公司進去,就像一個森林,只要大樹。生命最重要的是水土,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把大樹移來移去,沒什麼意義,並不創造任何價值,甚至把企業折騰死了。作為生態很重要,不能只想要大樹,不幹其它的事。建立一個生態,就像一個森林,想要大樹就從下面花花草草起。

10、我們的住宅,10萬塊錢的房子和5萬塊錢的房子性能是一樣的,中國的住宅沒有性價比之說,有什麼性能呢?沒有!都是避風遮雨保溫。為什麼性能不能提高?就是高科技用的太少,高科技就是把人伺候的舒服的東西。如何提高性能?開發商也著急,我們房地產商碰到的很多問題都是高科技的問題。

11、招商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你沒有任何手段,派100個姑娘發傳單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招商只有用生態的辦法,做一個產業生態。很多地方因為體制問題,有的時候想得很明白,但是做不了。

12、產業規律性極強,你只能順著做,不能拍腦袋。一個產業的形成十年,如果是空白,從無到有,十年掏多少錢先不說,時間就是十年。產業需要規模,越細分越容易做大規模。你想弄一個籠統的定位基本上招不來商。

13、既然是產業地產,還得有地產,地產非要不可。現在中國把地產兩個字弄成一個貶義詞了,房企紛紛都改集團,反正不能提地產,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地產這個行業還有一個特點,地產本質上是一個金融服務業,錢大進大出,幾個億進來,十幾個億出去,很多高科技的朋友死在地產上,因為他實在不了解。

14、很多開發商拿了地選擇只干住宅,產業部分不幹,從金融上來說是一個好的辦法,因為地價便宜,但是不幹產業地方政府饒不了你。很多房企試圖用產業的概念拿地干住宅,協議都簽了,第一期地都完了,第二期沒有了。

15、高爾夫如果打的好,擊球是一個結果,目標是做一個完整的揮杆動作,正好球在你經過的地方,能夠把球一下子帶出去。就像搞商業地產,如果你心裏面只有商場,結果就會有錢賺。

16、對於做產業地產,我們有幾個主張,一個是先產業、後地產;第二個是強持有,弱銷售;第三個就是輕招商,重生態。

17、聚焦產業生態的打造,你想形成一個產業園形成一個有效的產業聚集,唯一的方法就是生態,用這個東西吸引,招商招不來,請是請不來的。用產業生態的方法才能實現產業空間的整體開發與運營。

18、整個產業地產,產業是核心,地產是主要的盈利手段,產業園還有別的利潤手段,但這個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盈利手段就是地產,就是租金加增值,就跟商場一樣,產業運營則是核心。

19、我自己現在就住在園區裡面,宿舍公寓的基本上不做,賠點錢都找別人做,我不太想下功夫,自如下了那麼多功夫做公寓了,我就直接扔給他們做。我們只研究產業,對我們來說,公寓、商業是賠錢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源地產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規模衝刺白刃戰正酣,房企如何鑄就「利潤優勢」

TAG:明源地產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