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量大不如質優,網貸平台剩下多少家合適?

量大不如質優,網貸平台剩下多少家合適?

隨著宏觀調控、監管政策的快速收緊,行業大洗牌來臨。據第三方數據,截至2018年7月24日,今年以來停業及問題平台達856家,但與此同時,也有多家機構獲得融資。在行業緊張期,資本市場對於行業的投資愈發理性,不遵守金融規則、不合規的平台陸續出清,具備安全合規特點的優質平台將敲開資本方的大門,行業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在互聯網浪潮下,P2P這個新興行業吸引天下熙熙的皆為利來往者的目光。伴隨著猛烈增長勢頭而來的是,部分平台業務創新偏離軌道,行業風險亂象頻發。部分網貸機構偏離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務小微和依託互聯網經營的本質,異化為信用中介,存在自融、違規放貸、設立資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線下營銷等行為。經歷多次行業出清,P2P平台逐步回歸到信息中介本質,但在這場行業波動之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平台、投資者去完成。

平台方面,要提升風控與技術的「內功修鍊」,加強信息披露,力求更透明合規。作為信息中介,借款人的真實性、優質性需要平台做好把關,通過對借款人的信用情況、還款能力、還款來源等維度進行專業判斷,並將最終數據呈現給投資人,只有這類有篩選、有質量的項目標的才能獲得用戶認可。

投資者方面,還需加強教育,扭轉部分網貸投資人對行業的認識偏差,讓投資者明白網貸的本質以及背後商業運轉的邏輯。

行業方面,要以去剛兌為行業趨勢,通過風險外包,或者明確投資人「風險自擔」原則,使網貸機構逐步回歸到信息中介的角色,同時這也對平台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底層資產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實上,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網貸平台對解決小微群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起到關鍵的支持作用。它在提升資金融通效率的同時降低時間成本,著力服務於實體經濟,解決了社會融資問題,這類對對社會發展提供正向價值的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那麼,什麼樣的平台將在未來具備可持續競爭力?在我看來,這類平台至少應具備三個特性。

一是自營能力強。擁有優質資金端和資產端,雙端均衡發展,並形成數字普惠金融的生態閉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風險可控。對於P2P網貸來說,只有將資產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會有核心競爭力。

二是依靠技術驅動業務。跟傳統金融機構服務模式不一樣,網貸機構只有通過技術的顛覆創新、驅動金融業務和大數據風控,才能形成自身獨有的競爭力,從而與傳統金融機構形成差異化競爭。

三是打造具有小額分散特色的優質資產端。與此同時,也要注重風控能力的鍛造,只有擁有強大的風控能力,才是一個穩健發展的平台,而不是造假資產、做大額資產或者風險外包。

網貸在中國落地十多年來,高歌猛進的發展時代不去不復返,在行業的優勝劣汰和監管洗禮下,將迎來理性繁榮期。參照美國網貸行業不足500家的市場體量,我預計未來國內網貸行業90%的平台將面臨淘汰,最終只能留下200家左右的網貸平台。

2014年以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為代表的「千團大戰」正酣,而如今百度糯米風光不再,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2017年摩拜單車帶來的共享單車浪潮席捲全國,哈羅單車、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等新進者不斷入局,一時間,大街上出現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共享單車,但如今共享單車已經進入摩拜和OFO雙寡頭壟斷階段。

由此可見,「優勝劣汰、勝者為王」是所有行業發展的不二法門,喧囂過後,最終留下來的仍舊是頭部平台。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各從業者始終要明確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而金融的核心在於風控,在防控金融風險成為監管主旋律的當下,量小並非壞事,風控的質優才是關鍵。

(以上文字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金評媒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關停潮」來了?2年內近5000家網點大撤退!
互聯網金融監管來臨,強者永駐,弱者淘汰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