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短視頻受著作權法保護嗎

你的短視頻受著作權法保護嗎

——— 本文作者 ———

何薇

合伙人

知識產權部

hewei@cn.kwm.com

何薇律師的主要執業領域為知識產權訴訟和商事仲裁。在知識產權訴訟領域,她代表近百家客戶參與了各級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民事及行政訴訟案件,成功處理了「中國好聲音」訴前行為保全案件,《北平無戰事》劇本著作權糾紛案件,最高法院再審的Windows操作系統侵權糾紛案等,被《亞洲法律雜誌》(ALB)評選為2016年度「中國15佳知識產權律師」。

宋旭東

資深律師

知識產權部

摘 要

智能移動終端的發展和社交平台功能的多樣化,導致短視頻在近年來出現了爆髮式增長。短視頻市場的高速增長,也使短視頻的著作權問題成為熱點。對短視頻的可作品性分析,必須立足於我國的著作權法框架範圍內,大量摘抄或引述國外法或理論並無實際意義。我國的著作權法規定了著作權和鄰接權兩個權利體系,針對短視頻這一對象,承載著作權的是電影和類似拍攝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承載鄰接權的是錄像製品,區分作品與製品的標準是獨創性的高或低,而非獨創性的有和無。從司法審判的視角出發,短視頻要構成作品必須滿足一定的獨創性高度。多數短視頻因其獨創性高度較低,實質上無法滿足作品的要求,應被歸入錄像製品範疇。短視頻形式多種多樣,在不分析其特點的情況下,大而化之地認定其構成作品,並簡單套用影視作品的標準進行權屬、侵權等分析,其結果有可能是盲人摸象,並不符合我國的著作權法規定和司法實踐的要求。

短視頻的發展現狀

與可作品性討論的必要性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正如短視頻所捧出來的若干「網紅」一樣,短視頻本身在近年來也成為了互聯網領域的「網紅」,其增長速度幾乎可以用井噴式來形容。短視頻的出現及發展,依賴於具有互聯網社交功能的自媒體平台。以短視頻為主要內容的移動社交軟體最早在國外出現,Socialcam、Viddy、Vine 和Instagram 均為國際主流的垂直類短視頻社交軟體。一般認為,2011年4月11日由美國一家公司推出的移動短視頻應用軟體Viddy是網路短視頻的肇始之作,該軟體定位為「簡單和有趣的創建和分享視頻」,幫助用戶即時拍攝、簡單編輯,實時便捷分享視頻;同時與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體平台對接,實現用戶實時分享身邊趣聞、新穎想法和個人創意表演,突破傳統的文字、圖片和語音展示的局限性。[1]

國內的短視頻平台亦在2011年開始出現,如最初的秒拍和快手,但這一時期的短視頻在廣大網路用戶中影響甚微,遠不足以形成氣候。短視頻真正走進公眾視野,形成較大規模和影響則是在2013年左右,在此以後秒拍與頭條視頻迅速崛起。短視頻的大爆發則在2016年直到現在,2016年「網紅界」的明星人物Papi醬即是依託於短視頻內容的創業成功代表,在當時不但吸睛無數,更成功吸引投資1200萬元,短期內其自身身價也暴漲到3億元。同樣在2016年前後,在資本的推動下,短視頻的發展真正進入了春天。這一時期,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開始進入短視頻這一領域,如2016年12月,微信首次推出朋友圈11秒短視頻功能,阿里集團則通過優酷、土豆、UC三個平台在短視頻領域跑馬圈地。此外,各個平台也紛紛推出各種短視頻孵化策略,如:秒拍在2015年底推出1億美元孵化策略;頭條在推出10億元孵化策略後,在2017年4月又推出了「火山小視頻」的10億元策略;大魚號更是推出了20億元孵化策略。[2]據艾瑞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1日,我國短視頻行業共獲得了43筆融資,其中僅2016年截至7月已有9筆投資進入短視頻領域。[3]在網紅的示範效應及資本的加持下,短視頻市場風起雲湧,一時令人目眩。毋庸置疑,短視頻已經成為一個幾可與傳統影視等長視頻分庭抗禮的新的產業類型,且活力十足,堪稱風口。

短視頻領域儘管在短期內經歷了爆髮式的增長,且在當前仍然是視頻領域的熱點,但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雖然正向的價值取向和規範有序的發展符合絕大多數參與者的利益訴求,現實的發展卻往往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短視頻最初的「野蠻生長」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和挑戰。在這些問題和挑戰中,因著作權問題關涉整個短視頻行業的基石,關乎整個短視頻市場的流轉與規範,因而尤為引人注目。近年來堪稱短視頻奇才的谷阿莫即因其「X分鐘帶你看完電影」系列短視頻而引起多數影視公司的不滿,並在2017年4月被三家台灣影視公司和視頻平台起訴。雙方雖然各有說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短視頻領域在著作權問題上的混亂。實際上,谷阿莫之處,百度百科裡的「幾分鐘帶你看明白一部電影吧」更具人氣。另外,「電影最top」、「張貓看電影」、「木魚水心」、「看電影了沒」等大量「電影圖解」類自媒體也擁有大量粉絲。這些所謂二次創作類或評論類的短視頻及平台都有可能存在著作權侵權問題。

互聯網經濟的關鍵在於博取關注度和注意力,而博取關注度和注意力的關鍵又在於有吸引力的內容,而好的內容只有得到法律的強有力保護並讓內容提供者得到現實激勵,才能刺激內容提供者保持創作的熱情並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內容。以上幾個方面環環相扣,形成良性循環,才能孕育出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短視頻市場。作為專門保護文學、藝術和科技領域智力活動成果的部門法,著作權法無疑是最為適合保護短視頻相關權利的。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因此,在短視頻這一獨特的市場,內容與版權保護已成為市場的一體兩面,兩者相輔相成,成為支撐短視頻市場得以形成並取得發展的重要基石。

而由於短視頻進入公眾視野的時間較為短暫,關於短視頻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不同類型和表現形式的短視頻應歸入何種作品或製品類型,短視頻的著作權權屬,關於非原創型的短視頻能否取得著作權,合理使用與改編的界限等問題,均是短視頻在著作權保護方面的關鍵性問題。短視頻的時長短,門檻低,社交性強,參與主體多的特點,導致短視頻的數量奇高。而由於製作主體的不同,短視頻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水平亦是良莠不齊,其所體現的獨創性也有很大區別,因此,可以肯定地說,並非所有的短視頻都能構成作品並享有著作權。基於此,梳理短視頻在內容上的不同表現形式,進行適當地分類,選擇恰當的標準,分析不同類型的短視頻的可作品性問題,對於該行業的規範發展,良性循環是有重要意義的。

短視頻的概念、特點與分類

短視頻的概念

短視頻問世時間較短,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其表現形式仍然可能發生變化,因此對其做出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是困難的,或者為時尚早。但從現象認識的角度,以限定研究範圍的目的出發,對短視頻所涵蓋的範圍做出概念性的認識還是比較可行,也是比較有意義的。

目前有一些研究機構的表述是可供借鑒的,易觀智庫在其發布的《中國短視頻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中將短視頻界定為視頻長度不超過二十分鐘,通過短視頻平台拍攝編輯、上傳、播放、分享、互動的視頻,形態涵蓋部分時間較短的紀錄片、使用DV拍攝的短片、影視作品的視頻剪輯片段、各種系列主題的微電影作品、各大品牌的創意廣告片段等短視頻短片的總稱。[4]艾瑞諮詢公司在其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則未限定短視頻的長度,而是將短視頻界定為以秒計數的視頻,將短視頻製作的過程限定為通過移動智能終端進行製作,具有易拍攝、可美化的特點,同時,有直接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入口的一種新型的視頻形式。也有研究者認為,短視頻一般是指通過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字攝錄設備等數字化視頻終端攝錄、編輯,通過微博、微信、優酷等具有互動社交功能的自媒體平台上傳至互聯網,進而可公開播放並共享的視頻短片。[5]

以上幾種論述方式主要是從行業角度對短視頻進行的分類,更多的是現象性的描述,而非對短視頻的本質進行定義。雖然如此,這樣的描述對我們了解短視頻的內涵及外延,對於展開今後的研究仍然是必要和有助益的。

短視頻的特點

與傳統的影視作品等長視頻相比,短視頻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時長較短。與影視作品等以小時為時長單位不同,因上傳平台的技術限制等原因,短視頻長度不一,以10秒以內(微信朋友圈小視頻、微博秒拍等)或幾分鐘為多見,最長一般不超過20分鐘。[6]國內目前比較活躍的、用戶量較大的短視頻平台,其在宣傳口號中均對所支持的視頻長度有一定要求,如微視的宣傳口號是「溝通視界,八秒無限」,秒拍的宣傳口號是「秒拍短視頻,10秒看世界」,美拍的宣傳口號是「10秒也能看大片」。從國外的平台來看,YouTube所支持的短視頻時長也一般為10分鐘以內,而Vine則是一個主打0至6秒超短視頻的平台。短視頻的這種短小精悍的特點,除了技術上如帶寬、速度、格式、設備等的要求外,更多地實際上是為了便於分享,適應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時間碎片化的特點。

三是製作門檻較低。不同於影視等長視頻的製作需要專業的投資人及導演、製作團隊、設備、後期製作等,並且需要取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拍攝和播映許可,短視頻的製作更多的僅由單個自然人即可完成,大量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已成為各大短視頻平台上活躍內容。即便較為專業的PGC(Prof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其製作團隊也相對簡單,功能區分也更為靈活,投資微小。

四是參與主體多元化。圍繞短視頻這一產品,周邊存在眾多的參與主體,有短視頻的觀眾和用戶,有UGC、PGC等短視頻內容提供者、有今日頭條等短視頻內容推廣平台、有微博、微信等短視頻分享平台、有微視、秒拍、梨視頻、抖音等短視頻綜合性平台、有廣告主、廣告代理商等眾多主體參與,已形成一個較為龐大和完整的生態系統。

五是鼓勵傳播。不同於傳統的影視作品等長視頻的禁止擅自傳播,短視頻因其社交屬性,其本身並不限制其他主體傳播,甚至鼓勵傳播。

短視頻的分類

從內容的表現形式來看,目前的短視頻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微電影類,特點是由專業團隊攝製製作,雖短小精悍但主題明確,具有相應的人物及情節,拍攝過程中有類似角本或據本的拍攝提綱,有後期製作。

二是電影解說類,即對電影電視節目進行片段剪輯,變速播放並附帶講解,使觀眾在短時間內了解劇情主線,如谷阿莫的「X分鐘帶你看完電影」系列。

三是「鬼畜類」,即拼接視頻內容,或不斷重複部分音畫,使其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如將廣告片中人物形象的獨特動作或語言片斷剪輯後不斷重複播放,或將「網紅」所上傳的短視頻中的某一動作或語言剪輯後不斷重複播放,取得一定的搞笑效果。

四是原畫配音類,僅保留原視頻的畫面,通過配上不同的音軌使內容與原視頻完全不同。

五是直播類,主要又包括遊戲畫面直播類和美食直播類。遊戲畫面直播即將時間較長的遊戲對局直播製成剪輯,有遊戲畫面和主播實時言行畫面,如秒拍中經常出現的遊戲直播短視頻。美食直播類即將美食的製作、品嘗過程進行攝製後與觀眾分享,使觀眾也有大快朵頤之感。

六是觀眾反應類,即將觀眾觀看其他視頻時的反應,與原視頻剪輯拼接在一起。特點是雖然錄製的主要是觀眾的反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原視頻。

七是教學類,主要又包括美妝教學以及其他生活知識教學。通過錄製相應的步驟,分享產品、經驗及技術等。

八是生活紀實類,記錄一段時間的生活,包括出行、美食及對話等。

九是視頻彙編類,即將他人上傳的多個視頻進行彙編後,再次上傳。

十是其他類,包括航拍素材、自然、人文景觀的錄製,活動場景的錄製,對他人表演的錄製等。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分類主要是基於短視頻內容的表現方式所進行的。實踐中短視頻是海量的,上述類別只是對較為典型的短視頻內容進行粗略分類,目的是便於讀者了解短視頻的概貌,不可能涵蓋所有的短視頻。而且,對短視頻還有其他分類的標準,比如製作手段和方法,短視頻的來源等,鑒於這些分類標準較為抽象,直觀性、具體性較差,其更適用於理論研究,並不適合實務分析,在此不再贅述。

[1] 參見郭壬癸:《注意義務視域下的短視頻內容著作權保護》,載《電子知識產權》2016年第10期88頁。

[2] 參見聞進:《自媒體短視頻版權化的探索》,載《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7期29頁。

[3] 參見艾瑞網,《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研究報告》,轉引自李修齊:《短視頻內容引導與版權保護體系》

[5] 參見李修齊:《短視頻內容引導與版權保護體系》,載《中國出版》2017年8月下第16期17頁。

[6] 參見引注5。

更多內容,歡迎閱讀下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杜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管理人如何防範ABS資產支持證券違約

TAG:金杜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