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亡國第一罪人不是慈禧 貪腐堪比和珅,外交全失敗

晚清亡國第一罪人不是慈禧 貪腐堪比和珅,外交全失敗

原標題:晚清亡國第一罪人不是慈禧 貪腐堪比和珅,外交全失敗



一說起清朝亡國,千夫所指一個人,那就是慈禧,獨斷專權亂政賣國。其實,一個王朝的衰敗有很多方面原因,清朝從康乾盛世以後,就已經開始由盛轉衰了。

在清朝亡國過程中,有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愛新覺羅. 奕劻,光緒的皇叔,慈禧六十大壽封他為慶親王,後又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是清廷授封的最後一個鐵帽子王,辛亥革命期間奕劻任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光緒對這位皇叔的評價是:「收夠了袁世凱的錢,斷送了大清200多年的天下…..!」


奕劻雖然無才無德,但是寫得一手好字,慈禧與外界通信,經常由奕劻代筆,1884年,慈禧成功罷免大權在握的恭親王奕,自此本無實權的奕劻成功上位,任總理大臣。

眼看著奕劻蒸蒸日上,炙手可熱,政治嗅覺異常靈敏的袁世凱瞄上了這位即將掌管軍機處的皇親國戚。立即派親信送給奕劻一張10萬兩的銀票,以後更是「月有月規,節有節規,年有年規」,供奉不斷。袁世凱還與比自己小17歲的奕劻長子載振結拜為兄弟。



權力一旦和金錢打上了交道,最後金錢總是毫無疑問地獲勝,到了清末10年,奕劻與袁世凱沆瀣一氣,一個掌朝,一個掌軍,很快,在袁世凱的經營下,清末「北洋框架」正式形成。


武昌起義爆發後,奕劻說服攝政大臣載灃重新起用袁世凱,從此,袁世凱開始了自己的野心之旅,任內閣總理大臣後,他的絆腳石只有攝政大臣載灃了,最終,他夥同奕劻讓載灃退出攝政王之位。


為了給袁世凱完全掌握晚清朝政鋪平道路,奕劻極力主張清帝退位,他也成了晚清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後人評價奕劻:「以理內政,則內政無不荒,以理外交,則外交無不敗……奕劻於皇族中,固斷送滿清之第一罪人矣。」


清帝退位後,奕劻卻過上了好日子,憑藉多年集聚的不義之財,遷居天津後過了6年優裕閑適的日子,於1918年去世。



1911年《泰晤士報》刊發《慶親王外傳》一文,稱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員,無一不奔走於其門者,蓋即中國所云『其門如市』也。

據稱,奕劻僅在滙豐銀行一地的存款就達到200萬兩之巨,這只是一個地方銀行的存款,可以想像奕劻財富之巨。



這個「晚清第一貪」,看來與和珅真有得一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站在牆外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一仗打了七年,乾隆晚年感嘆:打了五十多年仗,此仗不算成功
最有「虎」勁的開國中將,指揮戰鬥沒有打不贏,建國後卻長期休養

TAG:站在牆外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