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清大炮尾部的圓球到底有何作用,西方人看了笑著說:你們仿錯啦

明清大炮尾部的圓球到底有何作用,西方人看了笑著說:你們仿錯啦

火藥是古代中國最拿得出手的發明之一,但是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但是一直沒用在正途,反而流傳到西方國家後,被別國拿來研製殺傷力巨大的火器。

直到明朝的時候,火藥才在軍事方面大肆推廣,明朝通過仿製西方武器,製造出了更適合本國使用的火器。除了各種火銃,更受大家喜愛的還有大炮。

古代大炮十分的笨重,炮膛均由銅鐵所鑄,大多作為守城武器或是艦船武器。雖然大炮看起來構造簡單,就是一個直筒。

但仍有不少細心的人發現,明清時期的火炮尾部還有個球狀物體,似乎並沒有什麼作用。其實這個看似累贅的設計叫做尾紐,它並非無用,反而是有大用處。

西方人最初建造的大炮的時候,主要是將他們裝配在軍艦上。海上作戰比陸地作戰要難得多,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海浪引起的顛簸,其次是大炮的後坐力。

不論是大炮還是長槍,要想射的准,必須保證射擊時的穩定。俗話說,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細微的晃動都會造成最終結果的千差萬別。

所以西方人在造大炮的時候,十分周全的想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在大炮尾部設計了一個圓球形,好似把手的部件,上面會鑿上孔,用粗繩將大炮和船身固定在一起。

不作戰的時候,可以防止大炮因海浪的顛簸而四處在甲板上到處滾動。作戰的時候可以保證射擊精準度。

而且,用繩拴住尾紐後,還能方便士兵拖拽大炮,不論是填裝彈藥還是清理炮膛,都能快速的將大炮從炮擊位置拽出拖回,不至於耽誤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大炮的尾紐其實是可以拆卸的,並非一體鑄造。不過明清時候的仿製品卻是不可拆卸的。

究其原因,除了不了解尾紐的真實作用而搞了個烏龍外,其實還跟作戰環境以及作戰需求有關。

西方國家大多靠海,海戰較多。但是中國地廣,主要敵人都來自內地,所以陸戰更為頻繁。站在地上打仗顯然要比海上穩定的多。

裝城牆上時有炮位,在地面有炮架,著急的時候挖個坑都能安置大炮,所以根本不用擔心穩固問題。

除此之外,因為明清時期的鑄造技術還並不算高超,將尾紐與炮身固定在一起,也有利於增加大炮的抗壓能力。這大概也可以稱作因地制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楓 的精彩文章:

大齡剩女宋美齡為何遲遲不嫁,最後竟嫁給40多歲蔣介石,其中有何隱情
項羽自刎烏江不肯回江東,除了無顏見父老外,其實還因少了一樣東西

TAG:晚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