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好人,他們正在消耗你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好人,他們正在消耗你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好人,他們正在消耗你

低智商的善良,有時候比作惡更可怕。

01

自媒體作者小妖講過這樣一件事。

她有一個朋友,母親在生她時去世了。

父親整日沉迷於吃喝嫖賭,喝多後回家就對她拳打腳踢。

在她16歲的時候,父親為了五萬塊錢的彩禮,要把她嫁給村裡一個大她11歲的傻子。

她喝了農藥,鬼門關走了一圈才逼父親放棄了這個想法。

從那以後,她便放棄學業,離開家獨自闖蕩。

16歲的姑娘,一個人度過無數個漫長的黑夜,忍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酸。

終於在26歲的時候,她遇上了真正對她好、心疼她的人。

兩人結婚生子,日子過得安靜又幸福。

就在這時,她的父親被查出胃癌晚期,也許是突然良心發現,找上門來求她原諒。

她同情父親的處境,卻沒辦法原諒他對她所做的一切。

身邊的親戚都說她冷血,血濃於水,有什麼放不下的,用得著記仇這麼久嗎。

然而,針沒扎到他們身上,他們不會知道痛。

低智商的「善人」,無法做到換位思考,總是喜歡和稀泥般地勸人原諒。

你沒有真正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又怎麼能勸人家寬容大度?

孔子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別人對你很差,你還對他好,那你怎麼對得起那些對你好的人呢?

郭德綱也說:「我是有仇必報的人,對待曾經傷害過我的那些人,我做不到以德報怨。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好人,他們正在消耗你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與人交往要大度、寬容。

就算別人欺負你了,你不能欺負回去,只能用「德行」去感化他。

但是,憑什麼呢?都是第一次做人,誰的生活又曾容易過?

對惡無原則的包容,本身就是一種惡。

很喜歡柴靜在《看見》中的一句話:

人怎麼才能寬容呢?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

不顧當事人感受,一味以和為貴、勸人寬容的人,實在是一種低智商的善良。

02

前幾天,上海迪士尼又火了。

一個8歲的小男孩,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碰到了一女生的屁股。

女生說了小男孩幾句,男孩的媽媽就炸了:

「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屁股沒給人摸過啊?」

「你有被害妄想症吧你?長那麼丑有人要摸你屁股啊?」

不光飆髒話,手也沒閑著。

揮起帽子就往人姑娘臉上扇,對著小姑娘又推又扯。

大多數人看到這條新聞,都在指責這位媽媽沒素質、不懂教育孩子。

然而,評論區里卻出現了這樣的聲音: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好人,他們正在消耗你

「一個八歲小孩摸了就摸了,八歲懂什麼,頂多是調皮打招呼的一種方式。」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好人,他們正在消耗你

「迪士尼那麼多人排隊嘛,磕磕碰碰也正常的,天天地鐵上都能發生幾次這種事情。

講到底沒有公主命還要犯公主病,社會不會慣你的。」

他們指責被打的女生思想太齷齪:

8歲的小孩懂什麼,肯定是不小心碰到的,有什麼好斤斤計較的?

他們同情摸人的小孩:

幼年的心理陰影很大的,都怪那個女生小題大做,讓小孩以後怎麼做人?

這樣的人,看似很有愛心,處處為小孩著想。但,怎麼不為受害者姑娘著想一下?

低智商的「善人」,總是是非不分。

他們喜歡自以為是地站在「弱者」的一方,邏輯混亂、忽略事實。


某人對外賣小哥發火了,他真沒愛心;

某人居然不認自己的親生父母,他真是活該當初被拋棄;

某人怎麼可以打罵別人家小孩呢,就算小孩再怎麼調皮,也要寬容一點呀......

他們不去了解事實背後的真相,不去同情受害的一方,反而崇尚對惡無原則的包容。

羅素說過一句話:「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世間最大的惡,往往是以善良之名到處橫行。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好人,他們正在消耗你

03

看過這樣一條新聞。

青島的一個媽媽,害慘了自己的女兒。

20天前,自己5個月大的女兒開始拉肚子,買了很多葯也沒有太好的效果。

這時,村裡的老人就熱心地給她推薦了一個偏方:

「聽說用無花果葉子煮水泡腳,可以治療腹瀉。」

於是,這個媽媽馬上就去采了兩片無花果葉,拿回家煮了給女兒泡腳。

沒想到,孩子的腳上開始紅腫,起大水泡,一直痛苦地不停哭鬧。

送去醫院皮膚科,醫生確診:這是化學性灼傷,不但會遺留斑痕,甚至會造成關節功能受損。

推薦給她偏方的人,也許是出於好心,卻導致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遠離你身邊低智商的好人,他們正在消耗你

蘇格拉底說:無知的人是沒有資格行善的。

低智商的「善人」,往往缺乏常識、卻謎之自信,害人於無形。

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山東一位婆婆迷信經驗,讓坐月子的產婦在大熱天里穿長衣長褲,捂在被子里不讓開空調,導致產婦中暑身亡;

廣州一位母親道聽途說,用敵敵畏給全身皮膚瘙癢的女兒止癢,導致女兒中毒昏迷......

有個詞,叫「達克效應」。

指的是那些能力較弱、認知水平較低的人,反而更喜歡自以為是。

正如羅素所言:

「我們這個時代令人不快的事之一是,那些確信無疑的人總是很蠢。」

並不是做一件事只要具有善良的動機,一切失誤都可以原諒。

無知的善良,感動了自己,害慘了別人。

04

2015年,德國評選年度惡詞。

排名第一的惡詞居然是:好人。

那些善良泛濫卻是非不分、知識水平低下、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人,有時候比壞人更可怕。

善良不是自我陶醉。

真正的善良,是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同情、施捨和憐憫。

真正的善良,是守腦如玉,懂得思考與分寸。

哈耶克說:「當善良失去原則的時候,可能比惡還惡。

善良沒有錯,但你的善良,必須有點智商。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

↓怎樣不知不覺,構建你的知識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說這3句話,降低自己的層次
寫給月入三五千的你:30歲以後,不敢窮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