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玄乎的玄武門之變

玄乎的玄武門之變

嚴肅點,上課呢!

一個腦洞大開的正經科普公號

關注

在我國古代眾多王朝中,唐朝的名號在世界範圍內應該是流傳最廣的。即使到了今天,烙有唐朝印記的「唐裝」「唐人」「唐人街」等辭彙,仍然是很多外國人識別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既然唐朝如此有分量,那麼,如果我們趕時髦,給它選一個形象代言人的話,毫無疑問,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是最有資格的那個。

但是作為最牛王朝的最牛皇帝,有些人卻認為李世民頭上的萬丈光芒,和唐太宗本人「宣傳工作」做得好密切相關。換言之,就是他有把壞事塗成好事,把好事放大成大好事的本事。他的很多事迹,都根本經不起推敲——說他會搞經濟吧,細算貞觀盛世的GDP,不是最高的;說他勤於朝政吧,似乎歷史上累吐血的帝王大有人在;說他善於納諫吧,後來宋朝的很多皇帝都比他更有氣量;至於那不光彩的玄武門之變,更是被傳得走了樣,大哥小弟全成了吃喝玩樂的浪蕩公子,親爹高祖李淵也成了是非不分的老迷糊。

而事實究竟如何,我們還是讓事實說話吧,相信你看完後定會有自己的判斷。

唐高祖李淵的皇后竇氏生有四個兒子,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其中李玄霸早亡。玄武門之變主要是李建成和李世民政治鬥爭的終極PK。關於這二人,我先表達一下我的看法,一是李建成沒有李世民有本事,二是李建成絕不是個窩囊廢。

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李建成被描繪成一個「荒色嗜酒,畋[tián]獵無度」的人。這顯然經不起推敲,因為這兩本史書講述的玄武門之變,主要取材於房玄齡等人編撰的《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而這兩個實錄又是在李世民的干預下修成的,所以水分極大,可信度極低。鑒於此,後世有不少史家試圖給李建成翻案,也找到了很多令人信服的證據。

比如在太原起兵之前,李淵派李建成到河東秘密聯絡天下英豪,為起兵做準備。李建成傾財施賑,廣攬人才,以禮相待,頗受當地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很多人都是慕名前來要求入伙。到了快要起兵時,李淵特意叮囑李世民一定要等李建成率軍前來才能舉事。可見李建成在這一過程中不是打醬油的,而是主角之一。

又比如在征討河北劉黑闥叛亂時,李淵先是以李世民為將,結果屢戰屢敗,難以平定。最後還是李建成臨危受命,接受魏徵的建議,採取懷柔招撫的政策,用極小的代價就消弭了這場折騰唐朝數年的動亂。後來當玄武門之變塵埃落定,李建成業已殞命,河北當地居然冒出不少擁護李建成的勢力起兵反叛。試想一下,李建成要真是個不靠譜的人,會有那麼多人冒掉腦袋的風險追隨?還有很多能證明李建成是「三好學生」的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

然而,李建成的優異表現卻讓李世民坐不住了。

長久以來,李世民其實都有稱帝的野心。早在武德四年(621),李世民便萌生了當皇帝的念頭。那天,他和謀臣房玄齡去拜訪一位名叫王遠知的道士,王遠知告訴李世民,他有帝王相,將來能當太平天子。李世民聽後暗喜,就把道士的話記在心裡,寤寐不忘。

後來,隨著統一戰爭的結束,無仗可打的李世民有了越來越多的時間去想稱帝的事。當時的他擔任尚書令之職,位居宰相,手握大量軍隊,在唐王朝的上層統治集團中,特別是在李氏兄弟之間,有著獨特的地位。除此之外,李世民還曾在晉陽起兵和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搜羅了大批謀臣猛將,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政治集團。

這個政治集團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晉陽起兵時期。那時,李世民由於參與了起兵的預謀和決策,並奉父命密召豪友,因此和許多元勛功臣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如劉文靜、長孫順德等人。這些人在李唐王朝建立後,多擔任宰相、將軍等要職,成為李世民在朝中的重要支持者。

唐軍攻克長安後,四方豪傑紛紛歸附,李世民又趁機羅致了大批人才。一代名相杜如晦、房玄齡等人,都是在這個時期和李世民搭上關係,並成為他的重要謀士的。在統一戰爭中,李世民更是放手吸引人才,初唐名將秦瓊、程咬金、尉遲恭等人,原來都是敵軍將領,後來都歸順了李世民。李世民對他們也沒當外人,全部以禮相待,委以重任,使其成為自己的心腹大將。

於是,在武德四年(621)七月,當李世民從關東凱旋時,跟隨他進京的有數十名虎將,上萬匹鐵騎,數萬名甲士,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極大轟動。就是在這年冬天,李世民因軍功被加封為天策上將,地位在諸王之上,並在洛陽設立天策府及其屬官,作為他在軍事上的決策機構和顧問。至此,李世民的軍事權力達到了頂峰。

還是在同一年,李世民在他的秦王府又設立了文學館,用來收羅各地的文人學士。經過挑選,李世民吸收了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等十八人入館,讓他們輪流在館內值班,以備顧問。說白了,這十八人其實就是為李世民提供全天候服務的智囊團。

天策府和文學館的設立,標誌著李世民政治集團的正式形成。也正是有了這個文武兼備的政治集團,才使得李世民有足夠的底氣去覬覦皇帝的寶座。

而這一切,與李淵當初設定的路線相差好幾條街。

李淵原本的想法是,李建成作為嫡長子,將來接自己的班,李世民功勞最大,為平衡他的心態,便儘可能滿足他的需求,讓他有一種不當皇帝比當皇帝還要爽的感覺。但是有一點,即鑒於隋文帝易儲的教訓,堅決不做廢立太子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無論李世民怎麼賣命表現,都不可能用常規手段來取得帝位。

好在李世民是非常之人,還有一條非常之路可以選擇。

他決定用手中的劍砍倒任何阻止他的人。

但李建成顯然也不是嚇大的,面對李世民咄咄逼人的攻勢,他決定加大搜羅人才的力度,擴充個人勢力。為此,李建成還特意把騎牆派的李元吉拉入自己的陣營。

李元吉自幼鄙陋,不討母親喜歡,差點成為棄嬰。後來雖然跌跌撞撞長大並被封王,但在整個李氏家族中,他還是屬於缺少話語權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李元吉十分清楚,要想改變現狀,不能繼續袖手旁觀了,必須立即選擇站隊。他分析,李建成是皇太子,背後有老爹撐腰,無論是後台還是輿論,都佔據絕對的優勢,因此就毫不猶豫加入了太子黨。

據史料記載,李建成在獲得李元吉的支持後,信心大增,數次圖謀加害李世民。當然,由於史料多是李世民謀臣編纂的,所以情節比較玄乎,有點類似武俠小說。

一次是高祖李淵設場圍獵,兒子陪玩,太子建成抓住機會,就故意送了一匹喜歡尥[liào]蹶子的劣馬給李世民,心想即使摔不死他也能弄個一級傷殘。不料李世民馬術高超,毫髮無損。

還有一次是李建成請李世民到家中喝酒,結果世民腹中劇痛,由人攙扶歸家,吐血數升才好。很明顯,這是中毒癥狀。我不懷疑李世民像武林高手一樣,能把劇毒用內功逼出身體,卻奇怪李建成為何冒著被天下人知道的風險,選擇在家宴中動手。動手也就算了,為何還沒把對方毒死,難道是為了省錢劑量沒放夠,或者買了假冒偽劣產品?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上面的雷人故事是根據需要被人創造出來的。道理很簡單,李建成若真想除掉李世民,根本不用如此大費周折。因為依照當時的形勢看,太子建成各方面的實力,都遠超李世民。其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太子身份和高祖李淵的支持外,李建成在京城還握有一支精銳的個人部隊,人數至少在兩千人以上。

而李世民的力量不在朝內,而在朝外;不在長安,而在洛陽。

武德九年(626),在京城日益困迫的李世民派親信張亮去洛陽,密結山東豪傑以備政局之變。與此同時,早已察覺齣兒子們明爭暗鬥的李淵,為避免兄弟鬩於牆的悲劇發生,試圖讓李世民也到洛陽,在那裡開府建牙,節制東土。可惜因建成的極力阻撓,未果。

李建成反對李世民去洛陽,既不是想弄死他,也不是想和他搞好關係,而是想通過把對方羈留在京城,逐步斷其羽翼,使其無所作為。

這一點可以從下面幾件事看出:一個是建成曾用重金收買李世民的幹將尉遲恭和段志玄,結果沒成功;另一個是,同年夏天,突厥犯邊,建成趁機向李淵推薦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欲藉此把秦王府的精兵驍將調給李元吉,以解除李世民的軍權;還有一個是,李建成通過向高祖李淵進讒,將李世民最重要的兩個謀臣房玄齡、杜如晦撤職。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步高棋,一步能把李世民逼向絕境的高棋。

但李世民不願坐以待斃,所以只能鋌而走險了。

於是,玄武門之變就成了李世民絕處逢生的唯一選擇。

玄武門是長安太極宮城的北門,乃宮廷衛戍部隊的駐所,工事堅固,兵力雄厚,誰能據有這個地方,便能控制整個京師。李世民明曉其中利害,就在暗中極力拉攏玄武門屯軍將領常何等人。常何經歷比較複雜,曾先後效力於李世民和李建成,對他倆的為人和能力都比較了解。因此,經過一番風險評估和利益最大化的計算後,他決定協助李世民成事。

山雨欲來風滿樓。

感覺到形勢危急的李世民同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密謀後,決定先發制人。六月初三,李世民向李淵密奏建成和元吉「淫亂後宮」,並順道訴說了兩人意圖加害自己的情形。李淵被蒙在鼓裡,雖心存懷疑,但還是答應第二天親自過問一下這件事。

李建成在長安經營多年,宮中耳目遍布,因此李世民背後告黑狀這件事,自然第一時間就被人傳到了太子府。李元吉向來懷疑李世民的人品,怕其使壞,就勸太子建成不要入朝,勒兵以觀動靜。但李建成認為,在自己地盤上犯不著這麼小心,即使對方有詐,多帶點保鏢也能全身而退。李元吉也不願長他人志氣,想想也對,就同意了。

第二天清晨,李建成、李元吉準點入朝,行至臨湖殿時,發現情況有些不對——往常這個時候屬於上班高峰,路上行人不絕,今天卻異常冷清。回頭再一看,發現侍衛已按規矩留在門外,心裡便更加沒底了,也就是在二人準備策馬轉回時,早已埋伏在玄武門的李世民突然率眾發起襲擊。由於力量懸殊,一番混戰之後,李建成、李元吉分別被李世民和尉遲恭射殺。接著,聞訊趕來的李建成部將薛萬徹、馮立等人,親率太子府和齊王府兩千精兵馳援玄武門,結果皆被鎮壓。

李世民取得完勝。

玄武門之變後,尉遲恭又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帶甲入宮,向正在泛舟御湖的李淵報告,說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造反,現在已被秦王處死。李淵聽後驚愕萬分,嘴張得能塞下一個籃球,但隨即便明白髮生了什麼。他身邊的朝臣蕭瑀、陳叔達見局勢已無法挽回,就勸李淵說:「陛下要想無事,最安全的做法是趕緊退休,把國事都託付給秦王。」李淵嘆了口氣,頗有些自我安慰地說:「這正是我想要的。」遂手敕[chì]天下,命令所有軍隊悉聽秦王調遣。

三天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以太上皇的身份徙居太安宮。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貞觀。

從此,父子二人互不干擾,李世民處理朝政,李淵優哉游哉地過太上皇生活。很顯然,後者的這種做法,對於減少宮廷矛盾起著積極作用,同時也為前者施展政治抱負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貞觀九年(635)五月,李淵病逝於太安宮,葬於獻陵,算是得一個善終吧,不錯了。

後來,李世民曾為他殺兄逼父這一有悖[bèi]封建倫理道德的行為進行辯解:「全一人者德之輕,拯天下者功之重;棄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決不能)取輕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

車軲轆話說得很不錯,但不知做得如何。

嚴肅點,上課呢!

一個腦洞大開的正經科普公號

關注

新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狂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瘋狂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