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晚上敢去這裡的,我敬你是條漢子

大晚上敢去這裡的,我敬你是條漢子

寶藏,一個有深度、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化藝術門戶網站

當今日本最知名的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曾經畫過一篇短篇作品——《稻草人》。

故事講的是,某個小村裡有位姑娘不幸離世,家人在她的墳墓邊插了一個稻草人以示懷念,幾日後發現稻草人起了變化,漸漸長成了死去姑娘的樣貌。消息被村裡人知道後,全村人都開始效仿,把整塊墓地都插滿了稻草人,最後全部變成了死去的人的面孔,那奇詭的畫面還是相當恐怖的。

在真實生活中,就隱藏著一個與《稻草人》情節相似的神秘村落,村裡遍布著稻草人,這就是位於日本德島縣三好市海拔800米的山地名頃村

這個地處四國島中部山區的村落非常荒僻,不知何時開始,村裡的年輕人為了生計,都跑去大城市打工,導致村裡人口銳減,只留下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甚至連孩子都很少。他們就是人們口中常說到的「空巢老人」。老人家們沉寂著,默默地打發著日子,「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就是他們最真實的生活寫照。2014年調查顯示,名頃村全村人口加起來不過37人。

曾經在村裡生活過又離開的人,以及去世的老人們,在這裡都被人形玩偶所取代,從而繼續留在這裡生活。現如今,這裡的人偶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活生生的人的數量。

綾野月美與她製作的人偶

這些人偶的製作者名叫綾野月美(Ayano Tsukimi),也是將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她從小在名頃長大,成年後離開家鄉,2003年,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她從大阪回到名頃鄉下,發現昔日村裡的熱鬧場景已蕩然無存,以前的老鄰居或離世、或搬家,學校和小賣部也都被迫關了門,只有村裡的老人孤零零地相依為命。

一次,她在田裡種農作物,因怕烏鴉前來搗亂,於是製作了一個外形酷似父親的稻草人。這個稻草人由於外形逼真,村民們路過此地甚至會不由自主地與「他」打招呼。這激發了綾野月美的靈感,為了紀念離去的村民,也為了讓村裡重現她記憶中的熱鬧與生機,她開始大量製作人偶。

村裡唯一的小學,因沒有孩子來上課,幾年前就關閉了,但走進教室,依舊可以看到「老師」和「學生」們在認真地聽課、交流。

每當有村民離世或離開村莊,綾野月美就會製作一個人偶來取代他/她。

綾野月美正在製作人偶

這是綾野月美為自己製作的人偶

她首先用布和毛線等材料做出人偶的頭部,接著用大量的棉花和廢報紙填塞進木質的框架,做成軀體狀,最後她為它們穿上曾經的衣物,就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人偶就誕生了。

老姐妹還和往常一樣,坐在一起聊聊家常

幹完農活,愜意地抽口煙

村裡的樂隊還在綵排

做一個人偶大約需要耗時兩天,其中縫製五官是最難的,綾野月美特別擅長做老奶奶,巧手一縫就是一張慈祥的笑臉。

慈祥的奶奶

歲月在這個寂寞的村子裡,似乎特別漫長,綾野月美慢慢做著人偶,陸陸續續就有了350多個,她把它們遍布村中的每個角落。

這裡每個人偶都是按照真人複製的,它們甚至還有自己的「居民檔案」,遊客要感興趣,可以在綾野月美家翻閱這些資料。村裡有一塊布告牌,上面介紹到:「我們不同於一般的稻草人,大家都有真名實姓,我們的性格不同,人生各異,這些都有案可查。」

綾野月美用人偶再現父母結婚時的場景

幫干農活的年輕人

大家一起等公車

2014年,德國電影製作人弗里茨舒曼(Fritz Schumann)無意中發現了名頃村,他大為震驚,於是製作了紀錄片《Valley of Dolls》(玩偶之谷),來講述綾野月美與她的稻草人們的故事,這個藏在大山深處的日本人偶村,終於為人所知,「稻草人之鄉」的美名也不脛而走,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為荒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夜幕降臨後的名頃村,這些看似在勞作卻紋絲不動的人偶也為村子平添了一絲恐怖色彩

這些栩栩如生的稻草人都有著自己的「工作」,它們有的在伐木場工作,有的在田裡收割稻穀,有的在車站等車,有的坐在橋上釣魚......早上還好,要是大晚上走進村裡,遠遠看去,彷彿村裡都是人,卻一動不動,萬籟俱寂。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這裡真的是太詭異了」,「適合拍攝恐怖電影」,「有誰晚上敢去那裡探險」,「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真是無奇不有啊」、「這些稻草人身上有靈魂嗎」......

隨著日晒雨淋,人偶也會破損。每個人偶的壽命大約只能保持兩年,為此,綾野月美需要不斷地維護、製作,每更換這些人偶,就像又和他們(離去的人)道了一次別。「我並不認為死亡很可怕,在我決定回到這裡時,就已經做好準備了。託人偶的福,我在這裡幸會了很多人,只要今後我還做得動,我會一直做下去的。」綾野月美這樣說道。

綾野月美在擺放人偶

日本是個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國家,人口在不斷減少,據統計,這樣的「空巢」小村在日本就超過了一萬個,並且有遭到遺棄、走向消亡的危險。

其實不光是日本,我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過去,人們恪守「父母在,不遠遊」,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農村青壯年湧入城市打拚,老人與兒童則留在農村。誰都會有老去的那天,記得腳下還有回家的路,常回去看看,陪陪老人,那才是對他們最好的關愛與回報。

--最底部有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藏 的精彩文章:

以世界盃的名義,來一場俄羅斯文化藝術之旅

TAG: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