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需配位,但大風水還需擁有大氣魄的人來用

德需配位,但大風水還需擁有大氣魄的人來用

清朝道光年間,有一個叫劉伍爺的北方貨郎前來嶺南地區做倒貨生意,途中路經韶城。此時正值三伏天,酷暑炎炎,濕熱難耐,再加上水土不服,這位來自北方的劉伍爺走著走著就暈倒在一家米糧店的門階之上。米糧店的掌柜姓王,是個古道熱腸的老好人,在韶城一帶也算是遠近聞名的大善人,他見這位異鄉人瘦骨嶙峋、臉色蒼白、奄奄一息的躺在自家的店門前,心中頓時泛起了同情和憐憫,於是便將這位異鄉貨郎扶入店中,請來了大夫為他精心診治。

數日後,那劉伍爺完全病癒,為了答謝王掌柜的救命之恩,激動的翻出包裹里的銀兩欲要獻金相報,沒想到淳樸善良的王掌柜連連擺手拒絕,那劉伍爺甚為感動,於是便對王員外說道:「先生的救命之恩,我本應湧泉相報,只可惜先生非庸俗之人,不肯接受我用錢財施報,大恩大德我卻無法酬報。要不這樣子吧!在下對堪輿之術也略懂一二,現在就告知先生一塊能令您發達富貴的風水寶地吧。」

聽到這裡,王掌柜霎時間就來了精神,因為他也是個堪輿迷,一聽到周邊有風水寶地,就連忙詢問道:「敢問兄弟寶地在哪?」劉伍爺接著說:「前幾天我路經城東郊外梅花嶺的時候發現一處風水絕佳的催財之地,倘若能將已故的先人遺骨移葬至此,不出十年定可興旺富貴,以先生這般高尚的品行絕對配得起這塊風水旺地。」 之後,王掌柜便繼續熱情的款待了劉伍爺,那劉伍爺也在米糧鋪休整了兩日,接著便南下辦貨去了。

因為王掌柜也自學過風水,在得知了這塊風水寶地之後,便親自捧著羅庚來到梅花嶺,翻山越嶺實地勘察,因為怕有紕漏,一連幾天都待在山上排盤推算。 最終還是失望的搖了搖頭,言道:「此處吉穴雖是絕佳的催運生財之地,但不能用。因為西北沒有朝山,且正對風口,風煞大。倘若主家德行鎮不住的話,恐怕會被它反噬,刑傷子嗣。」王掌柜反覆思量後,覺著此地旺財不旺丁,便決定棄之不用了。

然而王掌柜上山尋找風水寶地的事情不知道怎麼就傳到了同行林文昌的耳朵里,剛過而立之年的林文昌,雄心勃勃一心想著要富甲一方做大財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一直也在嶺南周邊尋找風水寶地,對於這種能催運生財的吉地,早已夢寐多時了。因此,一打聽到這個消息,便親自來到梅花嶺勘探了一下,憑著他這幾年跟各路堪輿師傅所學到的風水知識,斷定此地確實不錯。至於西北邊有沒有朝山這一說法,他倒覺得無所謂,反而嘲笑王掌柜的眼力不行。西北邊不也有三條河流嘛,風煞遇水則止,層層玉帶就擋在西北方。況且最遠處還是能看到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小山包,猶如一顆顆金元寶散落在那裡,這不都是很好的朝山嗎?想做大財主,就需要有大氣魄。正所謂富貴險中求,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他直接花巨資把這塊風水寶地給買了下來,闢為林家塋地。

待到林文昌把父母的遺骨安葬在風水寶地之後,嶺南地區突然趕上了百年難遇的旱荒年。面對災荒,林文昌以賑災濟民為己任,盡全力從北方販糧回來。一邊接濟窮人,一邊以糧換地,使他既得了民心,又得到了萬畝田地。再加上他後來的苦心經營,沒過幾年終於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再後來,之前那個來自北方的貨郎劉伍爺又要來南方辦貨,途中經過韶城想進城去探望一下救命恩人王掌柜。在去王家的路上劉伍爺滿以為王掌柜採用了那塊風水寶地之後就會興旺發達,富甲一方的。沒想到的是,剛走到了王家的門前,他便傻了眼啦!可能是因為年久失修的緣故,王家宅邸早就房倒屋塌了。緊接著劉伍爺又跑去王家米糧店裡去看一下,沒想到店鋪也關了門,於是便詢問起了周邊的店鄰。

詢問過店鄰之後,得知前幾年嶺南地區遇上了災荒王掌柜心善主動變賣了家產拿去賑災,如今關了老店,一家人已經遷往省城投靠親戚去了。劉伍爺心想如果按照那塊風水寶地的效應絕對不至於這樣啊,這王家不但沒有興旺發達,反倒是落魄到這般衰敗的田地。這確實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緊接著又問店鄰:「王家啟用了梅花嶺那塊風水寶地沒有?」店鄰說:「因為朝向不好,又沒有朝山,王家不敢用,後來就被如今的首富林家買去了。」

劉伍爺得知真相後,趕緊跑去林家想看個究竟。到了林府附近,老遠就看見林家那灰瓦隆脊的大房子,高高的門樓,寬厚的大門,門兩旁一邊一個石鼓子,黑漆大門上,金色對聯格外搶眼,上面寫著「德義淵閎,履祿綏厚」。看到這裡劉伍爺長嘆了一口大氣,言道:「寶地果然不假,林家確實因風水而暴富。看來這大風水還需要擁有大氣魄的人來用啊!王家光有仁愛之心,卻沒有干大事的氣魄,白白丟了一塊風水寶地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翊鳴君 的精彩文章:

TAG:翊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