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米爾·汗:視電影如生命的印度演員

阿米爾·汗:視電影如生命的印度演員

點擊「神州雜誌」關注我們

阿米爾·汗:

視電影如生命的印度演員

本刊記者 李純丹

在印度影視圈卻有這樣一個傳奇人物,他是演員,是導演,是製片人,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遠超出他身份的職責範圍。2012年《時代周刊》上寫到「他直面印度的社會弊病,打破了寶萊塢的固有模式,一個演員能夠改變一個國家嗎?」這個人就是阿米爾·汗。

提到阿米爾·汗,大多數喜歡看電影的人都不會陌生,除了他新近主演的影片《摔跤吧,爸爸》在國內火熱的原因外,他其他的高質量作品,如《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等,讓國內觀眾早已「認識」了他——對國人而言,他是一位視電影如生命的印度好演員。

父親是

阿米爾電影業的

啟蒙人

阿米爾的父親是印度電影業著名的製片人——塔希爾·海珊。阿米爾8歲就開始一聲不響地旁聽父親和一些叔叔們講故事,聊劇本。12歲的時候,父親塔希爾乾脆直接正式邀請他加入列席旁聽,有時還會問問阿米爾對劇本的看法。阿米爾一直享受這個過程,25年後,參加《導演的剪輯》節目時,還說自己最喜歡小時候那種講故事的劇本交流方式。所以說,父親塔希爾是阿米爾接觸電影業最早的啟蒙。

阿米爾的童年是在和弟兄姐妹的嬉戲中度過的,他繞著院子騎車、放風箏,兄弟姐妹們都覺得阿米爾是家裡最淘氣的孩子。後來,他還和小區的其他孩子成立了一個組織,叫「時逝軍團」,阿米爾成了孩子頭。他們這個組織一開始就是玩玩遊戲,後來則開始為小區居民做事。

相比這些,小阿米爾對閱讀更為鍾愛。看書是阿米爾業餘時間最大的愛好,並延續至今。當他開始有零用錢的時候,就把所有的積蓄用來買書。阿米爾說,自己兒時讀了很多沃德豪斯、狄更斯、托爾斯泰等名家的著作。因此,在一次專訪中,父親塔希爾說他眼中的阿米爾,比同齡的孩子要成熟、會思考、有責任感。

但在阿米爾的堂兄曼蘇爾·汗眼裡,他卻是另一個形象。「我印象中的阿米爾非常害羞,非常內向。後來才知道他有當演員的想法,但是,以我對他最初的了解,很難相信這樣內向的人會想當演員。這也是我首次和他合作最大的顧慮,我一直在想:這麼害羞的人,會在鏡頭前有怎樣的表現?」據說後來,阿米爾用了幾年的時間,才在表演上徹底放開。

在阿米爾的童年,給他帶來最大影響的是他的母親茲納特·海珊。2008年,阿米爾接受採訪時,很動情地回憶道:「母親對我的影響最大,也是我最親近的人。她的內心既強大,又感性,經常為他人著想。她是位偉大的女人!」

正是這位偉大的母親,塑造了阿米爾這位巨星的人格魅力。

視電影如生命

「如果我失敗了,沒有人再想看我的表演,那我就轉戰幕後,也許做導演,或者做助理導演;如果那也不行,那我就做編劇;如果還是不行的話,哪怕讓我做個劇務也可以。因為我不能離開電影產業,我的生命都在這裡。」

阿米爾從8歲就開始演戲,到現在他參演的作品達60餘部。阿米爾從當演員的第一天起就明白責任的意義,為了一部電影他可以傾盡所有,他是業界公認的敬業演員之一。

1988年,阿米爾同一時期擔任兩部電影的主角,需要同時塑造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一個是《冷暖人間》的鄰家大男孩,另一個是《灰飛煙滅》中被迫殺戮,走向毀滅的年輕人。這對一名年輕演員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一直以「奶油小生」的形象示人,但是阿米爾並不甘心被自己的魅力所局限,在後來的作品中他開始努力突破自己,渴望成為實力派演員。

他知道自己在演戲方面有天賦,但依然百分之百投入,每次都是如此,堅持為自己的表演帶來新的亮點,讓自己完全成為這個角色。拍《印度往事》的時候,他去學習阿瓦迪方言;拍《芭薩提的顏色》的時候,他學習了旁遮比方言。

為了拍《抗暴英雄》,阿米爾一改往日的形象,留起了長頭髮和大鬍子,用一年半的時間查遍資料了解莽卡這個歷史人物。正是阿米爾的這些努力,使他塑造的角色與歷史上的莽卡·潘迪嚴絲合縫。

作為一名演員,阿米爾在角色塑造上的轉變才是最值得一提的,這幾乎是他一直以來堅持的路線。他經常為角色創建新造型,甚至沒有了極限。在拍《未知死亡》之前,阿米爾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每天堅持三個小時的魔鬼訓練,甚至包括每天做1000個俯卧撐,最終,他擁有了讓每個健身者羨慕的健碩身材。

《三傻大鬧寶萊塢》把阿米爾拉回了校園,當時阿米爾已經四十多歲了,他需要在電影中扮演一個二十齣頭的大學生,這意味著新的訓練要開始了。阿米爾不得不親手毀了拍《未知死亡》時鍛鍊出的一身肌肉,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大學生。除了減重,阿米爾每天進行羽毛球鍛煉,哪怕處於最繁忙的拍攝階段,你都能在凌晨四點半的球場上看到他。

眾所周知,阿米爾在《摔跤吧!爸爸》中要求以三個不同年齡段出場,阿米爾先增重到97公斤,接著用5個月的時間,減掉28公斤。

阿米爾不論在演技或是人品都有口皆碑,他從不「耍大牌」,對待工作勤懇,永遠用對電影的熱忱影響著劇組裡的每一個人。

堅持原則、堅持自己的表演方式,全身心地奉獻,真誠的態度,這些都是阿米爾從影期間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他跟隨電影一起成長,在遵守規則和打破常規之間權衡,不屈不撓。

「印度良心」

「我讀報紙,看新聞,與朋友閑聊和陌生人交談,總有一些事觸動我的心弦。一方面,印度在崛起,蒸蒸日上,作為一個印度人我感到高興、自豪;但是,在社會中還有很多會令人心酸的事實。」

早在2006年,《芭薩提的顏色》是阿米爾主演的第一部改變印度社會的電影,因為隨後的諸多為改革和正義疾呼的青年運動都援引了電影中的精神,這部針砭時弊的電影在印度電影史上同樣具有里程碑意義。

之後,他開始積极參与到社會問題的探討,以及改革中去,這在印度電影界稱得上獨樹一幟。2006年4月,午後的太陽無情地炙烤著簡塔·曼塔的抗議者們。他們勇敢面對著驕陽,不願離開,其中的領袖已經絕食十五天了。政府要在古吉拉特邦納爾馬達河上修建大壩,為此,房屋和土地將要被淹沒,抗議的人群誓要為流離失所的農民抗爭到底。抗議的影響並不大,似乎全印度都已經遺忘了他們。突然,一個不同尋常的聲音冒了出來,循聲望去,有一個人和抗議人群站在了一起,他就是阿米爾·汗。

2007年之後,很多倡議組織找到阿米爾,請求他的聲援,阿米爾依然願意伸出援手。

與此同時,阿米爾還是2009年「地球一小時」、旅遊部「不可思議的印度」以及印度時報「引領印度創造」的形象代言人。

阿米爾還支持非政府組織阿坎沙,這個組織旨在通過「教育印度」計劃,讓印度科技學院和印度管理學院的學生到地方學校支教。阿米爾還應邀來到了這兩所大學,鼓勵學生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

儘管有些人認為,阿米爾習慣與現實和常理作對,然而,事實他做的一切都只是聽從內心的想法罷了。作為演員,他時刻準備著成為推動印度社會進步變革的人。

2012年,阿米爾涉足電視領域,主持一檔名為《真相訪談》的節目。阿米爾和他的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籌備,該節目尖銳地揭露了印度的社會問題,印度的女性大多數都是處於弱勢群體,經常遭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不公待遇。節目一經播出,就備受關注,反響空前。

阿米爾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頂著巨大的壓力。政府曾經公開抵制阿米爾,甚至有些教徒聲稱要暗殺阿米爾。有一天,阿米爾的太太基蘭問阿米爾,我們要離開印度嗎?對基蘭來說,離開印度,無疑是最壞的打算,她為孩子的安危感到擔心。但是阿米爾始終相信,無論是誰心中,有星星之火,必能造成燎原之勢。

對阿米爾·汗來說,演員好當,當「印度良心」卻沒那麼容易。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真正擔起社會一分子這個擔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演員,努力在改變一個國家。

刊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複製,請註明來源於神州雜誌,標註作者,並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雜誌 的精彩文章:

邯鄲:一個低調而有內涵的千年古城

TAG:神州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