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為工程隊的日軍死亡集中營 一次將220名戰俘拉去給新兵練膽

名為工程隊的日軍死亡集中營 一次將220名戰俘拉去給新兵練膽

原標題:名為工程隊的日軍死亡集中營 一次將220名戰俘拉去給新兵練膽


對於納粹在歐洲設立的死亡集中營,我們早已經熟知。但對於當年侵華日軍在中國土地上建立的死亡集中營,很多並不為我們所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處詭稱為」太原工程隊「的地方,就是日軍在中國建立的一處死亡集中營。


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後,1938年6月,日軍在太原市東北角小東門裡路北的第一巷盡頭的空地上建立了「太原工程隊」。這座死亡集中營佔地面積約300畝,原為閻錫山部隊堆放物資的場所,人跡罕至。



這座被稱為」太原工程隊「的死亡集中營,你僅從名字上看不到一絲的血腥。但它由日軍站崗把守,駐紮有100多人的日軍進行看守,集中營的圍牆上都是通電的鐵絲網。除了日軍外,日軍還從關押的戰俘中選出表現「優秀」的30人左右組成了門衛隊,將他們組織成偽軍負責在營區內站崗。他們發放的步槍上有刺刀,儘管身披子彈袋,沒實際上並沒有子彈。他們除了協助日軍看守戰俘外,並沒有進出的自由,只是生活和伙食較其他戰俘好上一點。


在這座死亡集中營里所有的關押者都睡在地鋪,其中的一座大房內最多時關押了800多人。而在南邊有一部分所謂的「病房」,那就是患病後的戰俘在裡面自生自滅等待死亡的地方。對每名戰俘日軍只發一條破舊的薄棉毯。


在這裡關押的人員不但有抗日軍政人員,也有游擊隊和民兵,還有敗退和逃散的晉綏軍和中央軍。在「太原工程隊」內關押的人員少則上千,多則近萬。從建立之日到日本投降,這裡先後關押了6萬多人。



所有的戰俘在這裡不能說話,只能在日本人不注意的時候低聲咬耳。吃的主要是黑面、小米以及發霉的玉米。關押人數較少的時候還能一天兩頓,上午小米玉米粥加鹹菜,下午發一個饃饃。隨著關押人數的增加,粥越來越稀,饃饃越來越小,飢餓現場頻發。許多人甚至不惜跳進集中營內的水井尋死來解脫。更有一名20歲的戰俘,因飢餓難耐,精神失常,竟跑到廁所去吞食大便。


由於條件惡劣,「太原工程隊」內時常都有病死、餓死之人,日軍每隔幾天便湊夠一車運往集中營東邊的荒地進行掩埋。這裡也成為了野狗和烏鴉聚集覓食的地方。



「太原工程隊」對於戰俘的利用除了強制性送往煤礦勞動之外,還有著特殊的用途。那就是給日本新兵充當活靶子,讓他們來鍛煉殺人的膽量。僅在1942年7月26日,「太原工程隊」一次就拉出了220名戰俘在小東門外的賽馬場供日軍新兵練習刺殺。所有的戰俘全部遭日軍捅殺而死。


這裡關押的戰俘還被日軍用於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的實驗,同時將裡面年輕力壯的戰俘視為移動的血庫,送往日軍醫院,進行定期抽血。直到血盡而亡,每次送去的戰俘都在30人左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化裝成蘇軍在後方從事破壞的德國美洲虎行動隊
清政府強制將漢民遷往外城 最終形成了熱鬧非凡的前門大街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