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招人,從來不要應屆生!」
一個老闆的心裡話
我經常全國各地出差,去和一些大的小的老闆打交道,除了業務合作,有時候也和他們聊聊管理上的事。
那天跟一個客戶老周聊起招聘,他說:
我們公司招人,從來不招應屆畢業生!
坦白講,這話真讓我吃了一驚,不過聽他講完,我不得不承認,是有幾分道理。
如果你剛剛畢業或者即將畢業,一定要看下面的內容,要是不知道未來的老闆是怎麼想的,那麼未來的就業,可能會成為一道讓你頭痛的難題。
當然,即使你已畢業多年,我也希望你能再看一看。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經歷過的挫折,只能改變那些他願意改變的部分。
而那些他不願意改變的地方,很可能恰恰是制約一個人職場進階的天花板。
為什麼不招應屆畢業生?
按照老周的說法,一開始他沒有這樣的「偏見」,後來慢慢發現,應屆生更容易有下面這幾點毛病,讓人無法容忍。
我問他,應屆生里也有很多優秀的,一棒子打死會不會太失偏頗?而且,也讓公司錯過好的人才呢?
老周說,確實會錯過,但是寧願錯過,也不試錯,因為對一家不算太大的公司來說,錄用應屆生的試錯成本,太高了。
沒被社會折磨過的人 會把折磨算在公司頭上
老周說,應屆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沒被社會折磨過。
沒被折磨過,會把受到的折磨算到公司頭上,殊不知,被折磨是職場的常態。
這一點我和老周看法一致。
我入職第一家公司的時候,就被折磨過。
大量的知識要從零學習,要考試,還有工作也不能耽擱,公司的制度又嚴,罰款、降薪、辭退……
那時候,我曾連續一個多月失眠,感覺自己神經衰弱,坐在公司食堂里嚼著飯菜,一點味道都沒有。
好在,和幾個關係很好的同事(也是應屆生),大家互相勉勵,慢慢還是扛過來了。(專業技能補考了兩次才過)
後來我成為管理者,才慢慢發現,很多應屆生完全沒有在心理上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
遇到問題不是咬咬牙去堅持,去解決,而是抱怨公司太苛求。
馬雲有句話說得好:公司請你來,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的,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你自己就是問題。
人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本能地會為自己的逃避尋找借口。
像什麼同事太強勢啊,領導太偏心啊,客戶太刁難啊……乾脆跳槽了事。
這些普遍問題是職場常態,卻成了你跳槽時,讓公司背鍋的理由。
以為做人就是當孫子 不懂如何表現攻擊性
有個年輕的讀者給我留言,說他上次開會「懟」了一個老員工。
那段時間,他們組長的老婆生孩子,組長太忙,就把做方案的任務交給他和另外一個新員工。
為了完成好任務,也是為了證明自己,他倆沒日沒夜地查資料、寫方案,又把前期的項目標書找出來,做各種應對準備。
整整兩個月,人瘦了一圈。
方案評審那天,組長負責彙報,別的部門有個老員工為了找存在感,提出一些不太搭邊又很刁難的問題,組長因為不熟悉方案,在總監面前無比尷尬。
他實在是坐不住了,一個沒忍住就站起來。
接過老員工的話茬,他把幾個問題做了很詳細的解釋,又介紹當時做方案的考慮和後續的應對措施,最後笑著來了句:
老劉,你看還有沒有其他問題,我們好再做完善?
老員工盯著屏幕投影,一聲不吭。
他感到總監欣賞的目光和組長感激的目光,同時投射在自己身上。
聽完他的故事,我簡直要起身鼓掌了。
剛剛畢業的人,身上往往還殘留學生時代的氣質:過於畏懼權威。
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以為做人就是當孫子,說話各種低聲下氣,怕得罪別人不敢講出自己的見解,去爭取話語權。
這是沒有掌握好職場上的「分寸感」。
弗洛伊德說過,一個人能否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攻擊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
體現出一定的攻擊性,掌握好攻擊的分寸,也是職場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應屆生,常常在這點上走很多彎路。
沒打過幾仗 就先別排兵布陣了
老周還有點特別不爽的,就是應屆生常常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各種看法,增加內耗。
這不是個別現象,某名校高材生剛到華為,就曾給任正非寫過「萬言書」,對公司戰略發表意見。
任老闆的批複是: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毫無缺陷的公司,你能看到的問題,老闆通常也很清楚。
但是任何一點經營層面的改動,都會引起連鎖反應,搞不好還不如保持現狀。
只有當你花上時間,對公司的業務和資源有非常詳細的了解,進行足夠深入的思考,提出來的意見才可能有價值。
我有次參加培訓,聽到一個很好的例子:
比如,要給公司或者部門訂工作餐,如果你是一個新人,覺得之前的訂餐不好吃,同事也不滿意,也不要一上來就說我給大家推薦一家中餐館。
而是應該多了解了解大家的口味,誰愛吃辣,誰愛吃咸,誰只吃水果,誰有什麼忌口……然後考慮成本,綜合給出解決方案,這才是真正用了心的。
我曾經說過,員工應該多站在老闆的角度,來考慮自己手上的事情。
如果你要考慮老闆的事情,可以,請先沉下心來參與到公司業務中,在原有資源的配置下,思考如何優化管理,提高效益。
每一個優秀的將領,都是親自爬上山頂偵查地形。
當你還是個士兵,還是先多打上幾仗,打完之後,你眼裡的山和水、溝和壑,又會跟之前完全不一樣。
誰不是從學生過來的
只不過我們都學會了成長
聊完「不招應屆生」的事,我問老周,這麼說,那你們喜歡招年紀大的咯?
老周笑笑說:
老傢伙也有老傢伙的問題,所以年紀太大的,我們也不要,現在主要招的,還是畢業兩三年的人。
你不覺得嗎?招聘有時候就像談戀愛,最後能結婚過日子的,恰恰是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太早太晚都不行。
所以啊,我讓別的公司幫我給應屆生把該教的都教了,等他們該懂的都懂了,遇到我的時候已經做好準備了,這樣,我的新員工離職率還是很低的,哈哈!
不得不說,老周確實很精。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決定不了老闆們有什麼樣的人才篩選機制,對於你我而言,對於每一個職場人來說,其實很多東西跟年齡沒關係,跟是不是剛畢業,也沒關係。
誰不是從學生過來的呢,只不過,我們都學會了成長。
有一天,當你坐在寬闊的辦公桌旁,看著桌上的簡歷和眼前青澀的面孔,你會發覺,職場如逆旅,誰不是行人。
笑著告別昨天的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你,應屆生,非應屆生,我們一起共勉吧。
/ 作者介紹 /
來都來了。
留個言點個贊再走吧,不然...


TAG:in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