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積極財政政策須更加積極有效

積極財政政策須更加積極有效

范思立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提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同時強調要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此舉旨在根據形勢變化對宏觀政策相機進行預調微調、定向調控,以應對好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今年宏觀調控政策是「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到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對積極財政政策的基調一脈相承,只是此次的「更加積極」偏重於力度上,更強調積極有效。

所謂「積極」,就是要積極主動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強財政政策的預見性和預防性,而不是被動應付。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宏觀意義在於——在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情況下,穩增長需要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予以配合,以此部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國務院常務會議此次作出的微調恰恰是最好的明證。即,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主要體現在聚焦減稅降費,政策發力點集中在收入端——在確保全年減輕市場主體稅費負擔1.1萬億元以上的基礎上,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減稅650億元;對已確定的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強相關方面銜接,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同時,財政政策的支出端並未發生變化,也就說支出結構聚焦於對三大攻堅戰的支持,更多向創新驅動、「三農」、民生等領域傾斜,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社會事業仍將是財政政策發力的重點。

通過國務院如上舉措足以作出判斷: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不是政府直接發力擴大需求,而是通過激發市場活力來間接發揮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增加優質供給;不是通過政策來替代市場,而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認識和把握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的系統聯動關係,基於總體觀出發來發揮財政政策的整體效能。

必須強調的是,短期的宏觀調控絕非是財政政策一方單兵冒進,更需要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相配合,才能發揮財政、貨幣政策的整體效應,這對我國創新宏觀調控政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必須強調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不能僅僅停留在短期的需求管理上,更要關注長效機制的建立——進一步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繼續優化稅收制度、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和調整央地財政關係。

概括地講,宏觀政策預調微調後,需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合力圍殲潛在系統性風險,這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時報 的精彩文章:

王一鳴:高質量發展特徵顯現
經濟在平穩運行中邁向高質量發展

TAG: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