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老官山漢墓將中醫體系建立推至戰國?

為什麼說老官山漢墓將中醫體系建立推至戰國?

站在專業立場

講述通俗中醫

這是書生第575篇原創文章

老官山

一個曾經在地圖上很不起眼的地名

只因地鐵施工時

發現西漢時期的墓葬群

深埋地下千年的珍貴醫學文物重現於世

老官山

這個不為人知的地方

也成為了史學界和醫學界的又一地標

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醫簡

一個平靜的下午,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工人師傅們正在duang duang地進行基礎施工,一個機械觸碰到了厚實的木板,隨著挖掘的不斷進行,一個塵封已久的漢墓展現在人們面前。

考古人員到達現場後,發現這裡幾乎所有墓葬都被盜賊「光顧」過,而且都是在下葬沒多久。這就意味著墓中極有可能空無一物,正當沮喪之時,一些非同尋常的特徵讓大家再次提起了興趣。

人們發現墓葬棺槨周圍填充了大量的膏泥,使得古墓處在一個保水的狀態,對於漆器來說是個難得的保存條件。要知道成都的地下五六米深便是卵石層,一般盛不住水,因此成都之前很少出土漆器類文物,即使有,漆器也只剩下了皮。果然不出考古人員所料,3號墓中出圖大量的漆器隨葬品,除了生活器具外,還有很多精美的彩俑。

赤裸的木俑

在雜亂的隨葬品中,隊員們發現一個獨特的木佣。有別於其他身著衣服光鮮木俑,用木頭雕的一個完整的人表面上了一層漆,乍一看是個赤身裸體!仔細清理後發現,這個漆是原來的土漆,用的顏色都是礦物質或植物提取的,歷經千年沒怎麼變色,漆木人身上有22條紅線、29條白線,經驗豐富的考古人員覺得此物似曾相識,突然茅塞頓開,這是一個經絡經穴俑!

被發掘的這個木俑被稱為「西漢人體經穴髹漆人像」,高約14厘米,五官、肢體刻畫準確,人像身體上用白色或紅色,描繪的經絡線條和穴點清晰可見,共有22條紅線、29條白線,用以標識經脈,及任脈、帶脈與《靈樞·經脈》記載的十二經脈分布相似。漆木人共有117個清晰可見的穴位點,還刻有「心」「肺」「腎」「盆」等字,有文字標記的是針治的重要部位,推斷是用以提示解剖位置,或提醒針治這些部位時應格外小心。

西漢人體經穴

髹漆人像

歷史記載,針灸銅人作為教學用具,創始於北宋。天聖七年(即公元1029年)由太醫局翰林醫官王唯一奉命設計並主持鑄造針灸銅人兩具,銅人的軀體、臟腑可合可分,體表刻有針灸穴位名,用於教學和考試。然北宋銅人已經失去蹤跡,即使故宮收藏的明代針灸銅人也稱得上是醫學界的瑰寶。

1993年四川綿陽雙包山漢墓也曾發現一具繪製有人體經絡的漆木人俑,一直被認為是最早的經絡俑,其地位相當於人類進化史上發現北京猿人頭蓋骨,可惜左手和雙腳有殘缺,而且沒有穴位點和文字。

此次發現的老官山漢墓經絡木俑其保存完整,文字標註詳細,早於北宋1000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此教具,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這證明在西漢早期,中國的針灸學,已經形成了較完備的理論體系。

烏黑的細竹條

老官山漢墓

出土的醫簡

在墓室的角落,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堆散亂的細竹條,歷經千年,大多已被碳化,人們初步判斷可能是隨葬的車馬里已經腐朽的傘架,隨著不斷發掘,細竹條上竟然有字,這竟是已經碳化了的竹簡。

有別於西漢較為寬大的竹簡,墓中出土的著實可以用細竹條來形容,但是纖細的竹條,多為先秦時期的人們使用的制式,結合墓主人推測是位醫官,難道是先秦典籍被藏於西漢的墓葬中?

出土的醫簡共有920餘支,約2萬字。醫簡剛出土時十分凌亂,考古人員按照竹簡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簡文內容,清理關係後,整理出9部醫書。這9部醫書在已知的史料上均無記載。而且,9部醫書除《五色脈診》一部之外,皆無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候》、《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癥候》、《脈數》等。此外,還有184支醫簡(含殘簡)組成的《醫馬書》。

醫簡內含的醫書

圖為根據專家觀點繪製的模擬圖

歷經考古人員及中國中醫科學院眾多研究員的初步釋義,從這批醫書的內容來看,西漢以前的醫學理論、臨床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一,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醫學理論。如《脈死候》說:「敝昔曰:人有九徼五臧十二節,皆鼂於氣。」今本《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也說:「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描述一致。

第二,診療體系的初步建立。如《敝昔醫論》說:「凡五色,以觀生死……」「心氣者赤,肺氣者白,肝氣者青,胃氣者黃,腎氣者黑,故以五臧之氣。」其核心理論包括100多個治療藥方均屬首次發現,如《六十病方》中「八治風」,組成包括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風、細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陳朱臾一分,圭十分,薑六分。配伍十分精當,當是治療風寒的經驗方。

第三,在這些方葯中,酒的使用率非常高,涉及34方,以內服製劑為主。酒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有「酒、醇酒、淳酒、美酒」等區別,醇酒指味厚的美酒,美酒指色香味俱佳的酒。涉酒的藥方中,大多將酒作為溶劑服藥,這充分保留了藥性。此外,酒還時常被用作溶解其他物質的媒介,或者用酒來煮葯,或者用酒與其他物質一起煮後,取其汁送服藥物。

第四,經絡學說已相當完善,對經絡循行部位記載非常詳細。如記載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走向說:「手陽明脈,次指與大指之上,出辟上廉,入肘中,乘腝,出肩前廉,循頸穿頰,入口中。其病痛,口辟。」非常精準詳細。

第五,砭石是古代的一種普遍治療方法,但逐步失傳,多認為被針刺代替。但老官山漢墓的醫簡中,《診治論》和《逆順五色脈藏驗精神》就多次提到了這種方法,為今後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參考。

難怪部分研究者總結道,老官山醫簡將:

「中醫臨床體系建立推前到戰國時期」

「中醫臨床辨證體系形成時間比《傷寒論》更早,可能推到戰國時期」

「醫簡涉及的病名總數超過200個,包括內外婦女兒童五官科等疾病,體現了高超的辨病思維。」

當然,醫簡也給我們留下許多不解之謎,竹簡中多次出現「敝昔」二字,有學者推斷「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鵲」的通假字,有人認為醫書中目前並未識讀出「扁鵲」二字,此前的多次論證,從內容分析認為是扁鵲學派書籍的可能性很大,但考古研究有時難以蓋棺定論,更多的論證還需要我們對出土簡牘的進一步識讀補正。無論怎樣,老官山漢墓的這次無意發掘,在考古史以及醫學史上均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界書生 的精彩文章:

情緒失控前,你怎麼辦?

TAG:醫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