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聊一聊唐宋王朝的禁酒令(下)

聊一聊唐宋王朝的禁酒令(下)

除了在民間實行酒禁外,宋朝政府對宗室、外戚、臣僚之家也同樣實行酒禁。如宋仁宗景禱三年十二月辛酉,「禁宗室賣酒,募告者賞之」。宋哲宗元禱七年又兩次下詔禁止宗室內違犯酒禁,一次於「元禱七年夏四月丁卯,詔:『宗室、外戚、臣僚之家,違犯酒禁,如累及三次,並勾收槽杖。」

另一次是同年八月丙辰,詔:「宗室犯私酒,尊長應取旨者,止坐本位同祖尊長,尊長自犯,即坐本宮同祖尊長。」,雖然對皇室、臣僚之家的違禁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但與上述所引,政府對一般百姓犯禁的懲罰條令相比,懲罰的力度可謂輕了不少。

酒稅作為宋朝國家軍費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也是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政府為獲取更多的稅銀甚至下令以「公使錢造酒處」。神宗熙寧七年春正月巳亥朔,詔諸州自來不造酒處,許以公使錢造……」「夔路舊無酒禁,為場店者,百四十餘所而己。建炎未增至六百餘。」「建炎三年九月,張浚承大變酒法,自成都始……明年,遂編四路(益路、利路、梓路、夔路)行其法。夔路舊無酒禁,開始榷之,舊四川酒課歲為錢一百四十萬絡。自是遞增至六百九十餘萬絡。

可見把酒稅作為重要稅源已成為宋廷制定酒政的最根本原因,豐厚的稅銀收入己成了宋代重要的財政支柱之一。國家許以「公使錢造酒處」的結果是,酒店和酒稅的增加,民眾飲酒、用酒越發因難。

唐代杜佑在《通典》里言:「酒者,天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哀、養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酒不僅是祀天地、祭宗廟、祈福壽這類莊嚴之事的所需之物,而且還是婚喪嫁娶、農事節慶、慶功祭奠等民俗活動的必須物質。但另一方面由於酒事行為或酒事活動被打上了強烈的專制政治印記,君主沉酒於酒,國有亡國之虞,臣下酗酒縱飲,則有荒政廢職亡身之憂的觀念,成為了左右統治者政策的重要依據。統治者把飲酒行為與國家治亂或官場政治現象相聯繫起來,使酒事行為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從唐宋兩代來看,在各類酒禁中最普遍和最常見的是為節省糧食而頒布「禁令」。此種「禁令」一般是在建國伊始國家尚未穩定,或是災害年代為解決民眾溫飽緩減糧食匱乏而禁釀禁飲。由於這類酒禁的出發點是為了人民,因此深得廣大民眾的熱烈擁護和支持。

然而更多的是,在古代,統治階級把飲酒行為與國家治亂或官場政治聯繫起來,認為「放而無限,則費財傷人」。從而制定了許多酒禁政策,同時為了保證酒禁的實行,統治者對違禁者採取了極端嚴厲的懲罰措施。唐代「其所犯之人,任用重典」,「以酒禁坐死者,每歲不知數」。宋時「民犯私曲十五斤,以私酒入城至三斗者;始處極典,其餘論罪有差,私市酒麴,減造者之半」。唐宋時期統治者對犯酒禁者的處罰嚴酷且苛刻,絲毫不近情理。

通過對唐宋兩代史料分析表明,統治者可以根據政治需要隨時禁酒和解除酒禁,恢復民間的酒事行為和酒事活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唐統治者屢以「賜酣」的方式賜民飲酒。據《新唐書·太宗本紀》所載,太宗時貞觀年間賜酣達七次之多。此後高宗、武后、玄宗當政期間也常常賜酣,關於其記載不絕於史。

唐宋時期的酒禁除了禁止人們隨意飲用外,國家為了與民爭利而施行榷配,禁止人民私釀私賣。同時施行榷配政策也是唐宋時期酒政的一大特點。通過榷配,國家從酒營收入中獲得巨額的利潤財富。唐中後期為了緩減軍費乏下令榷配,直至宋代該政策不斷發展成熟。為了保證國家能夠攫取豐厚的酒課收入,因此統治者制定了詳盡的懲罰措施,嚴格禁止民間的私釀私賣行為。

唐王朝時「一人違犯,連累數家」,宋初制定的措施更為詳盡具體,《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載:「建隆三年三月丁亥,……又修酒麴之禁。凡私造,差定其罪,城郭二十斤,鄉間三十斤,棄市。民敢持私酒入京城五十里,西京及諸州城二十里至五斗,死。所定里數外,有官署沽酒,而私酒入其地一石,棄市。」可見,唐宋兩代對私釀私配行為的處罰十分嚴酷。

為了保證酒禁救令的貫徹實施,統治者對違令犯禁者往往採取的都是極其嚴峻的懲處措施,告賞法和連坐法就是其中之一。《宋會要輯稿》載:「請自今州縣官酒務處,令五家相保,知有私釀,坐五保,奏可。」《慶元條法事類·酒麴》:「諸私造酒麴沽賣,並含鄰人知而不糾,論如五保律。」甚至還規定:「凡告發私酒犯禁,一經查實,賞以犯人所居全屋什物」。雖然告賞法和連坐法對於私酒犯禁者有著極大的威懾力,有利於減少民間私釀私販行為,但同時也存在明顯的弊端。因為一人犯禁連累數家受牽連,「間里之間,不免咨怨」。甚至還有誣陷良民的事情發生,《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九載:「至有仇嫌之人,多端架構,以斗升之酒,誣陷良民,遷徒失業,道路磋怨。」這些違法斂財的行為和冤假錯案的發生必定會激化民憤,影響朝廷統治和社會安定。

甚至有的官吏還從中漁利,極盡所能魚肉百姓。「紹興二十有五年,十有二月乙未。左朝散郎葉義問行太常博士,右朝奉大夫王會特勒停。……新除右正言凌哲言,會專恃權勢,肆為貪酷,其知湖州也,民間私造酒醋,斗升之犯,即拘沒家財,益嚴其禁,加之違法橫斂,遷名羨徐,貯之別庫……」「紹興二十有九年六月乙巳,直秘閣知明州趙善繼罷,善繼為政殘酷,民有犯私者,毀其居,罰絡錢以千計。」唐宋時期官吏的胡作非為,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激化了社會矛盾,影響了社會和穩定。

儘管如此,唐宋年間私釀私配的現象卻屢禁屢犯,出現了「民私釀,歲抵死不絕」的現象。據史料記載,宋代時,「民以私釀破業陷刑者不勝其眾」。深思其根源主要有二,其一受經濟利益所驅使,私釀私配可獲取高額利潤,民眾為此不惜挺而走險,以身犯禁。其二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民間的婚喪嫁娶、農事節慶等活動都離不開酒,然而國家實行榷酒酒價頗高,百姓無法承擔,只能私下偷釀,因而觸犯酒禁。

唐宋政府雖然頒布了不少酒禁政令,對民間酒事行為和酒事活動加以限制,但就酒文化來說,唐宋酒文化與前代相比己十分發達。釀酒技術考究,酒品種繁多,酒質醇香,並出現了大量酒肆,這在許多關於酒的文獻和作品中都有反映。如唐代皇甫松的《醉鄉日異》,劉詢著的《嶺表錄異記》,宋代蘇軾撰《酒經》等等。然而儘管此時酒文化己高度發達,但社會酒事行為或酒事活動並沒有擺脫國家政策調控的監管約束,社會民眾釀酒、飲酒、配酒等一切與酒相關的活動行為,始終以國家酒政管理的政策變遷為轉移,酒事活動絕不是一种放任自流、隨心所欲、自行其是的個人飲食行為。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橫山書院 的精彩文章:

悅讀 我的崑曲之旅
文藝復興——記橫山書院多聞多思系列學術公益講座·乘物游心第五講

TAG:北京橫山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