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漢能不惜保證10%回報率也要向員工融資,圖啥?

漢能不惜保證10%回報率也要向員工融資,圖啥?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一方面大幅擴張招人,一面要求員工購買理財產品,變相借錢。光伏企業漢能「變招聘為融資」的操作成為輿論熱點。

年化回報率高達10%,傳聞中的漢能借款已違反企業內部發債的要求,也達到了郭樹清設定的「損失本金風險線」。雖然漢能拒絕承認,但似乎並不容易撇清關係。25日,有爆料者稱漢能要求每日統計認購名單和認購情況,並向媒體提供了郵件及一份內部錄音材料。

讓員工替企業貸款?

「七月一日前入職的9級以上員工必須買,9級20萬,每往上一級加10萬,比如18級就是110萬。今天HRVP宣布八月十日前必須錢到帳,否則可以離職。」

財聯社日前報道,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息,近期漢能集團要求員工購買非公開定向發行的理財產品,最低認購起步20萬元;崗位級別越高,需要認購的額度越多,年化回報率預期10%。

內部人士透露,這項認購活動自6月初開始,截止日期為8月10日,總體規模約6億元。如果員工認購完成率低於50%,可能面臨辭退;高於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

20萬不是小數目,內部人士稱,漢能還提供了銀行業務員聯繫方式,「公司很『貼心』地組織了來自十幾家銀行的業務員組團上門給員工們辦理貸款業務。」貸款利率在6%-8%之間,平均在7%左右。

有自稱漢能的員工隨後在網上發帖表示,稱漢能要求員工按照相應額度購買公司債券,購買債券與績效考核關聯,最低20萬元,周期一年半,年化回報率10%。並稱職級9級在漢能是普通級別,最高的職級可到32級。買的人升值加薪,不買則績效為C等級,而C為不合格,公司可開除。

10%意味著什麼?

對於漢能要求員工購買理財產品,不少網民質疑漢能的用意和還錢的能力,甚至直接提到了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告誡。

郭樹清曾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告誡非法集資風險,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郭樹清

同時,政府對企業發行內部債券也有明確規定:

《國務院關於加強企業內部債券管理的通知》提出,企業發行內部債券,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分級審批。

企業發行內部債券所籌集的資金,一般只能用作補充流動資金。凡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其投資項目須經有關部門審查批准,納入國家控制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企業內部債券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期限居民定期儲蓄利率的40%。

漢能否認 員工再爆料

在向員工兜售理財產品的消息傳出後,新浪財經報道,漢能方面回應稱並無此事。

報道稱,漢能方面表示,漢能集團旗下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近期並未通過任何形式發行公司債。因此,強制員工購買公司債券的說法更無從談起。

上述人士稱,凡涉及重大經營活動以及信息變動,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會依照監管機構提出的信息披露準則,在官方渠道給與公開公示,可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查詢。

不過,這一回應只撇清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的關係。

25日,新浪財經報道,有漢能內部員工爆料,稱公司要求每日統計認購名單和認購情況,並提供了郵件及一份內部錄音材料。

從爆料者提供的郵件來看,郵件主題為「定向融資情況統計—每天需更新」。音頻為漢能內部「培訓會」會議錄音,錄音中的主持人明確表示培訓會的主題為「公司定融產品的專題宣講」。

從會議主持人表述來看,該名宣講人分配的額度約有8個億,整個產品加起來逾30多億,產品募集目標要在8月底完成。

該主持人還表示,漢能集團董事會已經做好了5000人離職的準備,並表示集團(對員工不配合認購定融產品)態度很堅決,稱若員工持有觀望態度就可以選擇離職。

此外,漢能還在組建約2000人規模的銷售團隊,以類似債券的模式對外銷售。

爆料者表示,培訓對象為7月1日前入職的9級及以上全部員工。

借錢擴張

另據財聯社報道,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漢能讓員工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擬投向遼寧省營口市與漢能集團合作建設的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

這位內部人士表示,從理性角度來判斷,並不看好這款理財產品,主要原因在於當地政府負債率過高。當地政府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招商引資,但如今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本身資金鏈綳得很緊。當前整個光伏行業處於「過冬」的階段,這種狀況至少會持續一兩年。

遼寧日報此前報道,2017年10月,漢能集團在營口建設移動能源產業園,一期項目工程投資68億元。按照計劃,漢能集團將在遼寧地區再布局更多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瀋陽、大連、鞍山、本溪、營口將是重點布局推廣區域。

觀察者網發現,除遼寧營口產業園外,2017年,漢能在建設產業園方面有一系列大動作,包括在四川綿陽、山西大同設立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同時,漢能還與一家名為華豐源的資本組建了至少11家合資企業,涉及瀘州、保山、宣城、營口、西安、貴陽、青島、昆明等多個地區,其中不少投資項目都在數百億元級別。

招聘還是融資?

根據爆料者介紹,此次漢能要求購買債券的員工均在今年7月前入職。觀察者網注意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漢能大規模招聘人員,中國電力報稱僅一批招聘就達2萬人。在知乎等論壇上,也有網民說,本來一百來人的部門不到一年一下子增加到三百多。

在本月中旬,漢能集團MiaSolé事業部首席人才官那成娟表示,經2018年校招數據流分析,漢能共接收到近兩萬份的有效簡歷,近千名候選人待入職。那成娟還說,2019年漢能更要加大校招力度,計劃招聘管培生1500人、各業務線1034人。

中國電力網分析認為,漢能要求員工購買債券可能是由於銀行貸款的融資成本太高,故而轉向員工借錢,利率應低於向銀行借款。

向員工融資,緩解資金壓力,並非漢能第一次這麼做。觀察者網注意到,早在2015年漢能股票暴跌前,漢能曾向員工出售股票,緩和資金壓力。

路透社在2015年6月的報道中稱,路透所獲得的漢能內部郵件和合同顯示,員工購買股票的計劃於5月8日啟動,和市價相比,有15%的折價,以當時的價格計算為7.28港元。不過漢能隨後出現了「5·20」暴跌,股價已經低於4港元。

曾經看到翻身曙光

自「5·20」股價暴跌以來,漢能薄膜發電至今已經停牌超過3年。當時,漢能股價在25分鐘內出現暴跌,接近腰斬。外界傳聞時任董事長李河君操縱股價、漢能陷入債務風波。三年來,漢能一直在為復牌做準備。

李河君

今年3月,漢能薄膜發電2017財年業績報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期內實現營業收入61.47億港元,同比增長約37%,實現凈利潤約2.61億港元。這已是漢能薄膜發電第二年實現盈利。

與此同時,對於曾長期困擾漢能薄膜發電的「關聯交易」問題,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第三方銷售收入佔總收入達到83%,關聯交易收入佔總收入比例降至17%。

此外,截至年報發布日,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已將受擔保債務、逾期應收賬款利息,提前一年半全部還清。這意味著,漢能控股已還清所有對公司的受擔保債務及利息。

在一系列可喜的數據出爐後,作為薄膜光伏產業的「獨角獸」,漢能在4月4日發布復牌進展公告稱,公司已完成全部必要工作。

資金壓力緩和,業務向好,或許這是漢能近期大批量招聘的原因。

再次碰壁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份重磅文件,讓光伏產業陷入「寒潮」之中。

對於雄心勃勃的漢能,此次規定無疑當頭一棒,原本招聘的人員怕是用不了如此多了。

5月31日,發改委、財政部和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內稱之為「531新政」。通知明確要求: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分散式光伏今年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建設規模;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強度。各地隨後陸續宣布停止發放補貼。

4天後,11名光伏大佬致信新華社,呼籲國家「放光伏產業一條生路」,可見這次新政在行業內部引發的震動。

中國電力網指出,藉此手段可以使部分員工自行離職,減少離職支出。此外,凡是購買債券的員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穩定性必然高於不購買的員工,如果企業能渡過行業寒冬,這批人也許會成為未來的「基石」。

此次向員工借款,可能參考了2015年的「成功」經驗,期待再一次「翻身」。但顯然,很多新員工並不打算與李河君共擔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竊取中國鐵礦石談判情報被判10年 力拓案胡士泰今天出獄
蘇醒靳東神預測 世界盃毒奶一覽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