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國內為何將侵略中國的戰爭稱之為「中國事變」

日本國內為何將侵略中國的戰爭稱之為「中國事變」

日本國內為何將侵略中國的戰爭稱之為「中國事變」

日本國內為何將侵略中國的戰爭稱之為「中國事變」

上個世紀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不爭的事實,但日本國內卻用「中國事變」一詞來表達中日之間的戰爭,就將問題的性質改變了, 抹殺了侵略的性質,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用「事變」來解釋中日戰爭,這還要回顧歷史,從「九一八事變」說起。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國力逐漸強盛,通過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撈到了不少好處,於是軍國勢力逐漸興起、軍人參政、逐漸做大,日本內閣對軍隊的控制力有限,當時,日本認為在東北發生的日俄戰爭,日本有為中國驅除沙俄侵佔東北的功勞,而沒有得到充分的回報,現在面對日本面對國土小、資源少存在的發展瓶頸問題,在日本軍隊內部雖有分岐,但都力主侵華,為「大日本帝國」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分岐在於大多程度上侵華?是全面侵華還是只限於佔領東北三省?或是包括華北在內?沒有統的認識;日本內閣受制於國際輿論,以及蘇美英等大國反對他獨戰中國的原因也是舉棋不定,政策久拖不決,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駐紮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的一部分狂妄軍國主義分子,發揮日軍下克上的傳統,通過精心策劃,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當時的張學良及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產生嚴重的誤判,以為還是局部衝突,還想和從前一樣,通過外交談判來解決,於是採用寧事息人的政策,沒有下令軍隊抵抗,但幾天後的局面就大出他們的預料,日本關東軍只用極少數的兵力就迅速佔領了整個東三省的,起引舉國震驚和世界輿論的高度關注,雖然當時日本政府並不是這此事件的主謀,但事後予以承認即成事實,默認了軍方的行動,實際上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做了日本政府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第二個問題是「盧溝橋事變」的性質是否為一有計劃事件以及為何會擴大成全面戰爭。由於「九一八事變」前車之鑒,中國學者多半認為「盧溝橋事變」為日軍有計劃之挑釁行為,中國為圖生存,戰事不能不擴大為全面戰爭。日本的主流看法則認為「盧溝橋事變」是偶發性事件,而且在事發之初,無論日本內閣及中央軍部均主張不擴大事件,由現地軍事當局解決。當時日本在華駐軍方認為中國當局行事顢頇,必須實施軍事壓力才能奏效,但基本上亦把行動限制於平津地區,無意擴大為全面戰爭。1937年7月25日平津戰事展開後,日本內閣亦曾考慮停戰辦法,一方面向國民政府提出兩項停戰條件,即首先把華北非武裝地區延伸至永定河以北,其次是締結華北經濟合作協定;另一方面日本內閣亦釋放好意,取消《何梅協定》及《秦土協定》,同時承諾支持冀東政府及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合併,但前提是有的,承認滿洲國傀儡政權。這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的,實際當時日本決策機構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對是否全面侵略中國搖擺不定,以參謀次長石原莞爾為代表的「不擴大派」暫時佔了上風。石原為當時實力派人物,因當時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為皇族只是掛名,軍部實權在參謀次長石原手裡。石原甚至主張:「可以將我華北全部駐軍一舉撤至山海關滿州國界,然後由近衛首相親自飛往南京與蔣介石促膝交談,以解決日華間根本問題。」日本這個方案,是通過回復到盧溝橋事變以前的狀態,換取國民政府對東北偽滿洲國的正式承認。日本國內學者根據上述原因,證明日本無意進行全面侵略戰爭。至於為何由局部轉向全面戰爭,他們認為其關鍵是「八一三事變」(淞滬之戰)。淞滬之戰確實由國軍主動發起,當時的蔣介石與軍部認為,最有利的作戰方案就是將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改變為由東向西方向,避免在華北平原上開戰,使日軍機械化部隊作戰優勢能夠充分發揮,我軍無險可守的不利局面,而是將日本引入長江流域的水田、河道縱橫的地區,可以盡量減少日軍機械化部隊優勢,而利於長期作戰,戰事爆發後,日本對中國軍隊的意圖根本不了解,日本原來設想作戰只限於上海地區,不會越過蘇州嘉興線,然隨著戰事擴大,日本不斷增派軍力,到10月已達九個師團,超越華北八個師團,因此為迫使中國屈服,華中日軍遂主張擴大戰線,進攻南京,才演變成為全面戰爭,

淞滬之戰: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淞滬會戰雖然避開了平原作戰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坦克優勢,但在日本現代化武器的立體攻擊下,中國軍人整營、整團、整師的兵力投入陣地後,在日本飛機、大炮、軍艦茂密而猛烈火力一次覆蓋後,傷亡就達到半數以上,再補充士兵再戰,用血肉之軀與敵死拼,可以說氣壯山河。就連廣西的白崇禧、四川軍閥楊森等等這些地部隊也千里來援,投入戰鬥,整個中國各個階層的力量都被動員起來了,老將也是豁出了血本,先拿自己的精銳嫡繫上,做出榜樣,誓死抗戰,就這樣頑強堅持達三個用之久,10月20日,日軍秘密組建第10軍中國軍在金山衛登陸,對中國軍隊進行迂迴大包圍,多處防線被攻破,整個集團軍有被圍殲的危險已明朗,老將才聽眾了大家的意見,決定撤退,於是11月8日晚,中國軍隊進行全面撤退。

日軍在發現中國軍隊撤退以後,有些不知所以,上邊對突然出現的情況也沒有指示,軍隊也不知道怎麼辦,但新登陸的日本第10軍堅決要求追擊,日本上海派遣軍猶豫不定,多次協商後仍然未果,最後第10軍做出決定,如果上海派遣軍不追擊,第10軍也要單獨追擊,最後才達成的共同追擊協議,於是從局部侵華爆發為全面侵華戰爭。這就是日本所說的「中國事變」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軍隊佔領近半個中國,如果不是日本政府蓄意挑起,那麼是由日本軍人挑起的,是無疑的事實,不能說日本政府無意全面侵華而是日本軍人挑起的,就不算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只能說日本政府被軍國主義所控制、綁架,成為軍國主義分子的幫凶。「上海會戰」的確是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動出擊而促成,但在日本軍隊已佔領近半個中國的前提下,中國軍隊在自己的領土上反擊侵略者是不需要提前通知你的。況且沒有日本政府組織兵源、軍火、後勤,日本軍隊如何又能發動全面戰爭的能力,所以說用「中國事變」一詞來掩蓋侵略中國的事實、性質根本不能成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悟道2018 的精彩文章:

TAG:讀書悟道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