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億寵物市場是下一個風口?中國這幫上市公司其實只是做代工

千億寵物市場是下一個風口?中國這幫上市公司其實只是做代工

近年來,以喵星人、汪星人為主的寵物大軍大面積入駐國內家庭,寵物消費被看成一個新風口。

需求催生供給,貓咖、寵物樂園如雨後春筍,甚至「雲養貓」也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連星巴克都在中國推出了寵物友好門店,「貓狗雙全」甚至被調侃成人生贏家的一項標誌。

見微知著,這些無不反映出國人越來越願意為寵物花費更多時間、精力和金錢。隨之而來的,從食品到用品,從醫療到美容等的寵物消費也被引爆,國內寵物經濟增長迅猛,相關企業開始登上A股舞台,不少投行券商也開始關注這一新興消費領域。

如此火爆的市場下,寵物相關上市公司真能賺的盆滿缽滿?然而經過研究我們發現,國內這些看似站在了風口上的寵物企業,實際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風光。為國際品牌代工,才是行業龍頭們當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蓬勃興盛的國內市場對他們來說有點「隔山打牛」。

年年壓金線,為人作嫁裳。如果這種格局不改變,中國的寵物消費風口,未必屬於已經在A股上市的公司。

真假風口?國內寵物經濟的確在上行

先看看大背景。

我國的傳統消費歷經了十幾年的高增長,目前已進入從高速向中低速換擋的階段。統計數據顯示,自2000-2017年,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不足4萬億增加至36.7萬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4%。

不過2014年以後,我國消費總額增速有所放緩,降至10%左右,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目前許多品類的零售增速甚至已降至10%以內,服裝、日用品、家電、汽車的增速降至5%-8%,食品的增速降至約9%。

然而在此階段,寵物消費市場卻以年均約30.9%的增速跑贏了GDP和社消的增長,異常靚麗。

根據《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數據,2012-2017年我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均複合增長達到34.26%。2017年國內寵物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340億元,同期美國寵物市場規模為695.1億美元,約是我國的3.5倍。

雖然國內寵物市場相比於國際寵物市場起步較晚,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初級階段,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飼養寵物的家庭日益增多,寵物產業隨之逐漸發展壯大。

階段上,國內寵物市場目前相對已進入成長期。

此外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寵物數量由2010年的9691萬隻大幅增加至1.68億隻,寵物品類以犬貓佔據絕對主流。養寵家庭佔比也達到17%。但相較美國68%家庭飼養寵物,我國人均寵物數量依舊偏少,鑒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未來國內寵物市場規模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消費支出方面,由於寵物產品具有明顯的高檔品特徵,當收入增長時,飼主在寵物上的支出會明顯增加。並且寵物消費呈現剛性,通常在人均收入增長發生波動時「易漲不易跌」。

寵物市場更為發達的美國,相關數據經常被援引作為中國寵物市場未來發展的參考指標。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65歲前,人均寵物花費都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直至退休後,平均寵物支出才會出現明顯下降。《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96.90%的寵物月均花費不足600元,遠遠低於美、日等發達國家。但我國80%的寵物主人為80、90後,個人職業發展普遍處於上升階段。

而年輕養寵群體的收入增長,有助提升單只寵物花費,從而推動寵物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張。正已經提交A股IPO招股書預披露稿的天元寵物,援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人均寵物支出增速正相關,而人均寵物支出絕對增速大幅跑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帶動了寵物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國內市場整體規模快速增長,但目前已經上市的幾家相關公司,主要收入與利潤來源並不來自於國內市場,更多是為國際品牌代工。

國內寵物龍頭企業:多數以代工為主

寵物行業主要涵蓋兩大類產業,一是寵物產品(商品),二是寵物服務。其中,寵物產品包括寵物交易、寵物主糧、寵物零食、寵物清潔用品等。寵物服務則包括寵物醫療、寵物美容、寵物培訓等。白皮書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總體寵物消費中,商品類與服務類消費的比例接近7:3,商品消費佔據主流。

最近幾年,寵物行業掀起了一股證券化的浪潮,開始有公司在A股IPO或者在新三板掛牌。主要公司如下表:

我們以在A股上市的中寵股份(.SZ)、佩蒂股份(.SZ)以及從新三板摘牌籌備A股上市的天元寵物三家為代表,來看看國內寵物相關企業的情況。

三家公司中,中寵股份和佩蒂股份以寵物口糧及零食等寵物食品為主營,天元股份以寵物窩墊、玩具、服飾及貓爬架等寵物用品為主營。下面三個餅狀圖從左到右依次是中寵股份2017年、佩蒂股份2017年和天元寵物2017年1-6月的銷售分布情況:

可以明顯看出,三家公司均以對外銷售為絕對主導。中寵股份的外銷收入佔比超過80%,佩蒂股份和天元寵物甚至超過90%。

具體來看,三家公司均在公開資料中對自己的銷售模式做過相似的介紹。中寵股份:「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源自於境外市場」而在國外市場中,「公司主要是按照客戶訂單生產OEM/ODM產品,自主品牌銷量較小,亦全部按照客戶訂單生產產品」。佩蒂股份:「公司的產品銷售以出口為主,輔以少量國內銷售。在國外市場,公司產品出口以ODM為主,輔以部分自主品牌銷售」。

天元寵物遞交的招股說明書預披露稿顯示:截止2017年6月,公司前十大客戶包括美國沃爾瑪、日本港南商社、Kamrt AUS等在內皆為國外企業。具體銷售情況如下:

由此看出,無論是寵物食品還是寵物用品,國內大部分寵物相關製造企業均以外銷為主,外銷中又以ODM/OEM代工/貼牌模式為主,自主品牌佔比很小。

一方面,目前中國作為全球前幾大寵物市場之一,這些外銷寵物商品中的相當一部分最終會通過出口轉內銷而流回國內寵物市場。經過幾番周轉,這些商品的售價大大提升,原始品牌商如藍爵等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以上,但國內包括中寵、佩蒂、天元在內的眾多代工廠商,毛利率普遍僅在20%-30%之間。

另一方面,由於外銷收入佔比較高且主要以美元結算,匯率變動對這些公司業績的影響相對較大。佩蒂股份2017年的外銷金額約6.02億元,收入佔比超過90%,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全年累計升值超過6%的情況下,佩蒂股份2017年匯兌損失約1355.88萬元,佔到同期凈利潤的12.7%。

而中寵股份在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77億,同比增長27.75 %,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42.98%,僅為1261.56萬元。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即是匯率變動致使公司匯兌損失增加,進而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同比增加164.54%。

雖然國內多數公司都採取了遠期結匯等方式以盡量規避風險,但由於遠期結匯合約鎖定的匯率與實際交割日的市場匯率可能不一致,遠期結匯合約亦存在損失的可能。總體來說,匯率波動是目前國內以代工外銷為主的寵物廠商主要的經營風險之一。

匯率對於業績的影響,同時也折射出另一個問題,這幾年上市或者准上市公司的業績主要取決於對國際品牌的出口,而不是規模日益龐大的國內市場。

風口也許是真的,但現在處在產業鏈的底端

「風口」之下,幾家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也非常亮眼。

中寵股份自2017年8月上市至今,11個月內股價漲幅超過65%,總市值增長約65%。佩蒂股份自2017年7月上市至今,短短一年股價漲幅接近150%,總市值增長約1.3倍。

甚至今年以來,在深證成指跌幅超過17%上證綜指跌幅超過16%的情況下,中寵和佩蒂分別以2.36%和80.72%的股價漲幅,雙雙跑贏大盤。目前中寵股份和佩蒂股份的市盈率已分別達到57倍和51倍。

然而需看清的是,儘管國內有著巨大的寵物市場,但由於品牌和渠道的缺失,國內寵物製造相對仍處於產業鏈底層,靠為國外客戶貼牌生產來獲取相對較低的附加值。

目前,國內寵物消費市場主要被國際品牌佔據,擁有七成甚至更高的市場份額。國內寵物商品生產企業數量雖不少,但打響市場品牌的企業極為少見,品牌普遍認知度低,銷售渠道較外資品牌亦相對弱勢,在與擁有品牌的外資企業競爭時並沒有發揮出主場優勢。

以寵物食品為例,根據前瞻鹽業研究院的數據,瑪氏、皇家、雀巢(普瑞納)和寶潔、高露潔等外資企業佔據了70%以上的份額,諾瑞和珍寶等中外合資企業佔據了約11%的市場份額,而國內自主企業如好主人和榮喜等,市場佔有率僅10%左右。

事實上,我國寵物市場快速發展已有數年,目前已進入成長期,在此期間,寵物行業雖然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製造廠商,但卻沒有孕育出任何一個具備高認知度的自主品牌。

自家的娃吃進口奶粉,自家的狗也要吃「進口」狗糧,而這些所謂的國際狗糧可能原本就是在國內生產的,情何以堪?

中國寵物市場是個風口,就如同二孩政策也會刺激奶粉消費一樣。只是,這個風口未必屬於代工企業。

就如同此前幾年,中國奢侈品消費井噴,而為國際大牌代工的中國廠商仍然只能拿到穩定的超低利潤率。那個風口,屬於愛馬仕、屬於LV、屬於普拉達,但卻未必屬於為他們代工的中國廠商。(GCH)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麵包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天價神葯背後的製藥巨頭:千億研發支出砸出重磅葯,併購成就萬億市值
中國汽車業的堅冰地帶:造整車易,造核心零部件難

TAG:麵包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