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若明朝沒有滅亡,明朝內閣是否有可能發展成為君主立憲制?

若明朝沒有滅亡,明朝內閣是否有可能發展成為君主立憲制?

若明朝沒有滅亡,明朝內閣是否有可能發展成為君主立憲制?若明朝沒有滅亡,明朝的內閣是否有可能發展為君主立憲制?無論回答能或者不能都會有人反對,首先說明一個問題,明末崇禎帝一個很狼狽的一個事那就是缺銀子,沒錢給前線的士兵發軍餉,經常半年一年的不發一次。

有的說大明亡於白銀短缺,來自美洲的白銀少了,其實大明是不缺銀子的,在明末那種天災人禍關外有滿清關內有農民軍的情況下,其實更多的銀子是被皇親權貴大地主大商人給囤起來了。1644年,當李自成的農民軍進北京之際,崇禎帝放下架子苦苦哀求大臣們捐款,一共才捐出20萬銀子,還沒太監捐的多.

當時的內閣首輔魏藻德捐了500兩,崇禎的岳父周奎捐了2萬兩,還哭著鬧著從他女兒周皇后那裡要了5000兩,最後李自成來了從周奎那裡光銀子就搜出了50多萬兩,在嚴刑拷打之下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從這些人手中搜出了有7000多萬兩白銀,真是個諷刺。事實非常清楚,從皇權制度上說,皇帝才是至高的權威。只要皇帝一句話,什麼內閣、什麼首輔都等於零,而這是由中國傳統政治的基本結構決定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把明內閣比同於西方現代政治制度的內閣、假想內閣首輔能夠約束皇帝,無疑是一種白日夢囈。

太簡單不過的例子,崇禎的強勢就是明證,管理內閣也好首輔也罷,哪能頂不過皇帝一句話呢?

首先,從正面看,在中國歷代解決皇權與相權矛盾所採取的措施中,只有明朝首創直接廢除丞相這一推行了兩千多年的權要之職,並且逐漸用內閣制度取代丞相制度,自永樂年間內閣制度正式形成後,皇帝可以不用再事事親躬,而是內閣代之處理日常全國政務。本來的這樣內閣可能對皇權產生威脅,然而即使在內閣權利達到頂峰時期,皇權依然穩固,這不得不歸功於內閣制度的獨特性。

其次,從側面看,明朝內閣制度所在的時代正是稍早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建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從形式上看,二者都是君主制下的政權代議機構,在很多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那麼試想如果明朝沒滅亡,其後明朝內閣制度能否發展為君主立憲制?我認為不能,因為二者形式雖然相似但卻有本質的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椒說歷史人文 的精彩文章:

洪七公最後的一個徒弟,武功集各家之所長,郭靖都不是他的對手

TAG:椒說歷史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