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27 春秋大國之齊國

1.27 春秋大國之齊國

漫談國史五千年 第一章 先秦

第二十七節春秋大國之齊國

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很多,依錢穆先生言,見於春秋國數凡五十餘,若並見左傳者計之,有百七十國;其中百三十九國知其所居,三十一國亡其處,然舉其大者,不過十餘。

我們常聽說的春秋五霸,無非是這些諸侯國中比較強勢和著名的君主,與三皇五帝類似,包括哪些人並不是非常確定的,存在不同的說法。然而按照錢穆先生的說法,能夠稱為「霸」的標準要有四個:尊王、攘夷、禁抑篡弒、裁製兼并。自周室東遷,西周封建一統之重心頓失,諸侯如網解紐,內(篡弒)外(兼并掠奪)多事,亟亟不可終日。自有霸政,而封建殘喘再得苟延。霸政可以說是變相的封建中心。其事創始於齊,贊助於宋,而完成於晉。所以無論哪個版本的春秋五霸,齊桓公和晉文公均要佔據兩席。

綜合來看,春秋時期有六個一線大國,我們這裡先介紹齊國。

齊國的祖宗,喚做呂尚(即著名的姜太公),是文王、武王的謀臣。武王定天下之後,封於營邱(現今山東昌樂縣)。後世遷徙到薄姑(現金山東博興縣境內),又遷徙到臨菑(現今山東臨淄縣)。

《史記》中稱: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大約是山東臨朐縣南大峴山上的穆陵關),北至於無棣(在孤竹國境,如今河北的盧龍縣)。五侯九伯,汝實征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

大概齊國的強,由於以下兩點原因:一是獎勵工商業;二是周初東方未定,被委以大權。

著名的齊桓公姜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依錢穆先生言,其霸業之大者,為伐山戎、救燕、存邢和衛、伐楚、盟於召陵、定東周襄王之位。齊桓公會諸侯十五次,宋每次都會參加。其次為魯、鄭、陳三國,各得十次。又次為衛,得九次。又次為曹、許,各得七次。其間尤以齊、魯、衛、曹、鄭、宋六國,可謂諸夏之基本結合。此為諸夏結合之第一期,大率在東部與中部,乃黃河下游東部一帶及黃河中游南岸之結合。

談到齊桓公稱霸,還必須要提到的人物是管仲和鮑叔牙。

《史記·管晏列傳》中稱: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國史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1.26 平王東遷與東周二分

TAG:漫談國史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