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恩成怨——明代宗朱祁鈺和哥哥明英宗朱祁鎮的恩怨

大恩成怨——明代宗朱祁鈺和哥哥明英宗朱祁鎮的恩怨

大恩成怨——明代宗朱祁鈺和哥哥明英宗朱祁鎮的恩怨

哥哥朱祁鎮

大恩成怨——明代宗朱祁鈺和哥哥明英宗朱祁鎮的恩怨

弟弟朱祁鈺

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宣宗朱瞻基天縱英才,能文能武。朱瞻基的父親是仁宗朱高熾,他兩人在位期間合稱「仁宣之治」。大明1368年建立,明仁宗1424年登基,其時大明已立國56年,經太祖、太宗(朱棣)勵精圖治,大明統一戰爭已完成,國家各項事業已基本奠定基礎。對於封建王朝來說,開國五六十年是個非常好的時期,比如西漢,經高祖、文景之治,到漢武帝登基的時候 ,立 國60餘年,國家積累了很強的實力,為漢武帝開疆拓土奠定了基礎。明宣宗是在祖父朱棣和父親朱高熾的疼愛下長大的,跟祖父朱棣出征過漠北,書畫堪稱精品,駕馭群臣輕車熟路,恩威恰到好處,可謂文武全才。但是,天不假年 ,當了9年皇帝,37歲就去世了。

宣宗只有兩個兒子,生育能力的確不怎麼樣。大兒子朱祁鎮,二兒子朱祁鈺。宣宗去西天的時候,大兒子朱祁鎮才8歲,老二朱祁鈺才7歲,兩人同父異母。就只有這兩兄弟,感情應該是相當不錯的。朱祁鎮登基後馬上就封弟弟朱祁鈺為郕王。到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變,朱祁鈺已經二十二歲了,居然還沒有按照祖制出京城就藩,而是留在了北京,明代皇子一般15歲左右就開始離開京城到封國去了。從這事也可以看出哥哥朱祁鎮很疼愛弟弟朱祁鈺。

英宗朱祁鎮沖齡繼位,大政多賴「三楊」,後來「三楊」淡出,朱祁鎮寵信太監王振,將國事搞的一團糟。1449年,在王振等人忽悠下,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讓比自己小一歲的弟弟朱祁鈺監國,結果朱祁鎮率領的明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朱祁鎮本人被俘。我們現在來看看,皇帝御駕親征,讓弟弟監國,這事匪夷所思,皇帝御駕親征的事情多了,但都是太子監國。

讓弟弟監國的事情不要說在大明歷史上絕無僅有,在封建王朝歷史上也極為罕見。所謂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朱祁鎮就不怕弟弟黃袍加身?不擔心自己回不來北京?後來,朱祁鎮真的被蒙古人抓走了,這下真回不來了。20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被擄走,蒙古人咄咄逼人,北京岌岌可危。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戶已開啟轉移財產,個別大臣也要求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面對這樣重大的危機局面,朝堂之上圍繞是「戰」還是「遷」開展了激烈競爭。1449年八月十八日,孫太后壓陣,朱祁鈺主持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對策。當時,南遷之議,頗得一些大臣支持。但是,于謙站出來,認為皇陵、宗廟、社稷都在北京,豈可輕易遷移。而且要以北宋為教訓,指責南遷是亡國之論。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有人上書朱祁鈺,希望他以江山社稷為重,承繼大統。當時的皇太子朱見深年僅兩歲,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稟明孫太后,最終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九月擁立朱祁鈺為帝,改元景泰,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仍為太子,孫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鈺只不過是代理執政而已。不要說,這個孫太后的確是厲害角色,只是此前宣傳的少。同時展開清算,王振黨羽紛紛落馬。,朝政為之一新。

我們來看看,皇帝被俘,皇帝有兒子的情況下,沒有讓兒子繼位而是讓皇帝的弟弟繼位,這在封建王朝歷史上好像只發在宋朝發生過,宋太祖死後不是兒子繼位,是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沒有讓兒子繼位的理由是主少國疑,這是什麼風格?這就是以國事為重的風格。這事是孫太后同意的,英宗朱祁鎮是孫太后的親兒子,朱祁鈺不是孫太后的親兒子。從當時危急形勢來說,擁已經成年的朱祁鈺當皇帝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但是能做到這一點,充分說明了此時大明臣子的胸懷和後宮的開明。想想清末,那個叫慈禧太后的女人,親兒子同治死後,立了4歲的載湉;載湉死後,又立3歲的溥儀。在國家民族存亡絕續之際,慈禧也不願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誤國誤民近半個世紀。

所以說,除了皇權孤單外,我覺得大明政治構架總體優於大清,這種應對能力在當時是相當到位,大清的皇權更加固化。筆者認為,如果崇禎皇帝面對的是要求通商傳教的歐美列強,而不是來要命的李自成和滿清,崇禎和他的朝廷應該會比清庭應對處置的好。

朱祁鈺登基之後,下詔邊關守將不得聽信蒙古人用明英宗的名義騙取財物、騙開關門。也先發兵攻打北京,朱祁鈺依靠于謙等人,組織北京保衛戰,整肅內部,調集重兵,安定人心,在同年十一月擊退也先的部隊,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北京保衛戰之後,明軍多次擊敗也先。此時,朱祁鈺的威望也達到頂點。後來,也先見撈不到好處,便想放回明英宗朱祁鎮,藉此求和。也先想放,可朱祁鈺不願意接。于謙對朱祁鈺說,皇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更改,您還是皇帝,所以理當儘快接哥哥朱祁鎮回來。朱祁鈺見於謙都這麼說,就同意了。

哥哥回來了,朱祁鈺親自出城迎接哥哥,並行拜見之禮,一年沒見,哥倆互拉雙手,淚涕沾襟,半真半假,但兄弟情的確在。在中國歷史上,漢族的皇帝被俘後對方沒有索取到任何東西的也是聞所未聞,不附帶任何屈辱的條件就被放回來,更是從未聽說。

但是,朱祁鈺把哥哥軟禁在南宮,嚴加防範,不得出門,不得與外界聯繫。這就是朱祁鈺的不對了,哥倆幼年喪父,一起大,哥哥對自己疼愛有加。當上皇帝後,朱祁鈺大權在握,不願意放手,這個好理解,是朱祁鈺挽救了北京、挽救了百姓,挽救了大明江山,理應繼續幹下去。但軟禁哥哥有點不近兄弟情深。

但是,後來,朱祁鈺通過賄賂大臣,廢除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親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事,朱祁鈺的汪皇后是堅決不能同意的,汪皇后還算明白人。但朱祁鈺一意孤行,不但不聽汪皇后的,還廢了汪皇后。剛才說了,朱祁鈺保國有功,未把皇位交還給明英宗說得過去,但他把明英宗朱祁鎮之子的太子位廢了,就過分了,引起大部分朝臣不滿,許多大臣認為朱祁鈺私心過重,有失民心。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朱祁鈺的太子朱見濟就死了,朱祁鈺再沒有兒子了。此事對朱祁鈺打擊很大,但朱祁鈺這時才25歲,再 生齣兒子 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但已有大臣上書呼籲朱祁鈺恢復原太子朱見深的太子位。最為著名的是貴州道監察御史鍾同,他上書說:「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就是說,皇帝,你看看,你強行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下好了,太子死了,說明天命不可違。朱祁鈺大怒,把鍾同亂棍打死。大明的臣子真是敢說。

後來,朱祁鈺再也沒有生齣兒子。當了8年皇帝後病重,部分大臣迎接哥哥朱祁鎮複位。朱祁鈺知道後,說:「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度盡劫波兄弟在。事已至此,我想朱祁鈺終於醒了。朱祁鎮復辟後兩三天,在朝堂之上對大臣們說,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但一個月後,朱祁鈺死去。從治國理政的角度來說,朱祁鈺要強於哥哥朱祁鎮,但是朱祁鈺一生最糊塗的事情就是廢立太子。在處理太子廢立問題上過於草率和一意孤行,使得自己的威望大打折扣。所謂利令智昏,連自己的皇后都堅決反對的事情還要去做。古人說「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當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後死去,就應該深刻反思,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天命保有敬畏。倘若此時朱祁鈺能幡然醒悟,復立侄子朱見深為太子,「奪門之變」有可能不會發生。

復辟後,哥哥朱祁鎮廢他帝號,降他為親王,說他不孝、不弟、不仁、不義,臭名昭著,神人共憤,死後也是以親王禮儀下葬,並未入葬十三陵。朱祁鎮復辟後又當了八年皇帝,死後太子朱見深繼位,承認叔叔朱祁鈺是皇帝。到南明弘光政權時,給予朱祁鈺完全平反,上廟號為代宗。總的來說,他們哥倆關係還是不錯,沒有發生兄弟之間動刀動槍的事情,沒有流血。畢竟,皇位擺在那裡,在有機會爭的情況下,不爭不可能。

親兄弟鬧成這樣,真的有點不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