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橫須賀觀艦記

橫須賀觀艦記

這兩周出差去東京大學開會,恰逢周日,日本教職工不上班,也沒有給我們安排什麼集體活動。作為一個軍迷,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直奔距離住處約60公里路程的橫須賀軍港(Yokosuka naval port)。

費了一番周折弄明白JR的列車時刻表後,我乘坐城際通勤列車來到位於神奈川縣(東京都隔壁)橫須賀市(對的,日本的縣比市大)的橫須賀車站。

車站的站徽是海軍主題的,錨加和平鴿。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座小站,實為軍迷聖地。

列車剛停靠站台,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群就展現在眼前。

嗯,秋月級通用驅逐艦二號艦DD-116照月號,識別特徵:艦橋上方和上層建築末端直升機庫上方各有一組、一大一小兩面相控陣雷達天線。

岸上觀賞美日軍艦的最佳位置就是車站旁的Verny公園,與須賀軍港處於同一個小海灣內,美日艦艇就停泊在左手邊和正前方。

先來一張全景圖。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秋月級驅逐艦)。

日本的軍迷文化相當發達,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各類軍事主題遊戲、動漫和影視劇(當然其中也隱隱有為舊日本軍國主義招魂的含義),把停泊主力艦的軍港開發為知名旅遊景點並讓遊客能夠極距離觀賞軍艦,還圍繞軍港游開發了一整套產業,這樣的國防宣傳值得我們更加自信地去學習。

為什麼說是極近距離呢?如果你在岸上眺望覺得不過癮,那還可以乘坐遊覽船轉軍港!

遊覽船的航線基本是繞著軍港轉一圈,停靠岸邊的艦艇和岸上設施一覽無餘(本來也沒什麼可保密的,衛星看得一清二楚)。每駛經一艘艦艇,遊覽船都會放慢航速,並且儘可能靠近軍艦,讓遊客有充足的時間觀賞、拍照。

遊覽船上還有一位熱情洋溢的解說小哥哥,從第一位遊客踏上船一直到遊船靠岸,一路說個不停。雖然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是能明顯感受到他的激情,整船日本遊客時不時會爆發出笑聲。這樣才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國防宣傳,比國內閱兵式轉播中「現在向我們走(駛)來的是***,***」這樣的一兩句話或者建軍90周年展里講解員全程報流水賬式的解說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正因為如此,橫須賀軍港游能夠吸引到男女老幼各色遊客,除了男青年之外,還有很多人是帶著小孩舉家出遊,甚至還有不少女性遊客結伴前來。不知國內什麼時候才能有這樣的軍事文化氛圍。

好了,閑話少說,開始上乾貨,盤點這次看到的艦艇。

遊覽船離開碼頭,首先駛過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碼頭,共有6艘海自常規潛艇在港。這四艘並排停靠的潛艇中,外側擁有X型尾舵的是日本最新銳的蒼龍級潛艇。內側三艘傳統十字型尾舵的是較老的親潮級。

左邊這艘尾部沖我們的,也是蒼龍級,可以看到X型尾舵。

這艘單獨停靠的,是親潮級。

隨後就駛過美國海軍的地盤。這次第七艦隊主力,尤其是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不在港內,感覺甚為遺憾,只能看看巡洋艦、驅逐艦充饑。

這是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DDG-85麥克坎貝爾號,具體來說屬於Flight IIA型。相比於之前的I和II型,IIA型里里外外有諸多改進,比如說宙斯盾系統的升級。從外觀上來看,相比於早期型號,最大的區別是尾部帶有直升機庫,可以攜帶2架直升機;為了解決高起的直升機庫遮擋後方雷達視野的問題,伯克IIA的艦橋後部相控陣雷達天線安裝位置抬高了一層,形成前低後高的雷達天線布局。在武器上,除了最早的幾艘外,伯克IIA取消了艦橋前方的密集陣近防炮,只有空蕩蕩的火炮安裝平台,後期連這個平台都被削低了。另外,除了第一艘外,後續的伯克IIA裝備具有隱身外形炮塔的127 mm前主炮(後期改進型用了更長身管的主炮)。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是看舷號,伯克I是DDG-51至71,伯克II是DDG-72至78,DDG-79以後就是IIA。

另有兩艘伯克級驅逐艦在船塢內接受維護,只能看見桅杆,搭滿了腳手架,但是這桅杆辨識度實在是太高了。

前面那條看起來破破爛爛的船是美國海軍住宿艦APL-40,為進廠維護的艦艇的艦員提供住處。

隨後映入眼帘的是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美國航母編隊的防空核心。艦艏沖外這艘可以看到舷號,CG-57,尚普蘭湖(張伯倫湖)號,艦橋前部的AN/SPY-1相控陣雷達陣面在接受維修,被白布罩了起來。提康級奇特的艦橋外形讓人過目不忘,前低後高的兩根桅杆則是看不見艦橋時的識別特徵。

遠處那條提康,可以看到直升機庫上方的相控陣雷達陣面和兩具AN/SPG-62目標照射雷達,以及尾部的127 mm後主炮和兩具魚叉反艦導彈發射架。CG-57旁邊那條白色船,舷號被抹去了,可能也是住宿船,或者維護用的工作船。

提康德羅加級的動力系統功率相對不足,為了跟上航母的速度,艦體非常細長,被戲稱為「蛔蟲艦」,正面照與「肥胖」的伯克級對比明顯。

兩艘提康、三艘伯克,桅杆的辨識度都很高。你數出來幾條?

接下來是停靠在美國航母泊位的兩條大艦。

後面那條是熟面孔,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旗艦——LCC-19藍嶺號兩棲指揮艦。

前面那條讓我稍微費了點腦筋。在乘船之前,這條艦的艦體被建築物遮擋,只能看到兩根黑色的桅杆和兩個白色的煙囪(紅、藍兩台起重機之間,順便留下伯克級的桅杆作為對比)。

當時我就納悶了,林立的美式桅杆中,怎麼混進了兩個帶著英國風的桅杆。一開始我以為是英國派來「南海航行自由」的23型護衛艦,但是仔細對比發現桅杆外觀對不上。觀光船從它尾部駛過,我看到了罩著綠布的巨大塢艙門,判斷它是英國的兩棲登陸艦/運輸艦,上網一搜,果然,是英國皇家海軍海神之子(音譯為「阿爾比翁」)級兩棲船塢登陸艦。

另一側的吾妻島上可見油庫、油輪碼頭等輔助設施。

由於今天軍港出了點小意外,遊覽船沒有繞吾妻島轉一圈,而是掉頭回到橫須賀本港,靠近日本海自水面艦艇停泊區域。

棧橋左側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防空驅逐艦DDG-174霧島號,日本版伯克級,識別特徵是高壓線塔般的格子桅,無機庫、後雷達陣面無加高,飛行甲板末端周圍低下去一圈,俗稱「荷蘭坡」,是一圈工作平台。

90年代初金剛級剛剛問世的時候,解放軍海軍挑大樑的還是帶著二戰遺風的051型驅逐艦,052上從法國引進的海響尾蛇還沒搞利索。看到防空能力向美國看齊的金剛級,自然是羨慕嫉妒恨。如今,中國海軍防空驅逐艦已經從數量上和質量上實現了對日本海自的碾壓,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棧橋右側是日本海自試驗艦ASE-6102飛鳥號,大腦袋用來裝雷達進行試驗,日向級、秋月級上的日本國產相控陣雷達就是在它上面完成試驗的。

棧橋右邊外側是日本海自高波級通用驅逐艦DD-110高波號,內側是村雨級通用驅逐艦DD-107雷號。高波級是村雨級的改進型,武備上容易識別的是高波級用更龐大的127 mm炮取代了村雨級的76 mm前主炮;為了在艦橋前容納32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村雨級只有16單元),高波的垂髮系統加高,凸起於甲板之上。當然,最簡單的還是看舷號,秋月級是DD-101至109,高波級是DD-110至114,秋月級是DD-115至118,後面派給建造中的朝日級。

棧橋左邊是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DE-233築摩號,不屬於機動作戰的主力艦隊(第1至4護衛隊群下的第1至8護衛隊),而是配屬於地區性的二線護衛隊(第11至15護衛隊),主要承擔地方守備任務。90年代以來日本不再建造新的DE,而是將從一線護衛隊退出的初雪、朝霧級DD編入二線護衛隊。

這是朝霧級通用驅逐艦DD-152山霧號。朝霧級是初雪級的改進型,外觀上從初雪的單煙囪、單桅杆變成了雙煙囪、雙桅杆。初雪、朝霧級正被朝日、村雨、秋月、高波級取代。山霧號曾經短暫地被列為訓練艦,但因為日本財政吃緊導致艦隊更新緩慢,山霧號不得不重新回歸作戰艦艇行列,目前被配屬於二線護衛隊。

接下來是兩艘並排停靠的通用驅逐艦,外側是高波級DD-111大波號,內側是秋月級DD-116照月號。它們的機庫很有意思,一個大機庫,擁有一大一小兩扇門,平時操作一架SH-60J/K反潛直升機,走大門。如果要操作兩架直升機,則把當中的立柱收起來,大、小門全開。秋月級是高波級的改進型,注意兩者桅杆的差異,以及秋月級安裝在直升機庫上方的兩組相控陣雷達陣面。

注意兩者炮塔外觀的差異,同樣是54倍徑127 mm炮,後邊的秋月級使用的是俗稱「削土豆」的隱身外形炮塔。這個角度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前甲板上容納MK-41垂髮裝置的凸台。(大逆光,我的手機儘力了)

順便說一嘴日本海自的驅逐艦舷號和命名。一直有個誤區是日本隱藏武力,把驅逐艦乃至准航母都叫做「護衛艦」,其實那是用中文對日文的望文生義。日本海自的「護衛艦」,其實就是指艦隊里的主戰水面艦艇。其艦艇類別,看舷號前綴就很清楚了,DD-通用驅逐艦,DDG-裝備遠程防空導彈的防空驅逐艦,DDH-直升機驅逐艦(當然,日向、出雲級直升機航母真的是掛羊頭賣狗肉),DE-護航驅逐艦。這完全是名正言順的,因為雖然二戰後日本不得發展航母、戰列艦、巡洋艦等進攻型艦種,驅逐艦則是允許建造的。當然了,現代大型驅逐艦的體量,都趕上二戰巡洋艦了,其在海軍中的地位也逐漸取代巡洋艦了。至於艦名,DD和舊日本海軍主力驅逐艦一樣,用氣象、天候命名,也就是風(沒有「花」)雪月之類的(不知道「雪風」啥時候轉世);DDG用山命名,也就是使重新啟用二戰重巡的名字,比如金剛、霧島(二戰中的戰列艦名,但是它們最初屬於戰列巡洋艦,按照巡洋艦標準命名)、愛宕等;DDH用日本的古國名命名,也就是重新啟用舊日本海軍戰列艦名,現役四艘日向、伊勢(恰好也是二戰中日本用老舊戰列艦改裝的兩艘航空戰列艦的名字)、加賀(原為一戰後計劃建造的戰列艦名,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終止建造,又因為原定根據條約定改裝為航母的天城號戰列巡洋艦在關東大地震中損毀,加賀才被改造成航母而不是被拆解),還有出雲號,得名於古出雲國,不過二戰中它是中國人深惡痛絕的出雲號巡洋艦而不是戰列艦(這傢伙實在太老,是日俄戰爭前服役的裝甲巡洋艦);DE用河流命名,也就是重新啟用二戰輕巡的名字,如阿武隈(阿武隈川)、築摩(築摩川),二戰中的築摩號是在條約限制下頂著輕巡名號建造的重巡洋艦。至於常規動力潛艇,親潮級以前都用「*潮」命名,也是舊日本海軍驅逐艦還魂,蒼龍級則用祥瑞動物「*龍」命名,例如「蒼龍」、「雲龍」,也就是二戰航母「復活」。

港內還有些輔助艦艇。

ASY-91橋立號交通艇(日本海自和舊日本海軍一樣,管這個叫「特務艇」,意思不是間諜,而是承擔輔助運輸任務的艦艇)。

近處這條是HIUCHI級多用途支援艦AMS-4305,從船尾的造型以及海自官網描述其具有巨大的馬力和「曳航裝置」來看,屬於大型拖輪。

遠處那條實在查不到型號,根據其體量和外觀,推測是掃雷艦艇或魚雷試驗/訓練艦艇,因為日本海自這兩類艦艇差不多都長這樣,其尾部還有用於收放掃雷裝備/魚雷的吊車。經過比對海自沒有哪型現役掃雷艦艇長這樣,我比較傾向於認為是撈魚雷的船吧,尾部似乎還開有收放魚雷用的尾門。

還有一堆小登陸艇和港口作業的小拖輪。左側遠處的大艦,有機庫的是ASE-6102飛鳥號試驗艦,無機庫的是DDG-174霧島號驅逐艦。右側遠處打開機庫門的就是DD-107雷和DD-110高波,可以看到尾部的「荷蘭坡」。

再說一說這個Verny公園吧,這是為了紀念幫助日本建立橫須賀鐵工廠(橫須賀造船所)的法國工程師Verny所建。1865年建立的橫須賀鐵工廠被譽為日本近代化之源,其年代和地位類似於左宗棠、沈葆楨所建的船政。Verny公園對面就是沿用至今的橫須賀鐵工廠三個船塢。

Verny公園裡還陳列著舊日本海軍陸奧號戰列艦的410 mm主炮炮管。舊日本海軍擁有「自爆」的傳統,包括1908年松島號巡洋艦於澎湖、1905年三笠號戰列艦於佐世保、1918年河內號戰列艦於德山灣、1943年陸奧號戰列艦於柱島。

中午列車還沒開到橫須賀站,我在鐵路上就看到軍港方向濃煙滾滾,當時我還幸災樂禍地想是不是又有哪艘日本船自爆了,就像2007年被燒毀的白根號直升機驅逐艦那樣。到了遊船上才看到是軍港岸邊一座房子著火,燒了一下午,煙霧瀰漫,算是今天一個小插曲吧。

虎!虎!虎!

盤點一下在港的主戰艦艇,計有:

美國海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2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3艘;

英國皇家海軍海洋之子號兩棲船塢登陸艦1艘。

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導彈驅逐艦1艘,秋月級驅逐艦1艘,高波級驅逐艦2艘,村雨級驅逐艦1艘,朝霧級驅逐艦1艘,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1艘,蒼龍級常規動力潛艇2艘,親潮級常規動力潛艇4艘。

這樣的陣容,雖然初見時有點激動,但是畢竟航母不在,後來就覺得不過爾爾。是啊,僅僅在十多年前,這樣一支陣容還讓我們垂涎欲滴乃至自慚形穢,短短十來年,中國海軍就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徹底把日本海自甩在身後。但是我們不會為這點成績自滿,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追趕的目標今天沒有出鏡。我們真正的敵人,在大洋彼岸。

參考資料:

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 http://www.mod.go.jp/msdf/

附:橫須賀觀艦攻略

日本的城際軌道交通非常發達,從東京市區到橫須賀,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多家鐵路/地鐵公司的多條線路可供選擇。

我是從東京站出發,乘坐JR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會社的JR橫須賀線列車。然而,從東京站直接到橫須賀(Yokosuka)站(也就是駛往終點站久里濱站)的車次較少,大部分都只到當中的大船(Ofuna)站或者逗子(Zushi)站,可以先坐到這兩站,再等待前往久里濱(Kurihama)站的列車。這些列車和地鐵一樣,不指定車次和座位,只是根據從起點站到終點站所需價格來買票,可以隨到隨走,沒座就站著。從東京站到橫須賀站需要1080日元。

雖然列車看起來像地鐵,但是JR的時刻表就和鐵路時刻表一樣,同一個站有前往不同目的地的很多車次,還有隻停大站的快車,實在讓人頭大。從東京站去橫須賀站比較容易搞清楚,從橫須賀回東京,反正我是沒琢磨清時刻表。好在橫須賀的美國人很多,所以車站服務台的日本老大爺英文挺溜的,直接問他回東京站坐哪趟車就好。

橫須賀站東南沿著海邊的一溜綠色就是Verny公園。

至於遊覽船嘛,從橫須賀站出來,沿著Verny公園的海堤走到頭,就到了船碼頭,售票處在碼頭邊上。遊覽船白天每個整點都有一班,全程約45分鐘,票價1400日元。

上船推薦上二層游步甲板,待在前進方向右邊(靠岸時船頭沖岸邊),就可以近距離看到所有停泊艦艇。

遊覽完軍港,沿著旁邊大路繼續往前走,沒多遠就可以到達三笠艦公園,只要看到左手邊標著三笠艦的高大拱門,拐進去就好。只不過注意不要誤打誤撞走到美國海軍基地里。

紅色標記就是三笠艦公園所在地,從Verny公園出來,順著主幹道往東走一會兒就到。

至於在三笠艦上的見聞,就留待下回有空再整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材聞窗外事 的精彩文章:

宗古號,活著的歷史

TAG:材聞窗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