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用一幅圖,復原了世界級古戰場遺址釣魚城

我們用一幅圖,復原了世界級古戰場遺址釣魚城

原標題:我們用一幅圖,復原了世界級古戰場遺址釣魚城


7月22日—23日,第三屆釣魚城國際學術會議於重慶市合川區舉行。大會以「國際視野下的釣魚城遺址歷史與價值」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80餘名權威專家蒞臨。其中,既有來自印度、比利時、韓國、日本等世界文化遺產和軍事遺產研究方面的國外專家,也有來自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軍事遺產國際科學委員會、中國社科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著名專家,還有來自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國防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專家。



釣魚城之戰


「釣魚城之戰」是發生在13世紀蒙古與南宋之間的生死之戰。這場戰役長達36年,創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改寫了整個歐亞大陸的歷史。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親率大軍進攻南宋,次年在釣魚城遭遇頑強抵抗,蒙哥身亡。為爭奪汗位,被西方視為「上帝之鞭」的蒙古西征大軍匆忙從歐、亞各地撤軍,歐洲各國以及阿拉伯世界得以躲過覆滅危機,世界格局因此改變,釣魚城因此被稱為「上帝折鞭處」。直到1279年南宋滅亡後,釣魚城守軍以「不可殺城中一人」為條件與蒙古軍隊談判,才終止了抵抗,釣魚城落下歷史帷幕。


南一字城西碼頭


釣魚城之戰,見證了南宋軍民的不屈血性,改寫了整個歐亞大陸的歷史。但遺憾的是,一直以來,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宏大的戰爭盛況,在現實中卻沒有能夠一一對應的歷史實證。


釣魚城坐落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上,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南、北、西三面環水,地勢十分險要。這裡有山水之險,也有交通之便,經水路及陸上道,可通達四川各地。



通過長達10多年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發現其核心遺址範圍,遠不止目前的2.5平方公里,徹底廓清了釣魚城防禦體系的空間布局:


這是一個依靠「山、水、地、城、軍、民」六位一體的大縱深多重防禦體系。


首先是「山」的運用。半島制高點釣魚山分為明顯的兩級台地,天然形成兩級數十米高的懸崖,沿懸崖再修築城牆,山與城融為一體,成為防禦體系的核心支撐。



釣魚山周邊稍矮的重要山頭也修築子堡壘,與核心陣地互為犄角,形成火力交叉。

其次是「水」與「地」的運用。利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形成的半島地勢,依據山形修築了橫貫釣魚城半島的一字城牆「控山鎖江」。



一字城牆「控山鎖江」


北、西、南三面環繞的江水形成天然護城河,東面則有塹溝阻隔,將10餘平方公里的半島打造為可長期固守的防禦整體。不習水戰的蒙軍很難進攻與封鎖。



唯一與陸地相連的東面,又有長約2公里,寬20多米的天然沖溝阻隔南北,蒙古軍隊很難展開隊形集團衝鋒,大部隊被地形遲滯、分隔為小群體,無法集中優勢兵力形成「拳頭」。



鎮西門



蒙軍大營


釣魚城古校場遺址


此外是「戰」與「守」的結合。三面環水的釣魚城半島也是守軍「糧倉」,釣魚城山麓田地面積廣闊、水源豐富,使整座城具備了長期堅守的基礎,「春則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則運糧運薪,以戰以守。」



釣魚城外圍還設有南北水軍碼頭、一字城牆等重要防禦設施。


這些防禦空間布局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釣魚城為何能堅守36年的秘密。


釣魚城是南宋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的傑作,其城池選址、功能布局、城防體系構建等都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



東新門交戰地


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一片毫無起眼的農民林地逐漸進入考古工作者的視野,大量的宋代殘磚斷瓦,瓷器與鐵器,甚至炮彈在這裡出土。

這就是蒙宋戰爭時期合州衙署的所在地——范家堰,也是釣魚城之戰的「抗蒙指揮中心」。



釣魚城范家堰遺址(重慶文化遺產院)


從地勢上看,衙署的選址十分精妙,不修在顯眼的山頂,而是隱藏在主峰之下山坳中的一個二級台地上,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除非從空中俯瞰,蒙古軍隊從山下抬頭仰視很難發現,也處在炮火、弓箭的射擊死角。



范家堰遺址


台地之外面是陡峭的懸崖,沿懸崖築有城牆,易守難攻,體現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這處衙署是三路三進、帶側花園的大型建築群,院落呈階梯式,前、中、後院沿山體而高低分布。


在約2萬平方米的發掘現場,巨石壘砌的圍牆、精美的水池、細緻的浮雕、厚重的礎石隨處可見。據考古介紹,已發現宋元時期的廂房、儀門、道路、排水溝等遺迹144處,出土宋代瓷器、鐵器、炮彈殘片等標本1100餘件。

釣魚城衙署儲藏重要物品的密室,類似於今天的金庫,高大堅固的拱券石牆,磚石打磨得如此平整,歷經七百多年依然堅固結實,代表了宋代的建築工藝水平。



范家堰遺址南宋衙署密室門洞(新華社記者黃豁攝)


在戰時釣魚城軍民還能修築如此宏大精美的衙署,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當時人們不畏強敵,決心堅守孤城的自信與勇氣。



釣魚城申遺


隨著釣魚城范家堰遺址的考古發掘接近尾聲,釣魚城防禦體系的空間布局、南宋衙署等軍政機構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被一些歷史學者稱為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釣魚城之戰」的神秘面紗正在揭開。據了解,釣魚城作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目前也已入選了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如今,合川當地政府正積極推進申遺工作。


以上內容綜合自新華社、搜狐網


手繪圖均出自《釣魚城抗蒙(元)之戰》


《釣魚城抗蒙(元)之戰》中/英文版


為了儘可能的準確還原「釣魚城之戰」宏大的戰爭盛況,學苑出版社在大量歷史文獻記載中爬梳、斟酌,並根據今人研究成果和考古實證反覆推敲,對重慶合川釣魚城的歷史建築、山勢地形進行整體繪製、復原。


圖中的每一處景觀樣貌、每一個人物的動作情態都是有據可依的。嚴謹而細膩的描繪,使這幅景觀圖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同時也具有鑒賞和收藏價值。


珍藏版長卷即將上市



關於「釣魚城之戰」這段歷史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值得細細挖掘、琢磨,感興趣的話,歡迎來看看這幅《釣魚城抗蒙(元)之戰》景觀圖噢~



學苑出版社 | Book_001


版權合作請聯繫xiaozi0329(微信小編)

投稿郵箱xueyuanwd1127@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苑出版社官方 的精彩文章:

TAG:學苑出版社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