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原來,這位三宅一生的設計師是這樣創造品牌附加值

原來,這位三宅一生的設計師是這樣創造品牌附加值

原標題:原來,這位三宅一生的設計師是這樣創造品牌附加值


編輯丨姚澤斌


校對丨BranD編輯部



佐藤卓

佐藤卓/Taku Satoh/日本


佐藤卓先生生於日本,1979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設計專業,1981年又從該校研究生畢業,先就職於電通公司,1984年成立佐藤卓設計事務所。


從「NIKKA·純麥芽威士忌」商品開發開始,從事過"樂天·木糖醇口香糖系列"、"明治美味牛奶"、三宅一生副線品牌三宅褶皺等的商品平面設計;還參與過金澤21世紀美術館、東京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等的VI設計,是NHK教育"用日語玩耍"的策劃成員,從事藝術指導,同頻道「設計啊!」少兒節目總監;東京21_21 DESIGN SIGHT 畫廊總監。他涉足的藝術活動領域廣闊多元,涵蓋多種書籍、展覽。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該項目是設計師2005年負責三宅一生(I S S E Y M I YA K E )副品牌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設計時製作的系列圖案。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中文為「三宅褶皺」,是該公司使用自行開發的技術製作的產品。在思考如何表現此種衣料的輕盈、愉悅、美妙之處時,察覺此種衣料有如「顏料」或「黏土」一般,是一種藏有無限可能性的素材,在設計的反覆試驗過程中,設計師每年都設定不同主題,持續製作不同形象。這些圖案展示在世界各地的三宅一生店面里,甚至被活用到購物紙袋上。




SORA NO MORI CLINIC


該項目是設計師為2 0 1 4 年成立於日本最南端沖繩縣的生殖醫療診所進行總體大設計(G r a n d D e s i g n)的工作。從診所的概念提案開始,到選定建築師、傢具與裝潢的指導、診所內部的標示設計、制服設計、員工教育設備、網頁設計指導等,T S D O I n c . 對所有工程都進行了全面性的參與。「空之森」的命名,正表現出了診所的概念。他們為這個平靜的空間創作了一個故事。亦即,先要去除病人所抱持的壓力,也就是讓苦楚心境「放空」,而這個場所擁有整片的「森林」,象徵孕育新生命的地方。






BranD × 佐藤卓


物料是設計的語言,有沒有一些特別想運用在設計中材料?為什麼?

我做過很多不同類型的設計,不同的項目使用的材料不一,用過紙、樹脂、木材、金屬、玻璃、石頭等等的材料。我的角色是嘗試不同材料,從成本、硬度、持久性、壽命、環保、客戶意願、消費者偏好、價值等方面因素判定哪些是最適用的。我不能根據個人喜好來選材。由於我主要設計平面作品,所以常用紙材,大概對紙材設計更熟悉。但這不是說我更喜歡用紙張作為材料。如果其他材料或媒介更適合一個設計元素,我當然樂於使用。



當材料確定之後,我會仔細研究怎麼提煉升華設計中的「材料特性」。我認為這一點很關鍵——如果用的是紙材,就探索紙材的優越性能;如果是玻璃,就挖掘玻璃的優越性;而如果用的是鋁,就開發鋁材的優點。換句話來說,這是一個設計師能對材料致以的最大程度的敬意。我們製造的任何一件東西都用到了地球上的各種資源。如果不最大限度地開發我們所使用的材料的特性,是對環境的大不敬。所以我想要以一種敬畏地球的態度去使用材料.



當您接手一個項目時,最先思考的是什麼,設計中所用到的材料又是如何確定的?


每次著手一個項目的時候,我總會嘗試去客觀地把握當時所處的環境,儘可能地吸收更多信息,更深入透徹地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提醒自己不要過早得出概念。設計師的角色是尋找解決方案,但是在理解之前就設定問題,設計出的作品容易以自我為本位。我想先揣摩環境,完全把握客戶的要求。我需要提問,弄明白理念的來龍去脈以及圍繞這些理念的環境和人,然後讓構思逐漸成形。對我來說,創意的生成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不是我作為一個創作者的生硬產物。



關於材料的想法也是自然形成。有時候是一種很大膽的材料,但如果它深深植根於現有的所有信息中,這種選擇就是必然的,客戶也往往樂於接受。在這裡,弄清楚「必然性」很重要:單純表現設計師個人審美的設計終究難以讓人心悅誠服。



設計的本質不是附加價值,而是以冷靜的方式呈現事物的本身,您是如何落實這種方式?

如果在對項目和材料沒有充分理解、認知的情況下就著手開始設計,那麼設計師能創造的也就只有「附加價值」,這樣的設計通常體現不出對象的實際價值。 「附加價值」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但由於這本身已經成為一種願望,我覺得我們已經見過太多由此衍生出來、在本質上無意義的東西和服務。如果能仔細看看被設計出來的東西,把它放在社會和其他語境中用心揣摩一下,就能對需要做的事有一個很好的概念,往往是只需要做一點小小的調整就行。真正必要的是判斷,以及與客戶和其他股東的仔細討論。當你真正把事物的大框架納入到思考中時,正確的結果便呼之欲出。





目前由佐藤先生參與創作、設計的產品或品牌大部分都很受歡迎,可以舉例分享一款熱銷品牌設計是如何打造的嗎?需要怎麼樣的設計?


我主導了明治「美味鮮牛乳」的設計。這款產品2002年在日本全在線市,直到2018年的今天仍然是市場上最暢銷的產品。我與明治公司的設計合作也從未間斷,一直在調整改進,讓產品更美味,包裝更具親和力。在合作之初我深入學習了牛奶的製作流程。合作方提供了好幾個命名方案。我和團隊到牧場去觀察牧民擠牛奶,到工廠觀看牛奶包裝的過程。大約4個月後,我們為最初的包裝設計創意提出了15個方案。隨後是數不清的討論,從第一次的展示開始,每一次都對設計進行調整改進,直到敲定最終方案。在這過程中,我和客戶代表拋開市場調研結果進行討論;直到我們確定創意的方向之後才加入市場調研專家意見。



也就是我們先確定核心的理解和方向。我們雙方都明白,如果在項目成員尚未有清晰方向的情況下納入市場調研,設計只會在數據堆里夭折,導致項目流產。幸好我們從一開始就有這個共識,於是我們愉快地選擇開發一個單純的牛奶盒包裝設計,而不是過度設計的營銷橫幅套件。



比如,牛奶的味道可口應該比滅菌度重要。明治公司的突破性生產工藝使這個產品雖然價格略高,卻能在上市後獲得了最大的市場份額。我們至今還在持續尋找方式不斷完善這個產品。我喜歡與客戶建立起能夠「相互滋養」的合作關係,彼此交流共享,而不是把設計當做是一次性商品活動的元素。也正是由於這種設計過程中的共同所有權理念,我們至今都還保留著最初最原始的設計。在構建品牌的過程中,客戶需要明白設計是一種知識資產,設計師則要有主張這種思維方式的魄力。當然了,這個案子的客戶能有這樣的認識,但這是個特殊案例。


設計師們涉足的領域廣泛多元,廣告、展覽、書籍、產品等,這似乎要求設計師們多才多藝,您覺得設計師必備的一項才藝應當是什麼?


我的想法是設計要花心思,用心專註多思考。用心就是要構想一個美好的未來,然後從構想中找到一條連接當下的路,繼而順著這條路進行探索實踐。這才是設計本身。我們輕輕地把設計的門打開、關上,因為我們認為動作太大會妨礙到別人。這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很直觀的。多思考就是能在路上發現一塊石頭,想像如果讓它繼續留在那兒,有人(尤其是老人家)路過可能會被絆倒,於是我們把它拿走放到別的地方,跟別的石子放一塊兒。




所有設計都是為未來而生,未來需要我們對歷史文物的承繼。我們需要通過設計來保證不會丟掉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不用心專註、不思考,就不可能做得出好的設計。我不知道自己能用心走多遠,但我堅信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設計態度。先人後己,先為設計使用者考慮,考慮他們可能處於怎樣的時間、空間。我認為服務先行、個人其後的態度和方式無論是對於設計師還是所有合作關係來說,都極為重要。





註:以上採訪已收錄在BranD No.39期,想了解更多佐藤卓的採訪及作品請購買BranD N0.39期"有料」Evolution of Materials。

BranDTalk:



BranD新版式的設計法則



2018年7月27日 周五


荔枝FM / 一直播


20:00~21:00




轉發海報發送至朋友圈,並附言:


收聽直播,了解BranD新版式的設計法則



截圖發送至BranD微信客服號,即可加群收聽直播。(註:不要發送至公眾號)


粉絲提問


針對BranD雜誌的新版式、新字體,你們有什麼問題想要向劉曉翔老師進行提問的,請在底部留言給我們。

Evolution of Material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ranD 的精彩文章:

TAG:Br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