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失的「萬人坑」

消失的「萬人坑」

成因:

雞西,中國大陸最東邊的城市,因煤而生,中國重要的煤炭城市。滴道,雞西的第三區,雞西最早發現煤炭的地方,1906年,這裡最先發現了煤礦。雞西的煤炭資源已經開採了一百多年,現如今還在開採,因煤而生,如今也因煤而衰。

1933年日本侵佔了雞西,戰爭時期,煤炭是重要資源。當時日本為了經營滿洲地區,成立了滿鐵公司,他們將滴道開採出來的煤炭送入「滿鐵」實驗室進行化驗,得出的結果是,這裡出產的煤炭大多數屬於「高度瀝青煤」,所謂高度瀝青煤就是發熱量在7000大卡以上,是用來制鐵用焦的完美原料。

因此,日本決定將雞西作為煤炭的生產基地,實現「東亞共榮圈煤炭自給自足」的使命,開始了對煤炭的瘋狂掠奪

在建國以前,未大規模開發的東北地區,人煙稀少,而煤炭挖掘需要數量龐大的挖煤工人。日偽當局開始以各種手段在華北、東北其他地區騙來大量的失業者充當礦工,而且在各地抓捕無業游民運到煤礦為其採煤。

這些人被裝上瓦罐車,行程幾天都在車裡不能下去,拉尿都在車裡。每天像喂狗一樣扔上去幾個苞米面窩窩頭,或者糠乾糧,再加上一兩個鹹菜疙瘩。當時日本人用這種方式獲取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將礦工們的眉毛和頭髮都剃掉一半。

只要是來到這裡,就完全喪失了人身自由以及作為人的尊嚴。等待著的是四面拉起的鐵絲電網和每天12到15個小時的繁重體力勞動,更有非人的摧殘和壓榨。這裡的山上長有橡子樹,日本人就上山撿橡子磨成面給礦工吃,可是橡子面吃多了會拉肚子,所以偶爾也會摻點未去皮的苞米面。

礦工每天在這裡吃的就是發了霉的高粱米和橡子面做的窩窩頭、發臭的鹹菜。日本人絕對不允許中國人吃大米,一旦被日本人發現,就會遭受極刑。憲兵隊會將中國裝進麻袋,紮上口,然後四個人抬起來用力摔死,摔死之後扔到狗圈裡喂狗,有時候活人也會被扔到狗圈裡喂狗。

礦工們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里穿的是生布做的衣服,身披麻袋片,住在四面透風的大席棚。

日本人為了最大限度的竊取煤炭資源,奉行的是「以人換煤」的政策。在安全方面從不估計礦工的死活,在最簡陋、最艱苦、最危險的環境下作業。井下沒有任何的安防措施,巷道之內不設頂木,沒有防瓦斯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冒頂」,瓦斯爆炸等井下事故頻頻發生,導致了大量的礦工死亡,疾病瘟疫迅速蔓延,礦工及家屬苦不堪言。

生病不給醫治,只要腦瓜骨還硬就得幹活,監工把頭來催班,稍有怠慢,不是被皮鞭抽就被鎬把打。為了防止礦工逃跑,對礦工經常施以暴行,用皮鞭抽、用電纜線抽、坐老虎凳、用燒紅的烙鐵燙、扔狼狗圈裡讓狼狗咬食、跪三角鐵、灌辣椒水、往頭骨里釘釘子……

因此勞工們餓死的、凍死的、幹活累死的、病死的、被活活打死的,再加上井下經常發生事故而死的,加起來每天都有勞工大批的死亡。

有一些病重無法幹活的,就用四塊板子訂上,扔到山裡去了。

當時日本人把成垛的屍體用馬車運到山溝里隨處丟棄,死亡的礦工被丟棄於荒山野嶺之中,屍骨袒露,任憑鳥獸啄食,風吹雨蝕。到後來屍體太多,前山上排滿了,就排到了後山。看著漫山遍野都是屍體,日本人害怕了,開始集中處理屍體,將屍體垛上馬蓮垛,架上木柴潑上汽油用火點著,但是這樣處理之後到處都是骨灰,然後開始挖大坑埋。日本人將亂葬的北山溝作為集中的掩埋地點,就這樣「萬人坑」誕生了。

在1941年,日本人建造了「煉人爐」,開始沒日沒夜的焚燒屍體,有些礦工病倒之後喪失了勞動能力,就直接被扔進了煉人爐。而爐子煉出的屍油,用來給礦工做飯。

僅在當時的滴道地區,日本人建了6個「煉人爐」, 8處萬人坑,七萬多中國礦工死於非命。從煉人爐建成至1945年二戰結束,共焚燒中國礦工屍體4000餘具。

據《城山煤礦志》記載,「僅從1938年12月至1945年8月的6年時間裡,這個煤礦就有6300名礦工死亡。」

而這裡曾經大煤礦有五個,小煤礦數量不詳,遍地都是。

據統計,在1933年到1945年這12年期間里,日本總計掠奪煤炭資源約兩千萬噸,僅滴道礦即被侵略者掠走原煤500萬噸。當時偽滿地區共有煤礦30多處,雞西名列前茅。

發掘:

方位:雞西牛河谷以東,穆棱河之北

坐標:東經133°56′30″,北緯46°36′55″,海拔315米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有一個叫做紀海峰的業餘攝影愛好者無意中闖入了這片山林,首先是發現了煉人爐,然後又遇到了附近的老礦工,在老人的帶領下沿著林間車道,向西一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令人震驚的「萬人坑」。

發掘之初由雞西市礦務局進行投資。

1965年,滴道煤礦決定在「煉人爐」舊址建立滴道礦史館。

1966年,當地有關部門組織了大規模的發掘。後建400平方米房屋將整個發掘部分蓋在裡面。

1969年,礦史館再度擴建,面積增加到2000平方米,新開闢參觀項目。

1982年,展覽館被礦務局劃歸滴道煤礦管理。

1983年,礦務局每年撥款兩萬元,還不夠展覽館的人員開支。

1983年3月16日,省政府正式將雞西「萬人坑」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國家開展兩個文明建設,市政府將展覽館和「萬人坑」定為雞西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投資5萬元。

1997年,企業進入改制階段。展覽館雖然裝修一新,終因人員開支、運行費用太大而關閉。除館長張桂芹留守之外,就剩兩名更夫日夜值班。歷經風雨,遺址罪證盡失。

消失:

1966年,本地有關部門組織了大規模的發掘。在「萬人坑」東北角建棚300平方米,揭露一排屍坑,展覽屍骨74具。隨後的兩年又揭露兩排屍坑,展覽屍骨270具。1974年,修建了展覽廳。經過對「萬人坑」的發掘,東西方向排列的屍坑已見12排,每排長約40至70米,寬3米,佔地總面積3840米。地面可見零星屍骨。

原「萬人坑」遺址上方有玻璃罩,參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階段礦工的死難慘狀,坑內的屍骨被層層橫放,一條溝內能存放好幾百具屍骨,這些屍體不是斷胳膊就是斷腿,有的屍骨被鐵絲網捆著手腳,戴著鐐銬,顱骨上釘著釘子,十分殘忍。當時遇難者腳上穿著的鞋襪都保存完好,而如今,地面上的附屬建築已經殘破不堪,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屍骨已經蕩然無存。

在資金短缺,人員不足,不具備長久的保護能力,百姓不具備文物保護意識等一系列的原因促使下,萬人坑在一點一點的消失殆盡。

黑龍江省類似的遺址成千上萬,不算維護,設專人看管每年至少得一萬元,而當時省里的投資是200元,2004年漲到400元。

起初的萬人坑遍地白骨,陰森恐怖。由於缺乏保護意識,外加看管不到位,附近的人們把遺址的門窗、房蓋拆走了。沒有什麼可以拿的了,就撿白骨回家餵雞,做飼料。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聽說骨頭能熬膠,白骨被充做豬骨被大批收走。就這樣,萬人坑裡的白骨越來越少。後來,這裡又流傳了白骨可以治病的迷信說法,剩下的零星的白骨又被撿走入葯……

就在三四十年前,萬人坑裡已經什麼都看不到了。

-end-

我想的事情,也許你也想過

歡迎給我留言

我想的事情,也許你也想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談 的精彩文章:

TAG:草根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