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回天有數」如何讓「睡城」大變樣

看「回天有數」如何讓「睡城」大變樣

作為北京最大的社區,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簡稱「回天地區」)的居住人口達到80萬,然而這兩大居住區共同存在交通擁堵、職住失衡、公共服務嚴重滯後等短板,被稱為「睡城」。如何補齊「回天地區」的公共服務短板,提升當地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去年9月,昌平區啟動「回天有數」計劃,利用「大數據」手段提升「回天地區」的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水平。(北京青年報2018年7月23日)

說起回龍觀、天通苑,很多人也許都會說:地球人都知道,人多唄。天通苑一度被稱為亞洲做最大的社區,而回龍觀作為北京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聚集區,在這裡已經聚集了近80萬人口,其中一半是「北漂」,二者已經成為北京名符其實的「睡城」。隨著人口的持續增加,天通苑和回龍觀地區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各種「短板」也就凸現出來。

首先就業機會少帶來的職住失衡問題突出。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回天地區」是北京高學歷人才的聚集地,其中50%以上均為20歲至40歲的年輕人,然而這些年輕人日常工作的地方卻分布於西二旗、中關村、望京、CBD等昌平區以外的地方。經過大數據分析,「回天地區」職住比只有0.5,也就是說每100個居住人口,只有50個工作崗位,而北京其他發展相對成熟的區域職住比則接近甚至大於1。

其次,商業配套落後讓地區居民生活缺乏活力。回天地區」居住群體業餘時間的娛樂休閑基本處於一種滿城跑的狀態,商業設施等級較低、運營業態比較傳統、與居住群體需求存在脫節,此外,教育、醫療、公園等生活配套缺乏,小學、中學、社區醫院、公園廣場、體育場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同時局部板塊因道路阻隔,影響了既有配套可達性,嚴重製約當地居民生活品質提升。

為解決「回天地區」城市治理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更有針對性地補齊短板,在前期的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昌平區啟動了「回天有數」計劃,在一年來,首先通過引入並扶持相關產業進入,解決職住失衡問題。位於回龍觀核心區域的「回+雙創社區」是昌平為推動「回天地區」產業轉型升級而打造的創新創業集聚區,而在京藏高速西側,回龍觀鎮將一塊空地打造成可提供智慧辦公、創新商業、人才公寓、文化社交、民生服務五大功能的龍域中心,重點引進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硬體等高科技創新企業入駐。通過打造「在家門口就業、在家門口創業」的模式,預計將帶動近5000人在家門口就業,以此來實現職住平衡。

同時,昌平區還將通過引入社會化、市場化運營管理主體,打造符合潮流及居民需求的文娛地標綜合體,引入高品質、體驗式的新零售和新休閑業態;同時修補、完善既有空間及道路,並增強既有公共設施可達性。

此外,「回天地區」還積極聽取居民意見,通過修建居民文體活動中心、健身廣場等形式,不斷改善社區配套,有效改善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面對「回天有數」計劃給當地居民帶來的便利、給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帶來的變化,我們對這種「以人為中心」的城市改造治理模式抱有更多的期待。當下,對於北京來說,還有很多地區面臨著和天通苑、回龍觀一樣的問題,而「回天計劃」同樣給這些地區帶來更多的啟示:那就是堅持「以人為中心」,以民生短板為抓手,緊緊圍繞居民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的生活需求,來推動城市治理改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城市治理真正造福居民,實現人和城市的和諧發展。

文/逯軍

圖片來源於網路,歡迎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鳴 的精彩文章:

強降雨下的微幸福

TAG:燕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