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胃口,不一定是「上火」了
有些人時常吃不下飯,吃飯後上腹部飽脹得厲害,甚至喝點水都脹,吃點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還會拉肚子。很多人以為是上火了,或是食積了,就買些清熱或消食的藥物服用,但越吃越嚴重。其實,這些人很有可能屬於脾胃虛寒證。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若是脾胃虛寒,則易消化不良,從而引起食慾下降。
脾胃虛寒證是中醫的一種病證名,主要病因是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不節制、經常吃冷飲或冰涼的食物等,再加上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大,思慮太過等所致。它的臨床表現眾多,如腹脹納少,進食後腹脹加重,腹痛喜溫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稀或不爽,四肢不溫,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女子白帶量多質稀,小腹下墜,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脾胃虛寒證的典型癥狀是遇到天氣變化尤其是變冷後,或吃了寒涼食物後,就會出現胃部疼痛或者腹脹,熱敷可以減輕癥狀,按摩後癥狀也會有所緩解。還有一些典型的癥狀,比如四肢不溫,手腳發涼,而且非常怕冷,大便清稀,無臭味,每次總有排不盡的感覺,一次過後很快又要去第二次,嚴重者往往連續不斷。
如果大家出現上述癥狀的時候,一定要引起重視。
脾胃虛寒證患者平時如何進行自我調理呢?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調理脾胃虛寒的方法。
1.生活中要注意護脾胃。
比如少吸煙,少喝酒,少吃辛辣及生冷食物,少喝濃茶和咖啡,不要濫吃水果和零食。另外,要避免緊張、焦慮、惱怒情緒,以及過度疲勞。
2.艾灸治療。
艾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艾灸中脘、足三里兩穴,具有溫中健脾的作用,是治療脾胃虛寒證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條件不允許,直接按摩中脘、足三里兩穴,也可達到緩解胃痛及腹脹的目的。
3.食療。
高良姜粥: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適量的水,放在鍋中煮20分鐘,煎取葯汁;再將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服用。該粥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寒型胃痛。
丁香肉桂紅糖茶:
丁香、肉桂各3g,紅糖15g。將丁香、肉桂用溫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15分鐘,取汁,調入紅糖。該茶有溫中補虛、行氣健脾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寒型腹脹。
胡椒豬肚湯:
豬肚1個、胡椒10g、肉桂3g、白朮15g、蔥頭5個。將豬肚洗凈,再把葯料拌適量鹽,填入豬肚中,放入砂鍋,加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至豬肚爛熟,空腹吃豬肚,飲湯。胡椒豬肚湯的功效為溫中健脾、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證患者。
文/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脾胃病科 徐寅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心理|遊戲玩到停不下來?讓這些新技術幫你喊停
※宮寒是病嗎?有沒有特效藥?專家說:留神,別被忽悠了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