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剿滅太平天國後,大批湘軍被裁撤,卻紛紛加入一個反清組織

剿滅太平天國後,大批湘軍被裁撤,卻紛紛加入一個反清組織

同治三年,太平天國運動終於被湘軍所剿滅。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消耗了清王朝的元氣,也讓清政府的格局為之一變。在這個時候起,大批的漢人,特別是漢族地主階層開始掌握軍政大權,真正實現了滿漢共治天下的局面。然而,也就在戰爭剛剛結束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哪怕太平天國還有殘餘勢力時,曾國藩就已經開始考慮裁撤湘軍。

湘軍為什麼裁撤,曾國藩為什麼在勢力最強,名聲最盛的時候要自剪羽翼,歷來有很多種說法。這其中固然包含避免功高蓋主的因素,又有湘軍已經暮氣沉沉,成為「濁軍」的原因,但最重要最根本的理由應該是曾國藩已經實在沒有經費來供給這支虎狼之師了。

曾國藩的湘軍,說到底並不是朝廷的正規軍隊,它是出自草莽的團練、鄉勇。朝廷對這支部隊,並不承擔軍餉,全部靠曾國藩自籌經費。曾國藩對於湘軍,一方面靠「忠義血性」來治軍,另一方面,他也清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

在湘軍組建之初,曾國藩將其軍餉就定得比綠營、八旗軍要高很多。但是,這軍餉來源就成了問題。朝廷讓曾國藩自籌軍費,允許他向各省督撫討要,又允許他設立關卡,抽取厘錢來籌集軍餉。不過,對於日益龐大的湘軍來說,這點就是杯水車薪。等到攻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之後,湘軍欠餉達到五百萬兩之巨。所以曾國藩自己也說:

臣以欠餉太巨,後患無窮,久思大加裁撤,以節糜費。

因此大批的湘軍開始被裁撤,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在和平年代,節省軍餉開支,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從而能夠發展國計民生。但是,這次裁撤,因為所欠軍餉遲遲不能到位,讓裁撤久久沒能完成以外,還讓一個秘密的反清組織滲透到湘軍之中,藉助湘軍這個龐大的軀殼興風作浪。

它就是哥老會,原本就發源於四川,活躍於湖南、湖北一帶。湘軍在攻打太平軍的時候,不斷招兵買馬,為了補充兵員,不光在湖南,就是湖北、四川,甚至連太平軍的降將也招納進來。這樣,一些哥老會的成員便趁機混入了湘軍。

他們進入湘軍後,大肆鼓動,不斷地慫恿士兵加入。湘軍歷來欠餉嚴重,部分將領又刻薄下屬,賞罰不明,因此給予了哥老會滋生地土壤。但是在整個剿滅太平天國地過程中,為了一個目標而緊緊團結在一起地湘軍,雖然也有過幾次北哥老會攛掇鬧事的經歷,但總的來說還是沒惹出什麼大麻煩。

但是,在戰爭勝利之後,湘軍仍然欠餉,而且還要被解散。因此,很多人有了悲觀絕望的感受,甚至連部分將領,特別是有職無權的將領,更是不知路在何方。這時候,哥老會趁機壯大起來,成員越來越多。

甚至在野史中,湘軍之中被朝廷封為男爵的蕭孚泗,後來也加入了哥老會,成為骨幹成員。從後來蕭孚泗攻下南京,生擒李秀成就回鄉並且再也沒有出仕的史實來看,這個說法也並非沒有道理。

哥老會滲透之後,慫恿士兵討要軍餉,並讓湘軍開始內部嘩變。連曾國藩給弟弟曾國潢、曾國荃的信中,都憂心忡忡地表示:徽、休、青陽三軍鬧餉,情同叛逆。

湘軍裁撤開始後,一些士兵因為久不耕種,無心回家,反倒是願意在外征戰。哥老會正是為這些人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湘軍不少士兵,掀起了加入哥老會的熱潮。哥老會組織因此而發展壯大,他們最壯大的時候差不多二三十萬人馬。

後來,哥老會又與反清勢力聯合起來,成為晚清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長足影響了清末的格局。甚至在辛亥革命的革命黨人中,都有不少是哥老會的成員。曾國藩原打算忠君的隊伍,卻莫名其貌地參與了埋葬清王朝的活動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德高望重的老太師,卻不顧年老多病,顫巍巍地來到叛軍中
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和秦檜為敵,卻被小人氣死

TAG:小珏說歷史 |